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校园文化建设中原创杂志的视觉设计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与设计·理论 热度: 19972
任正雨,黄云宝

  (1.武汉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武汉 430070;2.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

  校园文化建设中原创杂志的视觉设计研究

  任正雨1,黄云宝2

  (1.武汉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武汉 430070;2.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

  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的核心所在,是高校得以立足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但目前高校仍然存在着校园文化气息稀薄,缺乏文化品牌建设等一系列的问题。文章依托“视觉传达专业知识”,制作出校园原创杂志的设计案例,以杂志作为文化内容的载体,分别从字体、色彩、网格三个方面研究在校园文化短缺的高校如何用视觉设计建设高校文化,使校园文化实现内涵的发展和载体的创新。

  杂志;视觉设计;校园文化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导言

(一)校园文化

  文化的定义最早始于1871年,英国学者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到:“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①而校园文化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校园文化主要指全体学生与教职员工直接参与和创造的精神财富。”②它是一所高等学府内涵和性质的具体表现;是独具高校风格的物质与文化,具象与抽象的统一。

  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教育改革的步步推进,高校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总体呈现学术性、开放性、知识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态势,在大学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强大的育人与凝聚功能。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校园文化在当代高校,尤其是合并型大学中仍然存在的难以同化和积淀的问题。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化气息稀薄,缺乏品牌树立,使得它难以充分体现其导向、规范、塑造、激励的教育价值。因此,高校校园文化急需新的载体、新的手段去建设和发展。

  (二)视觉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在满足人的视觉阅读顺序基础上,用艺术性审美的设计语言辅助内容,增强文本的可读性、诙谐性、独创性。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可以通过视觉设计等手段进行具象化呈现,使之脱离抽象主义形态,形成以形象为载体的视觉文化。以校园原创杂志为平台,利用排版和编辑创意设计去多面地呈现校园文化精神,树立文化品牌,实现文化创新,有助于增添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文化在现实环境中得到依托和发展。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主要面对武汉理工大学全体学生,并尽量扩大宣传,以求样本的客观公正。

  (二)研究方法

  本项目采用实例研究的方法,依据视觉传达知识制作出符合校园生活,反映校园文化的校园原创杂志的设计案例,并广泛收集反馈意见,总结出如何利用原创杂志的视觉设计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图1

  

  > 图2

  

  > 图3

  

  > 图4

  

  > 图5

  

  > 图6

三、原创杂志的视觉要素设计

(一)字体

  字体是杂志编排的主体,在视觉传达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每种字体都有各自的基调,一款优雅、辨识度高、易读性好的字体能够帮助设计发挥到锦上添花的效果。线条和形状能够传递情感,塑造不同的气质。无论是单独的字体设计,还是整体编排中的正文字体,都因为气质不同而在版面上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如图1,作为高校校园杂志的Logo,“Wuters吾理”选用线条较粗、较为方正的无衬线字体,此时的字体呈现出具有大气、端正、奔放、正直等特点的高校优秀学子的良好形象,便于读者由字体的气质感知整本杂志的气质,感受校园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并且粗体字比细体字更为引人注目,能够给读者快速传递信息。在正文字体中,我们采用与标题风格近似的宋体,以保证字体风格的统一。作为有衬线字体,宋体的笔画有粗细变化,横笔画纤细,竖笔画粗壮。用清晰、辨识度高的宋体作为正文字体来提高文章的易读性,适合“文化”领域的版面。正文的字体一般成段落出现,呈现出清爽、统一、整洁的高校集体的特点。

  一期杂志中,字体种类偏少,会使版面呈现优雅、稳定等特点;字体种类偏多,会使版面呈现活跃、有趣等特点。杂志的受众是高校的莘莘学子,要为受众量身定制一款体现校园文化的人文类杂志,在字体使用的种数和搭配上都需要斟酌。尽量减少字体种类的数量,避免版面花哨的情况出现,同时要灵活运用限定字体进行组合,表现大学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大学生干净舒适的精神面貌,符合大学生的观点与心情。

  (二)色彩

  色彩是联系视觉与设计的纽带,它能够在第一时间刺激读者的感官,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每种颜色都有自身的特点:红色跳跃、热情;黄色明亮、愉悦;黑色典雅、摩登。不同的文本需要不同的色彩搭配,从而塑造出不同的风格,例如:有关恋爱的文本,使用象征甜蜜的粉色,营造浪漫的氛围(图2);有关春节的文本,使用象征和煦的暖色调:黄色和红色,使人感受节日的温馨祥和(图3);而对我校棒球社团的采访文章,我们则采用了象征户外、大自然、洋溢青春的绿色(图4),使之富有感染力,彰显校园的蓬勃朝气。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色彩搭配的活力,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与传播。

