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特装展位的可持续设计方法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与设计·理论 热度: 27308
熊涛涛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一、绿色特装展位的含义及其理解误区

特装展位,是指参展商在空地展位上,根据机构品牌形象及产品展示需要,进行特殊创意设计和特别装修施工的展位。商务部界定的绿色特装展位(以下简称绿色展装)含义为:符合特装简约化、构件标准化、环保化发展趋势。设计理念上体现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原则;结构上体现模块化、构件化;材料上体现再生、可循环利用;展示效果上体现企业理念,展示企业和产品形象。

  当前的绿色展装标准还停留在“3R”的宏观层面,让参展商和搭建商在具体项目操作时无从下手。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基于长期的设计案例实证研究,结合可持续设计系统理论,提出了绿色展装的生命周期轮(宏观)、低碳策略轮(中观)和设计工具轮(微观)这3个设计方法轮。力图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如何避免让“品牌个性化展示”完全让位于“简约化、标准化和环保化”的口号,从而实现“参展商品牌形象稳定传播、长期投资减少和环境资源节约”的多赢局面;二是如何从展装(展览)的系统策划和设计源头开始控制,优化展览方案和计划,提供展览服务系统,尤其是为展览设计师提供切实可行、方便操作的工作指南,使展装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展装的3个设计方法轮

(一)绿色展装生命周期轮

如图1所示,基于宏观的生命周期层面,以直观方式,将绿色展装中的设计需求方、设计评估方(参展商和展装行业评审专家)、设计创作方(展装设计公司)、设计制作方(展装工程搭建公司)以及产业链相关企业(仓储物流等配套公司)等各合作方,按照时间轴顺序将其循环使用状态串联起来。使得各方更易了解绿色展装的全生命周期,来指导其进行相关绿色展装运作。

  在理想状态下,绿色展装的生命周期处于完全闭合状态。(图2)

  绿色展装所使用的物料资源,按照非标非特(标准展位特装化,特装展位标准化)的展装理论,分为标准件、非标准件和一次性展览用品三大类(图3)。目前展装企业使用的模组化标准件主要为四方柱、桁架和板墙系统,基于一变多的理论,针对同一个展装企业,其一套模组化的绿色展装服务系统可以服务多家参展商。再将之放大,假如有一个大型展装物料平台,行业数家超大型展装企业采用同一套(或数套)标准件体系,结合物流网技术,共享数量庞大、组合样式繁多的展具(类似建筑行业的预制混凝土建筑和可移动建筑),就能为众多参展商提供个性化的展装服务。

  

  >图1 绿色展装生命周期轮

  

  >图2 绿色展装生命周期的理想状态

  

  >图3 多个展览主体共享物料资源

(二)绿色展装低碳策略轮和典型案例

在宏观生命周期轮指引下,中观低碳策略轮是涉及跨行业的协同创新(图4)。沿着顺时针观察从1到8的设计策略,其中,策略1是展览服务系统层面,2是展览材料选择层面,3-5是展览生产、配送和使用层面,策略6-8是展览生命周期层面。这些策略,分别从参展商和展装从业人员思想意识、物质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以及在设计师具体工作这三个层面贯彻了“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理念。

  在保证展装效果的前提下,在项目策划和设计阶段,积极探索提供展装新产品/新服务系统的途径,使现在的产品/服务体系超前性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策略1、6);尽量选择易回收再用、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材料,并且通过更周密地前期规划设计尽可能减少其使用量(策略2);在生产制造阶段,降低材料的人为损耗、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消耗(策略3);在包装、运输和仓储阶段,选择环保、合适的包装材料,按照展装部件易损度,进行科学、易识别的分级和编号包装(策略4);在搭建阶段,通过严谨科学的管理,控制好展览的拆、装环节(策略5);在展览再利用阶段,通过再思考原则、重组原则、再修复原则,升级/增强原则增加展装的使用次数极限(策略6、7)。合理开发使用过的材料的使用价值,将其资源化进入另一个使用环节,如金属和铝型材回炉冶炼;只有那些不能利用的展览废弃物,才允许作最终的无害化处置(策略8)。

