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服装材料的二次设计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与设计·理论 热度: 21775
高文芝,周洪雷(通讯作者)

  (东华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51)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跨界趋势愈演愈烈,服装突破自身的局限,与艺术、工业设计等领域进行了融合,实现了“可穿戴的艺术”。文章从“跨界”角度出发,将服装的选材范围从“面料”扩展至“材料”,以此为基础研究不同类型材料的二次设计,结合设计作品,为服装制作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一、服装材料的分类

法国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曾说:“凡是我所知道的,我所看到的、听到的一切,我的存在的一切,都可归结到衣裳上去”。这句话在如今看来依然极具创新意识和先锋精神,打破了传统面料为服装带来的局限性。

  服装材料种类繁多,按照性质和工艺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服用材料、非服用材料和新型材料。

(一)服用材料

服用材料是传统的服装用料,包括纤维、纱线、织物(包括机织物、针织物和编结物)、服装用毛皮与皮革以及服装辅料。

  织物是服装中运用最多的材料,也就是常说的面料。在工业革命前,传统的服装面料主要是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到了20世纪,粘胶纤维、尼龙、腈纶等人造纤维陆续被开发,大大开拓了服装面料的领地①。服装辅料是除面料外装饰服装和扩展服装功能的必不可少元件,包括服装里料、缝纫线、粘合衬、填料、纽扣、带夹子、拉链、珠子、亮片等等。

(二)非服用材料

非服用材料是不常用于服装制作的其他材料,包括原材料及其加工材料。按属性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具备与面料相似的属性,柔软、可塑性强,可进行裁剪、车缝等操作,如毛毡、水洗纸、橡胶、软质塑料(如PVC)等;另一类材料坚硬、难以采用常规服装工艺,而更趋向于使用工业手段进行加工,如金属、木材、陶瓷、硬质塑料和玻璃等,所得成品弱化了人体工学,而更像一件可穿戴的艺术作品。

  非服用材料的运用,改变了服装一贯柔软、合体的刻板印象,极大弱化了服装的功能性。比起服用材料,非服用材料的视觉冲击力更强,更具有表现力,作品突破了服装和艺术的界限,也拥有了更多可以挖掘、创新的空间。

二、二次设计的常用方法

(一)服用材料的二次设计

材料的二次设计又可称为材料的再造。服用材料的再造是在服装制作过程中,设计师为了充分表达自己的设计作品,实现特定的设计效果,在符合构思和流行需要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设计手法和制作工艺对成品面料进行再次加工,改变面料的原有特性,塑造出具有强烈个性特色的外观形态②。常用方法主要可分为加法处理、减法处理、变形处理和综合处理。

  1.加法处理

  加法处理指在一种或多种面料基础上进行复合或叠加处理,使其形成立体的、多层次效果,主要工艺技法有刺绣(包括珠绣、贴布绣及各式线绣等)、绗缝、拼接、印染等。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如何将传统时尚化,底布的选择、图案的造型、色彩的搭配等都是设计师需要考量的因素。

  2.减法处理

  减法处理指对现有面料进行破坏,形成错落有致、亦虚亦实的效果,主要工艺技法有镂空、抽纱等。

  运用剪、撕、烧、磨、化学试剂腐蚀、激光雕刻、镭射切割等手法可以主观地将面料做出空洞效果。抽纱主要针对于织物,指将面料的经纱或纬纱按需要抽出,可配合不同色彩、质感的底布做复合效果。

  3.变形处理

  变形处理指通过外力牵制,使纤维、纱线、面料本身呈现出异形造型,主要工艺技法有制褶、压花、毡化等。

  制褶指通过抽缩、堆叠、折叠等方法使面料产生凹凸的纹理。通过制褶,可以实现面料的立体造型。除了具备装饰功能以外,褶还具备较好的功能性,例如弹性褶可以修饰在胸、腰等人体曲线部位。压花分为手工压花和机械压花,适合有一定厚度、延展性的面料,可以使面料表面呈现出浮雕版的图形外观。毡化是利用羊毛的毡化反应对羊毛进行加工,分为湿毡法和针毡法。湿毡法是将羊毛置入热弱碱性肥皂液中进行反复摩擦与压缩处理,所得到的羊毛制品呈毡片状。针毡法则是用特制的戳针反复戳羊毛,使其紧实光滑。利用针毡法,可以将羊毛塑造成各式立体造型。

