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质大学,石家庄 050031)
首饰设计是通过具有装饰功能和使用功能的造型,表现某种能够体现情感、和谐的材质和形式美。设计师通过材质、色彩、结构、形态的组合与关联,将产品的设计语言、艺术形象和使用要求高度统一起来。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提升,千篇一律的首饰设计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在此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将目光转移到传统工艺与传统元素上,以期在传统文明与现代设计的邂逅中,探索出首饰设计新的发展方向。传统绢花工艺是传统工艺与传统元素的杰出代表,也是现代首饰设计传承传统工艺与传统元素的极好切入点。
一、传统绢花工艺概述
绢花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500多年前,古人就在制作花艺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展现,广泛使用天然材料,如通草、蚕丝织物等丝绸原料制作花卉,并运用不同的工艺方式做成绢花、通草花等表现装饰效果。隋唐时期是华夏花艺的黄金时期,唐画家周舫的《簪花仕女图》形象地再现了唐代皇宫中妇女簪花戴彩的时尚,鉴于鲜花不宜保存的缺点,绢花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妇女的主要装饰品。1972年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区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不少绢花,其中72TAM187墓中出土的绢制白色百合、粉色蝴蝶兰,衬托着绿色的枝叶,仍然如园中初摘,一派鲜艳。据考古专家推测,当时的这种有枝条的绢花应该是贵族装饰居室的享用品,可见当时人们对于绢花的喜爱程度,同时也反映出唐代绢花制作技艺的精湛①。可见,传统绢花工艺是中华古人智慧的结晶,它具有深厚而浓郁的文化艺术积淀,不仅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彰显,更为现代首饰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现代首饰设计对传统绢花的文化传承
中国的产品设计领域,包括首饰设计领域,不论是设计理念、方式还是设计教学、设计表达,都在很大程度上被外来形式所影响,民族化的特点相对较弱。要找到自身发展的突破口,设计师应当从本土的传统文化入手,深挖精探,为现代首饰设计赋予民族特征,而传统绢花就是不错的切入点。(一)传统绢花的文化内涵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传承
大自然中美的事物无处不在,而人类对自然之美的追捧也由来已久。隋唐时期百姓日常生活中均以花为荣,以花为美。明代绢花制品是宫廷专用。清代满族妇女更是流行戴花,尤其是宫廷嫔妃喜爱戴头花、胸花,并且出现了珠花,较贵重的就是用贵金属和各种宝石制成的珠花,还有与点翠工艺结合制成的翠花,也是当时比较流行的头饰。清乾隆年间,戴绢花的风气达到了鼎盛,妇女戴花的习俗流传到民间。逢年过节,喜庆寿日,妇女都要在头上插花,或在胸前佩花。时至今日,民间春节还流传“姑娘要花,小子要炮”的歌谣。由此可见,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这种追求也表现在对个人形象的装点上,不仅懂得用自然花卉来装饰服饰,更创造了人造绢花来达到美化形象的目的。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称,同时也拥有千姿百态的服饰文化。绢花作为传统服饰文化的一部分也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如今怀旧风潮的影响下现代首饰设计也开始走复古路线,尤其是现代头饰设计中越来越多地看到了传统绢花的影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现代首饰设计对传统绢花工艺的传承不能生硬地照搬照抄,而是把其中与现代社会人文情感不符的部分剔除或进行改造,提炼出符合自身设计要求的部分加以使用,使作品既有民族特点,又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情感,最终实现完美的结合。例如,现代女性虽然一般不会直接佩戴鲜花,但却会选择花型的发卡、胸花、项坠等佩戴,如玫瑰花形、梅花形、百合花形等,形态更简洁、大方、美观,这不得不说是传统绢花文化对现代首饰产生深远影响又经过现代社会审美取舍的现实反映。
(二)传统绢花的题材寓意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传承
中国古代的很多节日都与花有不可分割的关联,所以古人爱花之风也可以说是作为一种节日的风俗而推广的。同时,人们还需要一种精神寄托,借助节庆祈求一些美好的愿望。比如人们常说的“祈福”,这种行为需要一定的媒介,那就是“供花”,即供奉用的装饰花。上等供花用绢及灯草施以重彩,工艺精细,品种有“八仙庆寿”“新春博古”等,涵盖了具有浓郁民族特点的寓意。供花多取福、禄、寿、喜、财,加八仙的取寿长如仙之意,加“和合二圣”的寓意合舟共济、飞黄腾达②。另外还有通过吉祥图案含蓄表达喜庆之意的,如佛手与桃子意喻福寿双全,红色蝙蝠寓意洪福到家,新娘簪戴红石榴花求多子多福之意等。花元素是传统绢花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其对应情感寓意的表达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古今中外的设计史中,花元素都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题材之一。中国的花卉文化历史悠久,古人对花的情感也早在绘画、诗词歌赋中得到了体现,古诗有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由此可见,不同的花具有不同的性格。因此,花元素对于情感的表达并不是源于花朵本身的形与色,而是源于它自身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底蕴,传统绢花对于花元素的使用是遵循这一规律,现代设计更是如此,并且为花卉赋予了更丰富的寓意,称之为“花语”。现代首饰设计中,人们除了看重首饰的用材用料,更多时候看重的是设计本身的概念及其中蕴含的内涵和寓意。传统绢花艺术中使用的花型涵盖了大自然中绝大部分的常见花卉,所以,从视觉上能够抓住人类天性中对于花的喜爱而吸引人,从情感上,也能够借助不同的花语或典故传达不同的情感和寓意从而打动人。