  选择合适的颜色搭配文章,构成舒适、融洽的色调辅助设计。当一期杂志注入色彩的韵律,将实现为一本蕴含寓意的集合,使内容更好地为读者传达。选取一种颜色,仅运用其明度或纯度的变化,也可使编排设计更加出彩。同时,版面上的颜色越精简,越便于风格的掌控。在保证正确的传达出需要表现的功能和元素的前提下,秉承“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丰富版面的颜色,彰显校园文化的多彩多姿。

  (三)编排设计中的网格系统

  编排设计是整体的设计,是将文字、色彩、图片等元素紧密结合组成,从而传递信息美的设计。为防止编排设计中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影响信息的阅读,给读者带来糟糕的阅读体验,我们使用网格系统辅助设计。网格是一种建立秩序性的系统,它是将平面划分为若干个以单元为单位的格子,在单元格子内放置文字或图片的一种设计方式。它可以赋予编排设计以秩序,呈现一种清新的结构。在杂志的编排设计中,我们参考《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中的对比、重复、对齐、亲密性四大原则,以此为基础,遵循瑞士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对版面进行规范和创新。如图5,我们把这一跨页分为5栏15格,同时各个网格之间保留一定的间距,以保证文本以及图片之间互不干扰,且在单元格子内按照人类阅读习惯将信息分等级,方便读者快速的进行信息筛选。保证文本的功能性和审美性,让读者享受阅读的乐趣。当文本信息多的时候,使用网格系统排版可以使版面清晰,甚至一目了然。用规范的设计彰显高校的大气、逻辑性和专业性。

  网格系统体现了设计的规范性和秩序性,但若一成不变反而会导致设计缺乏新意。我们在使用偏理性类的网格系统的同时与偏感性的自由类排版相结合,如图6,用手绘包围文本,形成一个整体。在符合秩序的基础上冲破网格,用手绘画做作为变化的元素,创造性地使用网格系统,丰富设计,赋予版面个性。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符合人类审美需求。

  所以说,杂志的编排设计离不开网格系统,充分利用网格系统进行规范性和创新性设计,使得设计有章可循,有助于固定杂志的整体设计风格,彰显校园风貌,塑造独特个性,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四、结语

1919年德国魏玛市“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它提出设计的宗旨是为大众服务;21世纪,著名设计师靳埭强提出:“Design with care and love”,由此可见,设计的本质是基于人文精神的审美艺术表达。一本好的校园杂志要想完美地实现审美性和实用性的表达,更好地承载校园文化,需要借助设计;而好的视觉传达要想更好地为读者展现校园文化,必须将设计定位于学生群体,在呈现校园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的前提下,凸显校园风格,塑造独特个性,方可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视觉设计的推动作用。■

  项目来源: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166616005。

  注释:

  ①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1.

  ②黎小华.浅谈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咨询导报,2006(9).

  [1]崔晋明.校园视觉文化艺术设计形式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0.

  [2]傅琪.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创新建设[J].科技信息,2009(1):191.

  [3]葛小菲.壁画设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初探——以大连理工大学研究为例[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4.

  [4]龚丽萍,郑予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综述[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4):58-61.

  [5]何祖建.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J].中国高教研究,2010(4):77-79.

  [6]胡斌武,吴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01(8):90-92.

  [7]蒋炜.设计美辨析[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6(2):48-53.

  [8]蒋永华,陈昱西.电子杂志版面编排与网格设计[J].包装工程,2011,32(12):22-25.

  [9]李冠芳.建构主义视角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27(4):88-91.

  [10]李蓟宁.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品牌视觉设计研究——以“定制狮”品牌为例[J].装饰,2016(10):142-143 .

  [11]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104-127.

  [12]苏国红,李卫华.大学校园文化创新应是大学人自觉的文化选择[J].理论研究,2009(5):19-21.

  [13]唐郁明,刘源.校园文化与视觉形象——校园导向系统设计创意表现研究[J].大众文艺,2010(8):151.

  [14]王军.海报设计课程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5):54-55.

  [15]吴彬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35-38,77.

  [16]易元明,马钦玉.论高校形象设计与校园文化提升[J].科技咨询导报,2007(27):247-249.

  [17]约瑟夫·米勒-布罗克曼.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7-149

  [18]张冬梅.文化创新视角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1):117-120.

  [19]张洋.艺术设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4(10):272.

  On the Visual Design of Original Magazine in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REN Zheng-yu1,HUANG Yun-bao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China;2.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 China)

  Campus culture is the core of a university, and is the spiritual prop for the university to exist and develop. However,there are still a series of problems at present, including the thin air of campus culture, the lack in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brand and so on. Therefore,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the paper crafts an excellent design case about original campus magazine. Taking up the magazine as the carrier of cultural content, respectively, from the font, color, grid three aspects, it discusses how to make use of visual design knowledge to construct university culture, so as to bring about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and carrier innovation.

  magazine; visual design; campus culture

  J024;G206.3

  A

  1008-2832(2017)09-0036-03

  检 索 :www.artdesign.org.cn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