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智慧校园服务APP设计研究——以大学生书籍分享阅读APP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与设计·理论 热度: 20329
殷晓晨,刘靖

  (合肥工业大学,合肥 230009)

  智慧校园服务APP设计研究
——以大学生书籍分享阅读APP为例

  殷晓晨,刘靖

  (合肥工业大学,合肥 230009)

  文章对智慧校园背景下的同校大学生书籍分享阅读APP进行设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调研,分析目标用户的现状和需求;通过服务接触点分析法得出APP的主体架构,完成最终界面设计。在设计基础上,以大学生书籍分享阅读APP为例,探讨了APP设计的三个新思路,论证了如何通过设计研究,为相关智慧校园服务APP的开发提供新方向。

  智慧校园;分享阅读;服务设计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引言

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校园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作为大学生群体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潜在需求和用户体验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对同校大学生书籍分享阅读APP设计研究,一方面可以充分整合校内图书资源,另一方面,分享阅读作为一种社交手段,也能够帮助学生扩大人际圈,增长新视野,实现智慧校园下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基于智慧校园背景下的大学生书籍分享阅读APP设计,将围绕着用户体验,资源整合,拓展人脉等方面展开。

一、智慧校园发展概述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智慧校园是基于数字校园理念而提出的,其中“智慧”源于“智慧地球”。2009年1月,在美国奥巴马就任总统的第一次美国工商业领袖圆桌会上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了“智慧地球”这一理念。 2010年,浙江大学于其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最先提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之后“智慧校园”的理念被各大高校纳入其发展蓝图中。智慧校园背景下,智能化感知环境将会在全校范围内覆盖,同时由大数据技术催生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将会逐渐普及并完善,基于此,新背景下的校园服务将迈上一个新高度。

二、研究背景与市场现状

(一)设计研究背景

  在国家统计局 2015年2月24日发布的统计信息中,从第十项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数据可以看出2015年全国大学生的数量。普通本专科招生721.4万人,在校生2547.7万人,毕业生749万人。

  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15年全国大学生有4018.1万。一个大学生四年所上的课程40-85门不等,取中间值60门,教材的使用次数便达到4018.1万×60=241.086亿次,这仅仅是教材使用频次,一个大学生四年,课外专业书籍、专业书籍接触,按100本估算,除去在图书馆借阅的,购买新书或者旧书籍,计40~60本,乘以人口基数,便是不小的数目。合肥工业大学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92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8300余人共计3万多人,一届学生的教材使用频次为180万,购买的课外书籍使用频次预估为120万。

  (二)市场现状

  调查研究发现,现有的高校图书资源服务的主要途径是馆内实体图书的借阅,而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的手机图书馆APP则为馆内图书服务提供了便捷。近几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大等许多高校都开通了WAP手机服务的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开展了馆藏图书馆的阅读服务与推广。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图书馆APP为例(图1),将读书证与校园卡号进行绑定,学生可直接通过移动端登入图书馆的数据库,迅速查阅馆藏图书的基本信息(包括具体位置,有无借阅,归还日期等),以及已借阅、预约等书本信息,管理账户完成缴费等等。

  

  > 图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移动图书馆APP截图

  

  > 图2 校园图书服务调查结果

  

  > 图3 用户服务接触点分析图

  

  > 图4 “享阅”APP界面截图

  

  > 图5 使用流程图

  

  > 图6 APP应用截图

  

  > 图7 APP截图

  手机图书馆APP具有随时随地性,实时性,系统性等特征,相对于传统图书服务来说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然而其服务仅限于馆内图书资源,广大学生手上的闲置图书资源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研究表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无法满足大规模的图书阅读和使用服务,IOS系统的应用商店中也缺乏相关的APP来解决此类问题,因此,同校大学生书籍分享阅读APP的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和开发空间。