三、传统绢花工艺魅力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彰显
传统绢花工艺发展到今天几近失传,现如今掌握传统绢花制作技艺的人已寥寥无几,然而从历史记载和古时遗留下来的一些绢花工艺品中人们仍然可以领略它的魅力所在,也仍然可以从中吸取到用以发展现代首饰设计的精髓。(一)传统绢花的“质感美”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体现
传统绢花在选材上具有多样性,有丝绒、绫绢、通草、纸草、羽毛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绫绢。绫绢花主要通过浆、凿、染、捼、粘、攒6道工序制作而成。另外,丝绒类绢花也是一大主流,丝绒同样是天然蚕丝制品,只是没有纺织成布匹,丝绒绢花主要采用勒绒工艺和刮绒工艺制成。不管是绫绢花还是丝绒绢花都具备天然丝织物特有的光泽质感,加之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得美丽的绢花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常开不败。现代首饰设计中也强调材料质感的发挥与使用,除金银等贵金属和宝石特有的光泽质感外,一些非贵重材质也在首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合金烤漆类、合金水钻类、亚克力类、布艺类等,其中布艺类首饰无疑就是传统绢花材质在现代设计中的延续。如近年来新娘头饰中比较流行的宫廷复古风格的发饰,多以花朵为题材,主材选用丝绸或仿丝绸面料,配以薄纱、水钻、珍珠等点缀,风格质朴又有复古的味道,将爱情与婚姻的浪漫与美好诠释得淋漓尽致③。这其中的丝绸、薄纱,无一不是在发挥每种材质特有的“质感美”,丝绸的柔软与光泽、薄纱的轻盈灵动,传统绢花工艺中的“质感美”再次充分体现出来。
(二)传统绢花的“形态美”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延续
传统绢花讲究形态上的追真仿鲜,从每一片花瓣、每一片叶子的制作,到花瓣的分布、叶子的排列都是在仔细观察真花的生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模拟再现,故而传统绢花在形态上讲究的是“自然美”。现代首饰设计中花元素的使用依然延续了传统绢花在造型上对自然花卉的模拟,只是受现代设计思维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加入了一些人为主观的因素,花、叶结构可以根据设计师对形式美的理解和把握去安排,但主形花元素仍然保持了传统绢花的形态的基本规律,这就使得现代融入花元素主题的首饰设计既具有自然元素的质朴之美,又具有现代设计的形式之美,可以说是自然与人文元素结合的产物,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形态美”的完美呈现。当然,现代首饰设计中花朵“形态美”的体现相比传统绢花仍有不及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制作工艺的变化。传统绢花从花瓣、花蕊到枝叶均由艺人经多个步骤手工制作而成,而现代首饰设计尤其是布艺头饰的设计中花朵的呈现要么是机器批量生产而来,要么是用简单的手工缝扎组合而成,基本无法媲美传统绢花工艺品的形态魅力,这一点值得现代的设计师和手工艺人深思。要想使传统绢花的“形态美”在现代首饰设计中得以延续,不仅需要加强对传统绢花工艺的传承,更需要设计师和手工艺人的密切配合,创作出既能迎合现代人审美需求,又具有典型民族特性和传统工艺精髓的首饰作品。
四、结语
传统绢花工艺是华夏文明的产物,蕴含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求。从传统绢花工艺中提炼出精华元素并应用到现代首饰设计中,不仅能够提升首饰设计的品质,更能彰显首饰设计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拓宽首饰设计的发展空间。首饰设计师需要从文化内涵、题材寓意、材质、造型等方面着手,寻求传统绢花工艺的现代表达形式,以期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手法创作出既富有传统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的首饰设计作品。■注释:
①王炳华.吐鲁番新出土的唐代绢花[J].文物,1975(7):50.
②闫晓从,赵丹琳,张芳.传统工艺——绢塑[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6:12.
③孙圆.花样发饰点缀缤纷夏日[N].中国质量报,2012-06-28(008).
[1]朱欢.当代首饰设计中的艺术形态研究[J].美与时代,2016(5):116-118.
[2]王炳华.吐鲁番新出土的唐代绢花[J].文物,1975(7):50-50.
[3]付超.清宫后妃的头花[J].收藏家,2012(11):33-36.
[4] 尚刚.大而能化,含蓄典雅——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文化特质[J].装饰,2015(05):48-51.[5]闫晓从,赵丹琳,张芳.传统工艺——绢塑[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6.
[6]叶寅生.首饰设计的艺术理念[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6,8(1):39-40.
[7]孙圆.花样发饰点缀缤纷夏日[N].中国质量报,2012-06-28(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