(南开大学 滨海学院,天津 300270)
一、城市纪念性广场的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纪念性景观是城市纪念性广场中体现纪念意义的载体,也可以泛指所有纪念性空间。在《纪念性景观设计》中被定义为“主要起纪念和警示作用的景观,称为纪念性景观,一般围绕着某个历史性主题而建造的。”即根据特定主题所设计的景观空间。空间规划一词多用于尺度较大的城市空间规划、地域空间规划中,与地理信息联系密切。根据《景观设计:从构思到过程》的描述,其在景观设计中意为“是通过空间布局、规模分配、景物塑造、游线设计,使对象空间达到其必需的使用功能的一种手段。”
体验设计如今在互联网设计、交互设计及信息设计中较为普遍,意为针对用户对某一产品的体验感受的设计方法。根据《透视前后的空间体验与建构》的描述,在空间中的体验设计即“人们从描述中得到的东西,这种描述使别人看到了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对于所见之物的界定不是来自视觉场本身而是来自语言。”由此可知,体验设计在景观空间中是设计者通过特定的设计手法以引导人们获得体验感受。
二、城市纪念性广场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对于城市纪念性广场的设计原则的研究,文章将从空间规划的总体方面到景观元素安排的细节方面逐步列举介绍,并进行总结性叙述。(一)空间布局方式

图1 轴线型布局 笔者自绘

图2 中心点布局 笔者自绘

图3 散点式布局 笔者自绘
城市纪念性广场作为广场设计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别,其空间布局方式较之传统城市广场有着独特之处。对于纪念性广场而言,除了提供一般广场所应提供的功能之外,体现其纪念意义尤为重要,而空间布局方式对此有着重大影响。纪念性广场的空间布局始终是围绕其本身的纪念目的而设计的,布局方式能够直接影响整个纪念性空间的基调。以下是作者分析的四种较为常见的纪念性广场空间布局方式。
1. 轴线型布局:从古至今,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在城市广场中,轴线布局是最古老、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对于有纪念性意义的场所尤甚。轴线型布局有着强烈的秩序感、庄严感(图1),因此大型的纪念性城市广场往往会采用轴线型布局。沿轴线布置的建筑、景物能很好地体现整体空间的完整性。这种布局方式能够很好地表达与强化场地的纪念性意义。
2. 中心点布局:中心点布局可以说是由轴线型布局发展而来,轴线式布局的广场中轴线的中心形态慢慢被重视起来,且越来越突出强调,从而形成中心点布局方式(图2)。与一般轴线型布局方式不同,中心点布局往往利用雕塑或其他景观建筑形成放射型的广场空间,最大程度地吸引视线。中心点布局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很好地集中视线,较为直观的传达纪念性广场的信息。
3. 序列式布局:序列式布局是指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将各个片段式的空间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一般会带有一定的故事线。这类布局方式注重参观者的体验感受,景物的设置可以沿着主题故事线路设计,能更好地营造整体氛围,也能较为准确地把握空间起承转折的节奏。从片段到整体的连续性可以将纪念内容完整呈现,让人充分了解整个事件。这种布局的优点就在于能使参观者获得更为丰富的体验,且能够多方位、详细地表达纪念的目的。
4. 散点式布局:散点式布局顾名思义,其并没有准确、鲜明的逻辑顺序(图3)。这类布局也可称为自由式布局,没有绝对的视觉中心,以自由探索为主题将带有纪念意义的景物自由放置,等待参观者自己寻找。这类布局看似对纪念性这一主题毫无帮助,但这种较为新颖的方式又何尝不是对该纪念性主题的另一种解读。
(3)子宫内膜癌(EC)病理基础与造影表现。子宫系双重动脉供血,CEUS首先使肿瘤滋养血管或癌灶生长部位的弓形血管和放射状血管显影、增粗、增多、密集、紊乱,造影表现为内膜癌灶较周围子宫壁提前增强,消退期主要显示肿瘤及周围组织静脉回流特点,无特殊表现。王英娈等[4]对27例子宫内膜癌经阴道超声造影证实造影增强模式为整体快速充盈,增强及消退早于受累肌层。本组16例造影表现为整体低增强,分布稀疏不均匀,消退缓慢、较肌层晚。故早期快速增强为EC共同特征。
(二)设计手法
