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学院 设计学院,福州 350108)
王受之在其著作《世界平面设计史》中提到,20世纪初期,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70年之间,艺术革命从思想观念到造型方式,乃至创作过程都对长期以来尊奉古典主义为根本原则的理念产生了颠覆性地改革,通过这一过程,新的视觉艺术得以诞生,这一浩浩荡荡的革命浪潮,史称“现代艺术”。现代艺术的源头来自塞尚的艺术实践,塞尚的艺术实践体现在三个方面:焦点透视原则的颠覆、几何造型的运用、色彩构成表达空间,塞尚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反对统治了西方半个世纪的自然主义而实践了“艺术自觉”理论。西方学者将塞尚的艺术实践总结为形式主义的觉醒。形式主义取代自然主义这一现象体现了尊重真实的理性精神战胜了流于感官的视觉体验。工业设计的创作思路与塞尚的艺术实践和创作主张深深暗合。
工业文明的发展一方面带给人类现代化的生活,但是也带给现代社会新的文化困惑。工业文明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操作大众的心理,决定了大众的审美,使大众失去了对标准化思维进行革命的意识和冲动。然而,艺术的自律性和真理性恰恰是对这种工业文明意识形态控制的一种救赎。同时,在当代观念艺术思潮的影响下,这种自律性和真理性不仅扮演了救赎者的角色,更是利用“反功能设计”与“非功能设计”对工业设计一贯秉持的“功能为先”理念的强烈反叛。我们可以将这些潮流和趋势看做是艺术自觉理论在工业设计领域的渗透和拓展。
一、理性精神是艺术创作与工业设计的前提条件
塞尚经常用“美丽的公式”①一词概括他对艺术的理解,体现了塞尚对理性精神的追求。亦印证了塞尚所主张的“艺术的真实”②。无论如何,理性绝对是工业设计的必要条件。工业产品具备的严密结构使其本身具有必须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设计师既需要遵循自身的情感意识,也需要用科学的态度、严密的逻辑分析透过现象观察内在本质,我们可以将这种思维方式看做是对“数”的追求,这种对“数”的追求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建筑设计作品。奥古斯都时代的著名建筑师怀特陆威(Vitruvius),在他的《建筑十书》中认为多利克柱式的设计基础基于结实健壮的男性身体比例,而爱奥尼柱式则来自于婀娜典雅的女性身体特征。设计师对人体构造的理性分析和运用数理量化确定柱身各个部位比例的方法而创造出的经典样式,我们可以据此看到工业设计中理性思维的熠熠光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对工业设计的研究仅仅停留在科学和技术领域(机械、人体工程、力学、材料科学等)层面,而忽视产品的感性层面、艺术层面的形式,则必然会导致极端的实用主义。
(一)塞尚的几何造型方式、色彩逻辑与工业设计之间的关联
艺术自觉理论在塞尚的绘画实践中多体现在“造型的几何化”与“用色彩建构空间”两个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塞尚的自述中窥探这一观念:“应当依照圆柱体、圆球体、圆锥体来处理画面。自然,从他的这种表现自然的方式中,产生出了一股要把自然的形抽象成为几何图形的冲动。”③“我尝试用色彩来表现透视,一幅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表现出距离。由这一点可以看出画家的才能。”④从荷兰风格派设计大师格里特·托马斯·里特维尔德(Gerrit Thomas Rietveld)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塞尚的艺术自觉理论应用于工业设计的路径。他的重要作品《红蓝椅》就是践行塞尚的艺术理念的范例,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他对传统设计的自觉革新。这款椅子用极度的纯几何进行构造,这种设计方式让椅子的空间得到了最大的释放,而这种开放空间因其纯几何化形式又获得了一种整体的稳定与和谐,这种处理是对材料质感的放弃,是将平面色彩立体化了的实践,也是将几何化造型应用于工业设计中的探索。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工业设计从对传统材料和单纯模仿自然的抛弃获得了对纯粹“简单”的追求,这种追求是将真实的客观规律不加掩饰地展示出来。客观规律以带给人们审美体验的方式呈现出来即是对“美丽的公式”这一概念的诠释。

图 1 唱吧C1获得了2016年Red Dot比赛 “The Best of The Best ”大奖

图2 Nike Studio的增加现实工作区

图3 马塞尔·万德斯 2018年的马戏团系列作品之开坚果器

图4 阪茂的卫生纸作品
(二)艺术自觉理论参与外观设计时既需要尊重客观规律也需要创意思维
约翰施罗德(Jona Schroeder)在其著作《视觉消费》中认为:当代社会中成功的商品通常以其视觉形象占据了消费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的外观设计是工业设计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外观设计的思路,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两步走:首先挖掘事物的本质规律并从中获得设计的初心,然后结合创意思维完善设计。唱吧公司的C1麦克风(图1)于2016年一经推出就风靡一时,该款产品的设计灵感源于英国皇家卫队的着装:猩红短小的紧身制服与高高耸立的熊皮卫帽。但是,对外观的敏锐捕捉并不能直接作为模仿对象照抄下来,还需要结合流畅的几何线条获得一种代表工业文明的美感。产品的结构比例在参考实用的造型基础上放大了网罩部分,极大地迎合了年轻消费者对“萌文化”的感官追求。我们可以看到,艺术自觉并不是简单的灵感冲动,而是在尊重客观规律和事实条件的基础上对情感和美感的准确拿捏。这种创作方式即是雷蒙德罗维(RaymondLoewy)定义总结的MAYA⑤原则。
