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弹性更新理念下团泊湖生态廊道景观规划设计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与设计·理论 热度: 21646
赵艳,张伟,赵晨,张友于

  (天津大学 仁爱学院,天津 301636)

  当前城镇化进程中,洪涝、干旱、污染、生态恶化、人口老龄化、社会空间分异、产业结构失调等不可持续危机日益严峻,如何应对与适应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的变化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课题。Holling将生态系统受干扰后自愈能力称为弹性。Carpenter指出适应、学习及自组织能力是弹性系统的特性。弹性概念先后从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社会经济学领域扩展至城市规划领域,弹性联盟(Resilience Alliance)将弹性城市定义为自主化解与吸收外界干扰,而保持原有主体特征、功能与结构能力的城市。Bruneau提出了弹性城市“TOSE”框架,将技术、组织、社会与经济作为应对风险的四大关联要素。弹性城市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将有助于实现当前城市建设的永续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降水总量逐年减少、极端天气频发等自然因素和城市建设用地拓展、围垦、修库建闸、填湖等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湿地总量大幅减少。调查显示,近年来团泊湖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破碎化与污染问题突出,东区人工填湖导致生境恶化,鸟类栖息地与踏脚石斑块数量偏少,整体生态环境受到威胁。适逢天津市“全运惠民工程”建设契机,结合团泊湖景区进行自行车运动营地建设现状,本研究将弹性城市理念引入团泊湖生态廊道规划设计中,提升该地区灾害风险抵抗能力同时也为全运会过后的全民健身运动事业提供优质场地。

一、团泊湖景区基础研究

(一)研究区域

基地位于天津市静海县东部,团泊湖是著名的野生珍禽自然保护区,是重要候鸟迁徙地区,是联合国野生珍禽保护区,水域面积51平方公里。因其水产、浮游、藻类资源储量丰沛,为野生鸟类提供了优质的栖息条件。2017年天津市全运会召开,主要运动场馆位于基地西区,团泊湖公路及部分场地列为自行车赛道及营地。

(二)团泊湖景区现状问题

1.基地周边现状

  环湖北路紧邻独流减河,现状道路景观荒凉;环湖南路现状驳岸景观单一、安全性低,现状码头利用率低;环湖西路周边以农田、灌溉渠与养殖塘为主,西北侧为全运村,部分地段存在建筑垃圾堆满场地问题;环湖东路周边以团泊湖别墅区为主,人工填湖造岛开发力度过大,导致水系污染、生境断裂。

  2.现状植被分析

  基地土壤盐碱化严重,现状植被稀少,种类不多。基地道路两侧以毛白杨、国槐、榆树、臭椿、榆树、合欢为主,现状驳岸以怪柳、芦苇、麦冬、鸢尾等耐寒、耐盐碱植被为主,植被长势一般,庭荫效果不佳。

  3.现状水文分析

  团泊湖先后经历了水库建设期、城市泄洪期、填湖建造期、湿地建设期等阶段,城市开发带来的水体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团泊湖周边过度的开发建设导致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调研资料显示,团泊湖水质处于中度至重度污染之间。

二、弹性更新理念研究思路

(一)技术路线

针对基地目前存在的填湖建造、环境污染、生境断裂、生物链缺失、湿地资源破坏、驳岸硬化等问题,引入弹性更新理念“TOSE”思路框架,旨在提高该地区的风险适应及防御能力。一是通过场地风险识别与生态优先原则,修复与完善团泊湖生态廊道的湿地系统,维持场地生态多样性,恢复场地生态弹性机制,能够抵御外来冲击并迅速恢复生态系统;二是优化产业结构,以产业融合的方式,发展运动、旅游及观光服务业,建立场地经济弹性机制,为全运会过后的全民健身运动事业与团泊湖景区文化与旅游发展提供优质场地;三是优化弹性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会保障,完善防灾报警系统,明确场地社会与工程弹性机制,实现团泊湖生态廊道的可持续发展。

(二)弹性基础设施系统



   图1 总平面图(张伟 绘制)

  

   图2 鸟类保护区效果图(张伟 绘制)

  通过在基地内部设立户外应急设施、建筑服务设施、健康设施及休闲设施,建立网络化的弹性基础设施系统。户外应急设施包括医疗救助站、户外补给站;建筑服务设施包括自行车营地、膳食供应、器材养护等服务建筑设施和文化科普、阅览室、活动室、采摘体验区等科普建筑设施;健康设施包括园艺活动设施、植物理疗和健身器材;休息设施包括户外庇护设施、观景设施及观鸟设施。通过搭建弹性基础设施系统网络,提升基地抗风险能力与提供优质服务能力。