城市纪念性广场的设计手法众多,针对不同的纪念主题可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或纯粹,或组合使用以达到不同的设计效果。本文中作者将从“内”“外”两个不同维度对城市纪念性广场的设计手法进行探讨。1. 情感体验设计:情感作为一种“内部”感受,是人类接触到陌生空间时所产生的情绪反应。由于纪念性空间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感情基调,因此在针对纪念性空间的设计上会采用一定的设计方法以引导参观者顺利进入该空间的情绪氛围。
(1)渐进式:渐进式主要是通过建筑空间之间的关系,主次视觉关系的烘托,轴线节奏的景观元素,循序渐进地传达出纪念性。这种设计方式往往用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纪念性广场,布局方式以轴线明确的轴线型布局方式及中心点布局方式较为常见。渐进式的优点在于整个空间会呈现一种有序性,形成一定的参观序列,有利于空间组织安排,同时也利于参观者情绪的逐步代入。其所呈现的纪念主题也相对完整,是重大事件纪念场所常用的一种设计手法。以华盛顿纪念碑广场为例,纪念碑位于场地的主轴线上,道路环绕着纪念碑相互交叉以引导参观者获得不同的视觉体验。由远至近的观赏方式更能体现纪念碑的高大雄伟,突出纪念碑的纪念性。沿道路布置的水平方向的景观小品也进一步地衬托了垂直方向的纪念碑。
(2)故事式:故事式是以线性的方式将空间与故事叠加,通过空间的排列设计来叙述整个故事。这种设计手法使所纪念主题的相应阶段能够更贴切地展现出来,也使相应的景观片段更富有内涵。一般而言,故事式多用于纪念伟大人物一生的空间设计。如罗斯福纪念公园的设计,园内四个空间分别描述了罗斯福人生的四个阶段,准确地叙述了他的一生。故事式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空间设计手法,纪念故事的内容与空间形式的契合度是空间具有情感体验性的关键因素。
(3)隐喻式:隐喻式是一种利用特殊的相对概念性的元素与纪念性内容发生对应关系的设计手法,以暗喻、隐晦的形式来抽象地表达特定主题。不同于平铺直叙的传统设计手法,隐喻式在以线性的方式与空间相结合的基础上,赋予了空间更深层次的内涵。以这一手法为主的纪念性空间往往是重大的灾难性事件。如柏林犹太人纪念馆,从地表建筑处看得到却走不通的路线和曲折的步行道来暗喻犹太人生存道路的艰辛,到地下三个方向的轴线暗喻着犹太人在德国屠杀、逃亡、曲折前进的三条轨道。这种隐喻式的空间设计使得灾难性的历史得以被参观者了解纪念。隐喻式的空间设计可以使人在参观之后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引起思考,从而加深人们对这一纪念事件的理解。
2. 感官体验设计:感官属于人体的“外部”器官,当人类进入一个陌生的空间时,感官往往是空间信息的第一接收器。对于纪念性广场而言,针对感官视觉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图像描述:图像描述是指以雕塑、图案和纪念碑等形式进行图像叙述。是针对视觉感受的一种设计手法。作为最直观、最常见的一种设计手法,图像描述可以直接传达纪念的主题,能够直观地将纪念内容表达出来,例如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形式,纪念碑的形式及浮雕等内容使纪念目的突出,重点明确。这一类的设计手法往往使参观者能迅速捕捉到有效的信息。正因为图像描述有着直观化、易理解的优点,这一手法常常应用于城市纪念性广场的视觉中心来强化整个广场的纪念主题。图像描述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类别:
2)雕塑类:雕塑的表现形式有动物雕塑、人物雕塑、城市雕塑、广场雕塑等。纪念性雕塑是广场雕塑较为特殊的一类,可以有效地烘托广场主题。与浮雕的具象表现不同的是,纪念性雕塑的设计往往会抓住所纪念主题的某一代表性细节来进行“放大”处理,以单独或系列的形象出现。以尺度来区分,主体雕塑是以整个广场的尺度为基准,较为雄伟壮丽,因此通常作为纪念性广场主体。此类雕塑一般以较大的尺寸成为广场的主要视觉焦点,使广场整体空间更为有序,主题鲜明。而系列性雕塑是以人体的尺度为基准,相较于主题雕塑系列雕塑更具有亲和力,且表达的内容也较为丰富。