二、艺术自觉精神下的定制服务是一种对传统工业文化的救赎
霍克海默在其著作《启蒙辩证法》一书中认为,阿多诺是第一次提出了艺术对工业文化的救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带给人类极为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现代社会新的文化困惑。工业文明提供给大众幸福的现实生活,同时也操纵了大众的心理,决定了大众的审美方向,使大众失去了革命的意识和冲动。他在书中针对工业文明带给大众的商业化思维、标准化思维指出其本质上是对大众的一种意识形态的控制。而这种控制可以通过艺术的自律性和真理性得到反制。艺术的自律性体现在艺术独立的社会评价的特性,艺术带给创作者以内观自我的路径,自律性是从社会经济学角度阐述艺术是一种为了满足自身需求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不是以交换为直接目的。其二,艺术所具有的真理性,这种真理性是靠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否定而产生的。现代艺术诸多流派,例如:达达主义、波普主义均是将艺术置身于批判和反思的社会角色,艺术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只有与现实生活保持并存才能促使真理的产生。对艺术自觉的理解和实践在当下社会已经从美术馆、电影院、博物馆中剥离出来了,艺术的实践已经融入到个体的生活当中,我们对审美的追求和实践通常会从日常生活中获得,这是工业艺术在新时代——“智慧生活”和“体验经济”下绽放的新活力。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的艺术自觉审美正在影响工业设计的制作标准。
私人定制产品的服务是依托于满足大众艺术自觉实践的可行性营销方案,也是对大众艺术审美的尊重和具体实施措施。2007年,耐克推出了Nike Studio服务(图2),用户可以在这里设计自己喜欢的鞋子。耐克公司把鞋子的结构分为鞋腰、鞋面、鞋舌、swoosh标识、鞋带、内衬等部分,每个部分可以选不同的材质,例如:全粒面革或翻毛皮。除了可以有十多种颜色可以任意搭配之外,Nike Studio 还鼓励用户设计自己专属的个性化符号(包括姓名、标识、图案等),并将其绣制在鞋子上。2017年,在位于纽约旗舰店里,Nike推出它的Nike Maker’s Experience服务,这一服务是基于增加现实技术(Augment Reality)的应用。
用户穿上一双没有鞋带的Nike Presto X,站在一个特殊的装置上,用灯光透视装置可以把用户DIY的设计作品投射在这双空白的Presto X上。可以让用户立刻体验到自己的设计结果。正如家具设计大师罗德(Gilbert Rohde)所说,我们不再制作,我们要创造一种生活时尚。让消费者自己做设计师并参与产品的生产,这是消费者艺术自觉的实践方式,也带给很多企业新的营销模式和服务模式。
三、艺术自觉对设计师的启发在于“非功能设计”和“反功能设计”
如果工业设计师针对产品可视化的职能只是在于一味地鼓励和刺激消费,那他们的地位与价值必然会受到质疑。在文化层面上的反思会促使设计师注重商业利益之外的社会职责,为社会的进步与和谐而创造更美好的物品也成为工业设计师的一个使命,在这个层面上,产品可视化的职能就指向了如何解决现有的社会问题。(一)艺术自觉与“非功能设计”
长期以来,工业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该理念的追随者坚持认为工业设计的造型和结构是解决现实需求的自然结果。沃尔特格罗(Wingter Gropius)说:“一样东西由其本质决定。为了赋予物品一个能正确发挥功用的形式,必须先探究其本质;因为物品应该完全为其目的服务,也就是说需要实际地完成其功能。”⑥这一理念要求产品的造型、色彩、结构、材质等方面需要追随功能这一根本要求,这是一种“合目的形式”。然而,如果功能仅仅是满足技术层面的合理性、制造层面的科学性而忽视审美的艺术性和观念的人文性,必然导致纯粹的“实用主义”。艺术自觉的理念是将产品的设计目标从纯粹地指向实用功能转而指向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上。艺术自觉对于工业设计师而言,可以有诸多方面的具体体现:产品造型的趣味化、材料选择的多元化、生产工艺的个性化、生产观念的人文化。我们从法国鬼才设计师飞利浦·斯塔克(Philippe Starck)的“Juicy Salif”榨汁机中可以感受到造型的趣味化处理带给功能的艺术内涵。他创建的设计公司Alessi最先抛弃了铸造性和机械性的工业制造转变成为一个艺术美学实践(Applied Art)的工厂并风靡全球,对幽默、戏谑的感性体验为主的设计理念颠覆了许多传统家庭用具,与该公司合作的设计师马塞尔·万德斯(Marcel Wanders)所设计的开坚果器(图3)以身穿条纹状的大力士为灵感元素,用概括、流畅的线条和对称原则将器物的金属质感衬托地熠熠生辉,这件作为马戏团系列的主打作品自然少不了马戏元素的舞台造型。这些幽默化、趣味化的产品设计带给我们有别于科学标准的艺术审美,这些不具有“绝对功能”的设计极大地丰富了产品功能的内涵。我们可以从这位喊出“设计已死”口号的设计师的自述中体会他的设计理念:“现今的工业发展程度早已让我们有能力生产制作出各种精美绝伦的产品,但是我们却死守教条、固步自封而不去探索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无限可能。我们仍觉得所设计的产品应该简易、经济和适用而非美轮美奂。”⑦