三、大学生书籍分享阅读APP的设计研究

为充分贯彻“智慧校园”的理念,解决校园图书服务问题,合肥工业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提出了对同校大学生书籍分享阅读APP的设计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智慧校园服务。“享阅”是一款同校大学生书籍分享阅读类APP,本质是一款手机服务类APP产品。文章从服务类APP设计的一般流程开始,在概念开发阶段运用用户访谈法,服务接触点分析等设计方法,从而为相关校园服务类APP概念开发提供方向。

  (一)问卷调查

  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合肥工业大学在校学生进行调研,问卷提出了有关校园图书服务的问题,包括找书途径、旧书处理方式、图书分享、读书社交等。将用户的评价结果分为五个等级:总是,经常,有时,很少,从不。笔者在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教学楼等地发放问卷,共计100份,其中有效回收92份,并对用户反馈的校园图书服务问题进行了数据统计。(图2)

  (二)需求分析

  我国在校大学生数量众多,大学阶段涉及到的书籍数量也很庞大。经过调查研究,一方面,学生闲置教材、专业书籍数量众多,具有贩售、出租、借阅教材、专业书籍,购买旧书的庞大需求;另一方面,对于同校范围内的书籍借阅、租售、推送、以书会友的形式学生都极其欢迎,并渴望与同专业、同院系的学长学姐多多学习,拓展同校人脉。从用户特征来看,大学生在年龄、教育水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具有兴趣广泛,乐于接受新知识,互动性和主动性较强等特征,同时,专业划分则提供了多样性和差异性,这也为其交流互动提供了推动力。

  (三)服务接触点分析

  各行各业中,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接受者之间避免不了相互接触,具象到具体的交互操作,抽象到服务的提供,每个环节或多或少需要接触。在良好的用户体验为前提之下,需要通过服务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流程,将每一个需求点一一对应到每一个接触点。文章通过分析用户需求,对服务接触点进行重新设计同时梳理相关的用户痛点,从而全面提升用户体验。针对目标用户的服务接触点分析见图3。

四、APP创新设计新思路

(一)闲置图书资源的共享

  大学生拥有闲置图书资源虽然众多,但却十分零散,缺乏馆内图书的条理性、系统性,因此无法进行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享阅”APP通过建立线上图书平台,对个人闲置图书进行充分整合(图4)。用户可在租售菜单下上传闲置图书资源至系统平台,填写图书的基本信息和售价,贴上相应标签后便可上传(标签可以方便用户进行范围性的检索)。发现菜单下可以查阅所有用户上传的图书,APP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了不同的查阅途径,一方面,用户可通过输入图书名称进行定向检索;另一方面,可通过教材专区,最新上架,热门图书等模块进行非定向检索。专业类别是在校大学生重要划分途径,针对专业差异性,系统提供了专门的检索入口,从而让用户迅速的查阅本专业图书,极大缩小了检索范围。

  系统平台的图书体量是基于所有用户上传的图书资源,如果APP具有一定规模的用户,就能对校内闲置图书进行极致利用。同时,基于用户的个人图书资源处于实时的更新中,这也保证了平台资源的与时俱进和新鲜感。

  对社会而言,闲置图书资源的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从而有效降低印刷图书的消耗量。统计表明,回收一吨废纸就能生产0.8吨再生造纸纤维,相当于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加强书本在学生间的流通利用在建立低碳校园,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构建线上线下的垂直社交网络

  移动互联网时代涌现的垂直社交产品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线上体验,但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现实之中的交流互动,从而产生了社交关系的冷漠。“享阅”APP旨在引导人们从在线交流走向线下互动,在分享阅读图书的同时创造良好的现实体验。文章展示了APP的部分使用流程(图5),用户在发现模块中检索到图书,在书籍详情页中可以查阅图书的所有人,通过私信或加好友的方式进行线上交流,价格洽谈成功后最终完成线下交易。用户在这以图书为媒介的交易过程中享受整个过程并拓展了视野,真正感受到社交产品带来的参与感和体验感。用户可以对文章或图书进行评论、点赞等(图6),通过不同的视角对图书进行解读,一方面为他人阅读提供新视野,另一方面引导用户产生UCG,从而增强用户粘性和参与度。通过结识线上线下的好友,在分享阅读的同时实现人脉财富的积累。通过创建读书小组,以分享阅读为兴趣点将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汇集到一起,用户可在小组内开展阅读讨论,学术交流等活动,从而增强校园的学习学术氛围,丰富活跃校园文化。

