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海绵城市视角下城市中心区河流滨水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与设计·理论 热度: 20016
孔俊婷,刘菲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基于海绵城市视角下城市中心区河流滨水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孔俊婷,刘菲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水环境空间建设问题逐渐凸显。滨水空间建设作为海绵城市系统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当前政府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行业学者和设计师们关注的热点研究。文章选取河北省滏阳河衡水市区段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该区段滨水空间的土地利用、空间形态、绿地景观等建设内容,从保护、恢复、拓建、管理的角度提出城市中心区河流滨水空间更新策略,旨在为海绵城市滨水空间建设提供借鉴。

  海绵城市;滨水空间;滏阳河

前言

河流滨水空间作为城市水文循环的关键环节,在城市排涝、防洪、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河流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界面与水系界面交错地带,具有较高生态敏感性。现今,以海绵城市为视角研究城市河流滨水空间建设,统筹分析城市雨洪问题发生机制,系统梳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体现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景观价值的最大化。

一、研究区域概况

滏阳河作为衡水市主要行洪河道,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主城区,市区段全长13.75公里。滏阳河衡水市区段滨水空间,构成衡水市独特的风景线,肩负着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作用。南起南环西路北至和平东路区间的沿河滨水空间在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取得较好成效,同时在发展中也呈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故确定为本次研究区域(图1),面积756.53公顷,水系长度7.51公里。

二、滨水空间建设现状

(一)土地利用

  1.用地性质

  滏阳河衡水市区段滨水空间是衡水市宝贵的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活力区域,集中了城市主要的商业和居住区。滨河西岸:城市经济政策主要倾向于西岸,分布着大量现代新建居住区、绿地公园、商业中心、文教建筑等,沿河呈带状发展。滨河东岸:临近河东老城,发展较为落后,居住形式单一,仅有少量新建居住区,多为城中村形式,且河滩腹地为大片农耕地。

  2.土地利用强度

  

  图1 研究区域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2 西岸人工绿化带剖面示意(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3 东岸人工绿化带剖面示意(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4 城市滨水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流程图(资料来源: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作者改绘)

  滨河两岸经济发展速度不一,土地开发不均衡。滨河西岸为城中村拆建后的新建居住区,以高层建筑为主,土地开发强度较大;滨河东岸多为原始农地及城中村聚落,呈现出半开发或未开发状态。

  3.滨水建筑密度

  滨河沿岸的整体建筑密度较高,除滨河东岸的大量农耕地、西岸的滏阳河文化公园、青年公园以外,其他均被居住建筑、商业建筑等覆盖。

  (二)空间形态

  1.街区肌理

  滨河两岸肌理规整,滨河西岸主要以公建和居住组团为主,集中布置;滨河东岸主要以城中村为主,肌理明确,建筑规整,临水岸区域存在大量农耕地,疏密程度适中。根据使用功能将滨水空间街区划分为:居住、商业、混合型商业等三种类型。

  2.建筑界面

  建筑界面变化所形成的外部空间,是城市水域空间与建筑过渡的灰色空间,与城市居民的空间感受、行为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实地调研,滏阳河滨水空间建筑界面主要包括四种形式:不存在第二次轮廓线、第二次轮廓线主要为底商招牌、小体量建筑对街道退让、滨河建筑后退形成活动广场或绿地。

  3.空间节点

  空间节点的出现打破原有线型街道空间结构,增强城市空间形态的节奏感,提高城市居民游憩的可能性,激发滨水空间的活力。滏阳河滨水空间街道节点类型分为交通节点与生活节点。生活节点分布于衡水安济桥两端、滏阳河文化广场沿岸的滨水步道,其余道路交叉点主要为交通节点。

  (三)绿地景观

  1.河滩绿地

  (1)人工河滩绿地

  西岸人工河滩绿化带宽度50米,长4.5公里,西岸人工河滩绿化带宽度50米,长4.5公里,自水体向河堤依次设置为亲水平台、临水步道、绿植景观带、休闲广场、绿植景观带(图2)。亲水平台由室外木质板铺建,临水步道由混凝土浇筑。最外侧的绿植景观带种植大量高大乔木,串联起多个开放型的小广场。东岸人工绿化带平均宽度17m,自水体向河堤依次设置临水步道、绿植景观带。河滩区域与河堤存在高差,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夏季易形成宜人环境。(图3)

  (2)自然河滩

  滏阳河滨河东岸边缘地带存在大量河滩农田,形成开阔连片的农业景象。河滩沙地沿河道零星布置,面积较小。

  2.水体景观

  (1)单纯水体景观

  滏阳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动,中途建有多处人工拦截坝,同时大面积静止水体映照两岸绿化,动静结合,形成特色水体景观,增添景观趣味。