(三)弹性更新技术支持

1.低影响开发技术

  基地水文生态系统设计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增加透水面积,提高场地雨水下渗与净化能力,有效缓解基地水污染问题。切断基地表面的不透水连接,道路采用透水铺装设计,绿化带增设植草沟、生物过滤池、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等低影响技术设施,增加下渗、滞留、传输及净化功能,完善场地雨水管理方式,就地管理雨水径流,营造多功能雨水景观。

  2.生态驳岸的设计

  优化基地现状驳岸类型,利用水生植物护岸和陆生植物护岸技术进行基地生态驳岸设计,恢复基地水生态循环系统。选择菖蒲、虎头芒、香蒲、千蕨菜、荷花等挺水、浮水及沉水植物,形成的自然式的水生植物护岸方式。通过完善水生植被群落净化污染水体,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达到踏脚石斑块功能。完善陆生植物护岸技术,在基地驳岸种植一定数量与比例的乔灌木,进行锚固土体的作用,利用植物根系对驳岸土层进行加固,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基地水土流失问题,同时也为鸟类提供筑巢休憩场地。

三、团泊湖生态廊道景观规划总体设计

基于弹性更新的设计理念,本方案以提高风险适应及防御能力为目标,恢复基地生态功能,同时融合多元化的全民健身运动带,构建及康体健身、体育运动、娱乐休闲、观光旅游及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生态廊道系统。通过对基地进行资源评估,对湿地资源、水体资源、生态敏感区以及场地文化进行“千层饼”模式的叠加分析,确定基地用地适宜性及功能分区。将场地分为体育文化展示区、鸟类生态保护区、健康花园体验区、渔业文化展示区、农业文化展示区、团泊文化展示区、滨河特色骑行区七个特色功能区。(图1)

(一)鸟类生态保护区节点设计

环湖西路驳岸设置鸟类生态保护区,通过构建复层水陆空间模式、种植与修复场地生境、设置生态核心保护区和生态鸟岛来完善鸟类栖息地。利用原有坑塘湿地设立生态内河,一方面营造多重水陆交错环境,增加生境多样性,为鸟类、两栖、甲壳类动物提供栖息环境;另一方面,生态内河具备雨洪景观与防御管理功能。观鸟区以观景挑台和鸟类保护区服务建筑、中心观景平台为主,设置游人观景安全距离,核心保护区严禁干扰。鸟类生态保护区的地面层以菖蒲、虎头芒、香蒲、千屈菜等湿地植物以及芒草、薄荷、蒲公英、香叶天竺葵等地被植物为主; 灌木层以小叶女贞、铺地柏、小叶黄杨、枸杞为主;乔木层以梧桐、白杨、泡桐、国槐为主,满足壁虎、刺猬、兔子、飞蛾、蜻蜓、绿头鸭、杜鹃、燕子、黑鹳、白鹳、天鹅、灰鹳等野生动物的栖息需求。(图2)

(二)健康花园展示区设计

健康花园体验区以种植泡桐、法桐、油松、紫叶小檗、蔷薇、枸杞、冬青等观叶赏果植物;杨树、暴马丁香等抗烟尘、抵抗有害气体植物;白蜡、晨光芒等抑菌杀菌,清热解毒的植物;薄荷等强身健体和增强抵抗力的植物,以达到净化空气、释放氧气,预防亚健康以及缓解慢性疾病的作用。场地功能主要根据和不同人群的行为心理需求来设计,主要设置三个体验区域:适合游人安静休息的冥想区,供自行车运动者的休憩区以及特殊人群的专项理疗区。冥想区设有休憩场地和交流空间,提供较为私密的宁静场所;专项理疗区分为浅床种植、听觉体验、芳香疗法、嗅觉体验和触觉体验五个功能区,通过种植景墙的设置,设计高、中、低多层次植被景观效果。

结语

本方案引入弹性更新的理念,协调团泊湖周边社区和健康生态系统的需求,通过生态廊道景观规划,设计兼具美学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修复基地环境污染、生境断裂、生物链缺失、湿地资源破坏、驳岸硬化等问题。同时,为游客和自行车爱好者提供观景及活动场地,实现野生动植物和人类活动的共生永续发展。后续研究工作:鸟类生态保护区的研究与实践需要野生动物等相关学科领域的介入,需要对鸟类栖息地开展专业深层次研究,如鸟食种类、坡度等具体设计因子,将为更加具体的地形设计、植物配置提供更准确的设计依据。弹性城市理论与方法研究刚刚起步,其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还不成熟与完善。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鉴于各省市不同地域和社会经济差异明显,各地的弹性城市实践应考虑地区差异,因地制宜地提出弹性更新的地方特色与方法,保护城市生态弹性与基础设施弹性,以加快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步伐。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