3)纪念碑:纪念碑在情感上是人们对纪念性对象情感寄托的主要载体,在空间上又是纪念性广场的第一视觉中心,是平衡整个场地空间的主导元素,也是最能表达纪念意义的标志性设计,因此纪念碑是纪念性广场中最不可或缺的部分。纪念碑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具象性纪念碑和抽象性纪念碑两大类,其中具象性纪念碑即为明确表达纪念事件的这一类纪念碑,碑体常以文字或雕塑来直接传达纪念性内容,是较为传统的纪念碑形式。另一类纪念碑为抽象性纪念碑,以单独或组合阵列的形式出现。此类纪念碑没有具体的文字及图像描述,以抽象的纪念碑体来隐喻地表达纪念性意义。通过纪念碑的尺度、造型、排列方式及材质等来暗示纪念主题。此类纪念碑的形式脱离了传统纪念碑的固定模式,从情感出发,从更为感性的角度诠释了纪念主题。
(2)文字描述:文字描述是最直接,最古老的传达方式。文字描述也是从视觉出发的一种设计手法,文字的叙事性属性较之图像更有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且文字描述这一手法能更为细腻地传达相应纪念性主题下的细节部分,能使参观者更全面的、系统的了解整个纪念的内容。文字描述主要分为以下两个类别:
1)数字类:数字类描述在纪念性广场中主要用于表达纪念性事件的具体数据,如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受害者人数等。
2)文字类:此类文字描述不仅能够直接地记录某一事件的具体内容,同样也可以作为一种象征性手法用于纪念空间的设计。文字作为一种在设计中的被使用的符号,在传达其基本信息内容的同时,也暗示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3)材质描述:材质描述是以材质不同肌理效果来传达信息,是从触觉、视觉多方面出发的一种设计手法。利用不同材质的色彩、纹理、光滑度等特性可以表达出不同效果的空间。一般而言,城市纪念性广场的材质运用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城市广场而言较为统一,色彩明度与纯度较低。作者在此大致分为以下两类:
1)硬性材质:纪念性这一主题使得大多纪念空间的设计较为压抑,在硬质铺装及雕塑小品的材质选择上多为大理石、花岗岩、清水水泥、青铜、锈板等,硬性材质通常作为纪念性空间的基础存在,占据着大量面积。因此要使某一空间产生一定的纪念意义,硬性材质是第一载体。
2)软性材质:在纪念性空间沉重的背景之下,软性材质为此类空间增添了亲和力并适当地柔化了空间。主要应用于纪念性空间的软性材质还有绿植、水景、灯光等。此类材质的应用能够使得空间更富有层次感,可以在一定意义上烘托及升华纪念主题。
(4)语音描述:这是一种以听觉感受为目的的设计手法。虽然语音描述并非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景观设计范畴,但声音作为重要的接受与传达的方式,在纪念性景观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语音描述是以人造声音或自然与景观设置“碰撞”的方式来传达信息。这类设计手法相较于传统设计手法而言更为新颖,所带来的感官刺激也更易引起参观者的共鸣。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自然语音:也就是指在纪念性场地中通过各种设置使景观呈现相对自然的声音效果,是一种模拟自然的语音描述,相对抽象。常见的有诸如瀑布、风声、鸟虫类叫声等。自然语音有接近自然的效果,对人类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用于纪念性空间中能有效地安抚参观者情绪。
2)人造语音:不同于自然语音,人造语音传递的是一种更为具象的内容。常以广播、钟声、警笛等形式表达。此类手法的目的在于制造或者强调整个纪念性主题空间的氛围,最大限度地还原事件发生时的环境。
总结
本文旨在于研究城市纪念性空间规划设计,不同于单纯的纪念性广场,城市纪念性广场一定程度上受地理位置及区域环境的影响,需要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城市服务,满足人们部分的功能需求。笔者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初步获得了关于纪念性广场的信息,整合总结了城市性纪念广场的基本设计原则,以整体到细节的方式逐步介绍城市纪念性广场空间规划设计过程。描述了从布局方式的特点,到相应的情感体验设计,再到最后在细节处体现纪念性的感官体验设计的较为完整的设计方法,添加案例进行叙事,使各个设计手法更为立体鲜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