  将以上8大策略展开,我们得到各次级策略,以此作为头脑风暴讨论会的辅助工具,绿色展装团队成员在项目策划和设计阶段,能够逐个分析各策略的可行性。

  1. 设计创新

  (1)再思考:如何提供便利?通过全新概念生成方式传递产品便利性。如:非物质化展示,结合微展厅、掌上展厅、展会APP、微信应用等技术,使线上线下展会完美融合。(2)发展性:弹性设计应对技术变化,在系统中考虑那些较易被技术性淘汰的部件。如:八棱柱、四方柱预留的接口允许升级构件接驳。(3)提供展览服务系统:探索如何将产品变为服务。如:提供模块化的小块“地面遮盖物”租赁而非整卷地毯销售。(4)综合性:通过关联产品满足多种需求,在一个系统中综合多个产品。如:与八棱柱、四方柱原理类似,集合许多插件于一体的多用途展装系统。(5)多用户共享:设计系统支持组团共享而非独享。如:在多个会展城市的展装工厂间的铝料共享。(6)仿生性:通过仿生造型、结构、可降解材料等方法设计仿生的展览系统,采用自然的手法将设计影响最低化。如:展装建筑的仿生造型或仿生结构设计。(7)生命性:将活着的有机体引入展览系统。如:探索在展览中使用有机体的方法,植物是绿色空气清洁器。(8)地方性:为当地供应链创造机会,考虑当地供应和制造能够提供更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如:在铝冶金厂的周围,在设计时可倾向性多采用回收铝为材料。

  展装从独享(买断)到共享(租赁)、从物质化到非物质化(如视觉影像集成、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的进步、网络虚拟展示与展览会实体展示间的互补关系等,都能够极大地改变旧的展装观念和理论。

  2. 降低材料影响

  (1)材料清洁性:避免材料损害人类健康或生态系统,说明材料和成品不对人类或生态系统形成危害。如:锂电池比铝、镉电池毒性小。(2)材料永续性:避免导致自然资源枯竭的材料,列举未使用快速消耗资源的材料。如:由亚麻纤维制成的亚麻比尼龙消耗更少的化石燃料。(3)材料减量化:控制材料用量,小型化或减少不必要的部件,轻质包装或无包装化。如:结构分析软件能够判断如何减少不必要的材料。(4)材料回收、再利用、再循环:鉴定并使用可再利用的资源或回收的材料。如:老房子中的木料或回收塑料能被设计再用。(5)易再生材料:使用可再生资源,提高可生长和补充的可再生材料和资源。如:竹子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竹地板、竹面板大量应用于建筑装饰和展览装饰业。(6)材料认证:使用经第三方权威认证的可信赖材料,保持认证方相对于生产商的独立性。如:FSC认证确保砍伐活动未对原始森林形成破坏。(7)副产品材料:转化废品为副产品,因生产性废料来源广泛且廉价。如:服装厂的边角料能够成为墙体保温或软包的原材料。

  

  >图4 绿色展装低碳策略轮

  

  >图5 以“虚”胜“实”——“柏林(如意)集团”巡回展

  3. 生产技术创新

  (1)最小化生产浪费:通过消除生产废料来节省材料并降低清理带来的影响。如:板式家具能够通过尺寸控制优化下料计划。(2)生产质量控制:与工程师协作,对生产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以节省资源。如:六标准差(Six Sigma)利用统计学的概念来衡量生产制作流程中的瑕疵。(3)降低生产能耗:找到并降低生产过程中能量集中的步骤。如:用一个替代多个部件模具从而减少每部分所耗的能量。(4)使用碳中和或可再生资源:碳中和能源有许多生态效益。如:太阳能与化石燃料热水器相比仅有非常低的环境影响。(5)优化生产步骤:简化生产工艺保存资源。如:简化或优化工厂流水线,更少步骤和能耗。(6)优化部件和材料数量:较少的部件更易装配且更耐用。如:模组化、标准化的展装结构装配起来更快。(7)消除有毒排放:鉴定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有毒排放,若有则寻找替代物。如: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制造的产品有更低的煤、汞排放。