从上述观点可知,“非功能设计”的要求在于:既要通过结构分析和设计经验满足产品功能的基本要求;也要运用抽象的造型要素和艺术自觉来触发情感并培育智慧。
(二)艺术自觉与“反功能设计”
我们对工业设计的艺术性解读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其一是将工业产品作为视觉语言进行独立地审美研究,工业产品本身的形式结构和色彩逻辑本身所具备的视觉张力即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⑧,这种形式可以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审美体验。其二是工业产品作为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发展与生存的现实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物品必然满足“依存美”的客观条件。康德认为,美分为自由美和依存美。对于“依存美”的认知可以从产品能否满足对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协调功能这一角度理解。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是促使技术发展、工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对技术进步的追求也是基于人类意识的解放而不断提高的。正如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在《新感性》一书中所述:技术逐渐变为艺术,艺术也逐渐将现实形式化,诗意的思维与科学的思维之间的对立将不复存在,新感性与普及了的科学理智将统一而为一种审美伦理。⑨日本建筑师阪茂(Shigeru Ban)将卫生纸筒的圆形设计改为四方形筒(图4),在拉扯的时候必然产生更大阻力,削弱了良好的用户体验。这一反功能的设计却是在提醒用户适度减少使用避免浪费产生的环境压力。武藏野美术大学著名教授原研哉(Kenya Hara)说,“做设计不能只看短期市场反应与商业价值,而应该长远于教育意义与社会效应;如果每个设计师都有这样的追求,社会对设计的感受就会大幅度提升,就会真正了解设计的意义所在,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感官价值的重新发掘,情感感受的优先考虑对于工业设计师来说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创作理念,这一理念不同于“绘草图→出方案→修改方案→生产”这一传统方式,这是艺术对科技的反叛,也是对越来越便利的生活导致感官越来越退化的反思。这是艺术自觉于工业设计的真正价值。
四、总结
2015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重新定义工业设计的概念:工业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创新和服务商业活动提供给人们高质量的生活,是一种解决产品、系统、服务以及体验等诸多问题的策略方法。并通过其输出物对社会、经济、环境以及伦理关系产生影响,旨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之前工业设计的定义中将产品的形态、材质、色彩、结构和工艺作为优先考虑的范畴,强调视觉吸引力,21世纪新的定义将“产品”拓展为“产品、系统、服务以及体验”,更关注“社会价值”以及如何通过设计解决问题的同时影响人们观念的变革。正如沃尔夫·韦尔什(Wolfgang Welsch)说:“我们当前正在经历一个美学热潮。它从个人风格、城市设计和经济领域扩展到理论领域。越来越多的现实元素正在被美学覆盖着”⑩依据目前的社会发展趋势可以看到在生活化的景观世界中能够被消费者接受的产品越来越倾向于那些能够唤起观者自身的审美经验、激发审美情趣或者传递观念思想的设计,这是艺术自觉带来的“新感性”,既是对创造具有表现性和审美性的视觉形式的尊重,也是对设计过程、消费体验以及服务系统的优化,是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也是试图引导人们建立健康生活方式、重塑积极向上价值观的一种路径。艺术自觉带来的新感性思维将引领工业设计的未来。
注释:
① 王一帆.现代艺术之父——塞尚[D].沈阳:沈阳大学,2017:26.
② 范会燕.论塞尚绘画艺术的理性主义[D].聊城:聊城大学,2009:18.
③(美)萨拉·柯耐尔.西方美术风格演变史[M].樊小明,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317.
④ 姚宏翔.艺术的故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58.
⑤ MAYA:Most Advanced Yet Acceptable.译为:极为先进同时人人接受.
⑥(德)伯尔尼哈德·布尔德克.产品造型的历史、理论及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8.
⑦(荷)马塞尔·万德斯,冷艳.随马塞尔·万德斯华丽共舞[J].北京:中国陶瓷设计,2014:69.
⑧ 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Clifve Bell,1881—1964)于19世纪末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理论.
⑨ 刘小枫.现代性中的审美精神[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951.
⑩Wolfgang Welsch.Aestheticization Process:Phen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