  通过在校园内构建垂直社交网络,学生不仅可以将自身闲置的书籍贩卖租借,从中获得收益;还可以购买借阅到学长学姐、同校同学、同院同学、同专业同学、同兴趣同学的书籍,获得实惠;同时可以获得专业领域、同兴趣的阅读推荐,减少学习成本;增加学习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机会,并且通过书籍为媒介,以书会友,拓展同校、同院系、同专业的人脉。

  (三)基于角色的个性化服务

  在大数据时代,用户的喜好、行为等数据,都已经公开在互联网上,并且具有规模化。不管是淘宝、美团、聚划算等生活服务类还是新浪微博、知乎、今日头条等信息传播类产品都离不开大数据分析。在购物类产品中系统根据以往购买、浏览等习惯推荐相应产品,以便用户快速查找商品进而刺激消费;新闻类产品则会通过分析浏览痕迹、搜索记录等推送给用户感兴趣的话题,从而节省查找时间。

  APP设计通过数据分析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用户首次登录要选择专业、兴趣等相关标签,一方面通过标签用户能够快速检索专业相关书籍(图7),点击标签后可以迅速查阅专业相关的所有书籍,节省了时间并提高了查找效率;另一方面,用户往往会在选择新的图书时犯难,心理学教授Sheeya Iyengar总结道:当人们面临过多选择的时候,他们的表现非常相似:他们不会做任何选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系统会根据用户的检索历史、阅读痕迹等定期推送新书,推荐用户选择适合、高质量的图书,为用户阅读新书提供向导。

四、结语

本文论证了如何通过APP设计研究解决生活问题,完善校园服务。然而时代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任何产品都有其一定的生命周期,当下的产品只能为用户提供一定时间内的服务,因此,APP要处于不断地变革与完善之中才能焕发其生命力。

  智慧校园背景下用户对移动APP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运用大数据更好的解析用户的核心需求,如何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完善校园综合服务,如果在移动互联新时代更好的推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设计师既要充分关注生活,牢牢把握生活中的小细节,又要与时俱进,走在高科技的前沿,这样才能在新背景下做出真正的好设计。■

  [1] 彭明盛.智慧的地球[N].人民日报,2009-7-24.

  [2] 何曼其.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智慧校园[J].计算机时代,2016(6).

  [3] 2017全国大学生人数_2017年中国有多少在校大学生[DB/OL].阳光大学生网,[2017-05-04].http://www.sundxs.com/baike/18095.html.

  [4] 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硕士生招生说明[DB/OL].网易教育,[2010-08-31].http://edu.163.com/10/0831/15/6FE6J8BJ00294IJ6.html.

  [4] 刘学华.基于手机客户端“互联网+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构建与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8):72-73.

  [5] 邓连成.触动服务接触点[J].装饰,2010(6):13-17.

  [6] 回收利用1吨废纸可再造出800公斤好纸[DB/OL].中国废旧物资网,[2014-11-05].http://news.feijiu.net/infocontent/html/201411/5/5316852.html.

  [7]丁熊,刘毅,等.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景区公共产品与服务系统设计[J].包装工程,2016(12):149-154.

  [8] [美]席娜·艾扬格.选择的艺术[M]. 林雅婷,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1.5.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Intelligent Campus Service APP,A Case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Reading APP

  YIN Xiao-chen,LIU J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The design and research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book sharing reading APP in the context of the wisdom Campus.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alyzing the status and needs of target users. The main structure of APP is obtained by the method of service contact analysis, finishing interface design finally.On the basis of design,In case of College Students' reading APP,discussing the three new ideas of APP, demonstrating how to provide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campus services APP though design research.

  intelligent campus; sharing and reading; service design

  TP31;TB472

  A

  1008-2832(2017)09-0099-03

  检 索 :www.artdesign.org.cn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