  4.综合处理

  综合处理指在进行面料改造时,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表现。单一的面料改造手法有时略显单薄,恰当、协调地运用综合处理可以使面料展现出的效果更加丰富。

  

  图1 3D打印服装

  

  图2 实穿化3D打印服装

  

  图3 硅胶与网状织物结合

  

  图4 面料与石膏结合

  

  图5 激光切割作品

  

   图6 作品Queen Angel

  

  图7 作品Cube

(二)非服用材料的二次设计

非服用材料的二次设计体现出多元化的设计理念。服用材料的二次设计方法可以适用于具有面料相似属性的非服用材料,而其他非服用材料则需要运用到工业工艺,主要包括成型工艺、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

  1.成型工艺

  成型工艺可以将原材料初步制成所需形状的制品或坯件。3D打印就是成型技术中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近几年被逐渐运用在服装设计中。早期的3D打印服装质感大多比较坚硬,无法贴合人体,但也正因为如此,设计师可以利用其特点塑造出各种建筑造型的异形服装(图1)。随着更多可粘合材料投入3D打印技术中,3D打印材料也呈现出更多各异的质感。艾里斯·范·荷本2015秋冬秀场上展现的3D服装材料如织物般柔软轻盈,实现了3D打印服装的实穿化。(图2)

  2.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包括车、钳、铣、刨、削等,可以将材料塑造成各种造型,是成型工艺基础上进一步的细化加工。设计师需要依据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工艺进行制作,尽量避免易碎易折的材料。

  3.表面处理工艺

  表面处理包括涂覆、镀覆、研磨、抛光、腐蚀等,可以使材料表面形成不同形态质感,既可同材异感,又可异材同感。例如,金属材料运用在服装中笨重、难以穿戴,选择EVA板通过喷漆处理可以使其表面呈现出金属质感。

(三)服用材料和非服用材料的综合二次设计

将服用材料和非服用材料进行结合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编织、热压、粘合方法、施涂是服用材料和非服用材料结合的常用办法。设计师可以不受约束,将任何几款材料结合在一起进行尝试。(图3、图4)

三、材料二次设计在服装中的运用

材料是服装的基础载体。服装材料的二次设计丰富了服装的艺术效果,增强服装在视觉上的新鲜感,为设计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

  理论上各种材料都可以运用在服装制作中,但在实际运用中,设计师还需考虑到人体穿戴的可能性。对于坚硬、无弹的材料,需要对造型进行分解,满足穿脱需要。对于密度过大的材料,应控制用量,或寻找替代材料,以防成品质量过大,人体无法承重。

  世界可穿着艺术大赛(World of Wearable Art Awards)是国际创意服装设计领域的重要比赛,以下列举大赛部分作品,解析材料二次设计在服装中的运用。

  2010年至尊大奖获得者Yogesh Chaudhary和Manas Barve合作的服装作品运用了激光切割工艺,设计师不仅利用镂空作为服装表面装饰,更是挖掘出其中的功能性,通身不费一针一线,而是利用切割部分进行穿插,衣片如拼图般进行连接。(图5)

  英国设计师Adam McAlavey钟情于橡胶材料。2016年作品《Queen Angel》和2017年作品《Cube》均以橡胶为主要原材料。较比《Queen Angel》的橡胶充气设计(图6),作品《Cube》(图7)则是在塑料正方体框架基础上对橡胶进行抽气,塑造了一个被奴役的恶魔形象。“他们夺走了它的空气却不能阻止它!”是设计师对作品的阐述。设计师充分把握了橡胶材料的弹性和不透气性进行二次设计,将主题诠释得生动而形象。

  在服装构思、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到材料和工艺的特性,挖掘材料的多种可能,善用材料的固有造型辅助表达服装的最终造型。

四、总结

服装的创意与材料的创意密不可分。选择合适的材料,并依据材料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工艺进行二次设计,是服装制作中的重要环节。

  在复合型人才紧缺的今天,设计师要了解、掌握各类材料及其相关工艺,关注科技成果,不断补充跨专业学科知识,为材料和服装设计提供新思路。

  基金项目:上海市设计学IV类高峰学科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金业务费基地项目资助

  注释:

  ① 刘丁,吴文利,牛爱雯,等.服装面料二次设计中的创意思维[J].丝绸,2009(5):7-11.

  ② 冯袆,苏洁.服装造型设计中面料再造的探索及实践[J].丝绸,2008(7):16-1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