  时代呼唤依托高科技创新性发展的绿色展装企业。它首先应拥有先进的3D虚拟设计、生产和装配系统;其次应充分运用物联网来管理展具仓储流通、再利用和回收环节;再次应建设线上线下销售客服平台,具备服务跨区域品牌展会的能力(图5)。

  4. 降低配送影响

  (1)减轻产品和包装的重量:使用轻质产品和包装在运输中消耗较少能量。如:轻质气垫包装。(2)减小产品和包装的体积:将更多产品放入一个集装箱提高运输效率。如:充气式、嵌套式或在产品设计时考虑可拆解以适合平板式包装。(3)发展可再使用/再循环的包装系统:可再使用的物流系统因被多次使用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聚丙烯包装容器能被数百次使用。(4)使用低影响的运输系统:调研所有的运输和供应选择。如:海运比陆运环境影响小。(5)使用当地特有资源和材料进行生产:建立全国统一的生产和装配标准体系,以展装工厂链接各会展城市。如:在生产工艺水平一致的前提下,就近原则,当地构件预制比起异地生产+长途搬运的模式能耗更低。

  如图5所示。针对柏林(如意)集团在国内的三次年度展览活动而设计。功能上包含了展览所必需的分区。形式上以品牌识别为首要目标,审美上追求简约主义风格,通过相似建筑元素的阵列复制、旋转等设计手法,营造“简单生活”“如意生活”的意境,点明了品牌传播主题。主体构件的模组化设计是此设计的核心。针对参展商的参展需求,紧扣国际标准展位(3mx3m),确定以1.5mx1.5m为基本模数,量身订做出一套参展商专用的展览系统。该系统具有充气式建筑体系的优点:自重轻省空间(节省展览搭建成本和仓储物流成本);拆装方便(充气、放气的两种状态对应展览拆装的两种状态);表面质感佳易清洁。结合环保材料的使用,为参展商创造了高品位、高品质、持续统一的品牌形象,也创造出一种绿色展装的新模式。

  5. 降低行为和使用影响

  (1)以设计鼓励低碳行为:通过设计用多种方式影响用户行为与选择,如设计出色的展装使参展成为一件拉风的事。(2)降低使用能耗:设计对能量使用有巨大影响。如:购买LED灯等能源之星电器;选择待机能耗低的展览电器。(3)降低使用耗材:评估使用中消耗的所有材料并将之最小化。如:设计可反复使用的夹子、大头钉或磁铁代替背胶。(4)降低使用中的水消耗:计算用水量并模拟变换情节。如:洗手盆与马桶的一体化设计,冲洗马桶时使用的是存储在水箱中的洗手盆中水。(5)消除使用中的有毒排放:鉴定使用过程中潜在的有毒排放寻找替代方案。如:列举所用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排放。(6)碳中和与可再生能源:控制能量输入选择或巧妙地相互切换。如:人力和光电动力混合模式的设计。

  6. 延长系统使用寿命

  (1)提高耐用性:通过材料选择、成品和细节提高其在物理性能方面的耐用性。如:经典的八棱柱、四方柱、桁架标准件经久耐用。注意:应仔细地考虑使用预期,假如展具或构件被弃用早于预期,这种策略可能适得其反。(2)与展装建立情感联系:人们会保留与其有情感联系的展览系统更长时间。如:一个需要团队协作装配或有DIY部分的展览系统拥有更多的意义。(3)便于维护和修理:使部件易得到,并提供明晰、有效的维修保养指引。如:八棱柱、四方柱的零配件较易获得、替换和维修。(4)便于再利用和展具交易:通过设计系统创造再利用和交易机会。如:在线贸易平台促进展装租赁、展具和零件的交易。(5)创造不过时的审美外观:设计优雅的经典材料、比例和总体外观。如:古典主义经典建筑造型依然被认为美观。