  (2)跨河桥景观

  跨河桥作为连接城市河流两岸的重要载体,是河流中特殊的人工景观,同时也是行人视线的焦点。跨河桥与水中倒影互为一体,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其中步行桥为省级保护文物,宽度较窄,与自发形成的集贸市场相接,来往行人不断,与流动的河水相呼应,营造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滨水空间建设存在问题

(一)沿岸城市发展失衡

  滏阳河衡水市区段滨水空间规模有限,无法同时带动两岸经济发展。滨水西岸紧邻衡水市主城区,滨水空间建设突飞猛进;滨水东岸紧邻河东老城区,对周边地区经济拉动力较弱,滨水空间建设缓慢,公共服务设施与活动广场较少,活力不足,个别区段滨水空间荒废。

  (二)景观塑造层次单一

  亲水堤岸设计单一,亲水平台设置较少,大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的亲水岸边,距离过长容易单调乏味。亲水空间景观层次不够丰富,沿岸设置的滏阳生态文化公园、青年公园、历史民俗风情带等几大区域,在景观设计上联系性较差,仅通过蜿蜒曲折的河堤路与滩面平台将一个个区域联系起来,空间的叙事感较弱。

  (三)海绵系统脆弱

  在滏阳河整治改造过程中,原本自然软质堤岸被钢筋混凝土的硬质铺装代替。硬质堤岸的主要目的是防治洪水侵害,但也阻断了河道与湖泊植被的自然循环,破坏了现有滨水海绵体,水生态环境脆弱。

四、滨水空间更新策略构建

(一)有效保护现有滨水空间海绵体

  依据河流水系分布特点,明确其自然水域保护范围;根据水系保护管理相关规范,提出保护河流廊道大海绵体的规模以及水生生境的管理要求;明确管护界限,禁止破坏城市蓝线范围内的生产建设活动。实地勘测分析河流护坡地质条件及水文情况,重点防护水流湍急的凹岸地段,防护措施以生态安全形式设置,在维持生态化的前提下提高护岸抗冲击性能。结合非工程措施,结合现状特征布设监控断面,实时监控保护情况,收集海绵体运行基本情况,实施智慧化大数据处理,科学提高保护水平。

  (二)大力修复受损滨水空间海绵体

  以城市防洪排涝安全为前提,生态化改造刚性护岸护坡、衬砌河床,改善滨水空间水生态环境。适当建设临水步道、滨水码头等亲水设施,增强城市中心区河流滨水空间的亲水特性。恢复原有排水沟渠,拆除废弃的人工拦截闸坝设施,复原河流滨水带自然状态,发挥河流自然渗透、滞留、蓄水、净化的生态功能。根据城市雨水汇流特征,以小流域单元介入滨水空间建成区开展雨水资源化利用,通过下沉式绿地、湿塘、雨水湿地、植被缓冲带等雨水管理措施,削减雨水径流污染,提高滨水空间雨水涵养能力。(图4)

  (三)适度拓建滨水空间海绵体

  根据城市水利建设的相关要求,分析滨水空间海绵体布局及附属河道沟渠蓄水调节能力,定期清理堆积物,加强城市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缓解河流过流蓄水能力问题。在滨水沿岸,因地制宜设置旁侧湖、滞水塘、调蓄池等设施,增加滨水空间调蓄能力;在滨水空间低洼地带,规划建设公园、广场、运动场,大雨时转化为雨洪调蓄设施,形成多个小而分散的集水面,减轻城市排涝压力。

  (四)科学调度管理滨水空间海绵体

  在服从流域安全调度的前提下,结合城市中心区河流滨水空间功能定位和市政建设要求,提出滨水空间非常规水资源、水生态环境保护可行性方案,通过滨水空间大小海绵体的协同作用,实现城市河流生态补水的长效机制。掌握现有非工程措施基本情况,推进滨水空间雨洪监测预警智慧化进程,完善雨洪信息的检测收集工作,提高滨水空间海绵体的运行效率。

结语

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科学发展理论与城市滨水空间建设相结合,完善城市水系统构建模式,优化城市雨水资源利用体系,为实现城市海绵体的建设提供借鉴。■

  [1]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J].城市规划, 2001(07):41-46.

  [2]王瑞芬. 滏阳河衡水市区段综合整治设计理念[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4(04):61-63.

  [3]方宇婷.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内河生态修复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6(12):362-363.

  Study on the Strategy of River Waterfront Renewal in Urban Central Area Based on Sponge City

  KONG Jun-ting, LIU Fei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 China)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problem of water environment space construction is gradually highlighte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onge city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front space has always been the key problem facing the current government, and it is also the hot research of the industry scholars and designers. This paper chooses the waterfront space of Hengshui City, Fuyang River, Hebe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contents of land use, space form and green space in the waterfront of this section, and puts forwar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tection, restoration,extension and management. The urban waterfront space update strategy is design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front space in sponge city.

  sponge city; waterfront space; Fuyang River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检 索 :www.artdesign.org.cn

  TU984

  A

  1008-2832(2017)11-0068-03

  2017年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CXZZSS201703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