  以用户期望提高设计内涵:例如,通过设计创造友好的用户体验,提高其耐久性、可靠性和持久性,进而打造那些随着岁月流逝所培养的情感价值,被认为珍贵和持久的经典品牌展装效果。

  

  >图6 绿色展装设计工具轮

  7. 系统转化

  (1)可升级的产品:允许容易地进行软硬件、内存升级。如:展览数码硬件中允许轻易更新升级芯片、硬盘、内存等;软件在线自动升级不需要用户费心。(2)转化功能使其获得第二次生命:一个产品通常能被应用在新的领域,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如:果酱罐变成一个玻璃饮水杯。(3)部件再利用:设计一套产品系统,使标准化的构件能以另一种模式再利用于同类型产品中。如:施乐再利用墨盒,模块化装配部件在新机或翻新机中被使用。

  8. 终结寿命优化

  (1)更快地人工或自动化拆卸:当代的拆卸策略使得回收再利用在经济上可行。如:按下嵌入或滑入更易拆解。(2)设计回收商业模式:计划出能保证持续回收的商业模式。如:旧报纸和瓦楞纸箱回收加工成为再生纸。(3)使用可回收的无毒材料:说明容易回收的材料仅存极小的毒性,保证回收过程低于可接受毒素极限。如:聚乙烯部件能列出不含邻苯二甲酸酯和双酚-A等有毒材料。(4)提供可生物降解能力:有些产品和部件不需要长期存在,适合用于堆肥。如:使用环境友好型中性黏结剂的纸基包装,特别适合堆肥。(5)整合提供废弃产品的收集方法:系统中提供回收功能确保有效回收。如:在会展中心就近设置展览垃圾分类回收站。机械化撤展,是指用机器将展台碾碎后,再用强力磁铁分开展装材料中的铁钉和木头碎片,提高经济效率,相对人工分拣金属更符合投入产出原则。(6)安全处置:研究整个过程,对任何可疑的材料进行安全拆卸和控制。如:小型日光灯泡中的汞,需要专门设备进行安全处理。展装行业应通过配套垃圾资源化企业,积极提供材料回收或闭环式回收、提供材料向下循环、提供安全处置(安全焚化或填埋)。

(三)绿色展装的设计工具轮

如前所述,宏观是观念,中观是策略,微观层面则是指导设计师具体开展工作的若干设计工具,如图6所示。

  当前绿色展装主要有四大工具,即品牌设计、非物质设计、临时建筑设计和生命周期设计。其中:品牌设计包括展览视觉形象设计和品牌展示物料设计。非物质设计具有无限可能,当前主要包括展览服务系统设计、展览营销与活动策划、声光电数字媒体设计、互动体验式设计等方面。临时建筑设计包括设计风格分类/临时展览建筑选型、展览构件模组化设计、非标非特设计和临时建筑表皮设计。生命周期设计包括材料选择与设计、回收策略设计、展览构件包装分级设计、仓储和物流设计、物流运输设计、搭建操作规范设计。这是绿色展装与传统展装设计工作的区别所在。

三、结语

本研究建立的设计理论体系,建议在绿色展装设计教育和项目实践中,先理解宏观生命周期轮、再展开中观低碳策略轮,以微观设计工具轮完善各项具体设计工作。探讨了如何从展装设计源头开始控制、优化展装方案和计划,在展装行业倡导绿色、生态设计观念并为展装设计师提供切实可行、方便操作的工作指南,其提出与实施,是可持续设计的核心思想在展装业中的具体应用。■

  [1] 广交会绿色特装展位标准[EB/OL].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2014-2-25)[2015-5-5].http://www.cantonfair.org.cn/cn/exhibitor/exhibition/green_detail.aspx?oid=29682.

  [2] Philip White, Louise St. Pierre, Steve Belletire, Okala Practitioner, Integrating Ecological Design, Okala Team, Phoenix, AZ, USA 2013:5-7.

  [3] 熊涛涛,等. 可循环展览的设计工作指南及其系统理论研究[J].美与时代,2012(12):47-5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