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管理理念下的多学科合作毕业设计探讨
何彤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1331)
文章在大学城为背景的资源优势下,探讨各院校、多学科、跨专业交互式毕业设计的协同合作,寻求院校之间的合作展览,争取相互
设计管理;沟通;组织;协同合作;创新;创业
设计管理是工业设计领域的一门学科,提出的“多维管理程序”理念,同样也适用于事业性团体。关于多学科合作毕业设计探讨,是相对于以前单一学科毕业设计考核更为复杂的一种毕业生检验模式。这种方式,从管理层面上涉及到学校、学院、系科、导师和学生,在这繁杂的关系中一套检验标准和执行办法是易于沟通,协同合作,呈现效果的有利手段。
一、设计管理中沟通为核心的毕业选题设定
(一)设计沟通协同合作关系对于用数字和代码堆起来的大工厂——麻省理工而言,杰罗姆·韦斯纳和尼葛洛庞帝教授,给它定性为“科学最让人兴奋的地方,就在于交叉领域。”这两位教授创办的媒体实验室邀请了众多艺术家加盟。由此“多学科”被作为一种传统在媒体实验室保留了下来。研究只有一个主题:拓展人类。时代的发展,人类面临的挑战,是一种开放的环境,以及多学科互动中才能共同解决问题。作为高校毕业生,具备了自身专业的学科优势,在进入社会之前玩一把“为梦想而燃烧”,的确很美妙。
以大学城为基地的多个高校合作模式,也许政府在开发大学城时就考虑到高校之间的优势协同。从2000年9月东方大学城廊坊“开城”以来,中国已有50多个,都是在科技兴国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但高校之间毕业学生的合作关系,还鲜为报道。就以门对门的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为例,两校紧邻,其实为教师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地域合作空间。重庆大学理科为主体,四川美术学院以人文社科为主体,优势互补的可协调项目是能有效进行的。
艺术院校的毕业创作和设计,传统方式多以个体展示为主,在考察毕业生学习能力方面是容易界定的。如果学生毕业选题放入宽泛的、以解决问题或探索前沿事物为引导的跨院校、跨学科、跨专业的模式下,需要改变学生毕业评价体系和标准。基于这种情况下最为重要的就是设计管理中的核心——设计沟通。
设计沟通是涵盖了整个合作关系,合作中各成员之间的沟通。要求合作者相互了解彼此间的意愿,合作的毕业生及导师的信息和思想的交换,以及分享的过程,需要建立共同性和一致性,在合作各人员之间通过意见整合等方式形成概念和可行性方案。
(二)设计沟通确定毕业选题方向
各院校、系科、学生及导师在传统的毕业设计中是独立而无关联的。而“多学科”合作模式,就是要在共同确定选题的情况下,以良好的沟通提高成员之间的合作默契,推进工作。这样的合作旨在为教师和学生对于社会和环境变化提供不同角度的观点,有助于学生和职场新人理解市场所需,也可以相互学习所关心的议题并且将所获得的成果展示给人们。因每个导师及毕业生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不同,对选题看法也会不同。通过设计沟通来实现对项目目标、内容的一致性认可;让深入的交流,形成新的想法和概念,确保项目每个环节的正确性和可执行性;通过动机和情感建立,减少成员之间交流的误会和障碍,促进工作成效,在整个合作中携手同进。
二、设计组织的立体性沟通,确保毕业选题的有效进行
(一)专业互动、优势互补,提升毕业选题的社会意义大学城为背景的跨学校、学院、系科、导师和学生的合作毕业展演模式,在毕业管理上,困境一是体系庞大;二是如何平衡各学校、学院、系科的优势心理,促成协同完成同一项目。三是毕业生考核的复杂性,因单一的学科毕业考核,从专业角度更易于认定学生学习状态。植入共同选题范畴的毕业项目,对于确定学生的工作量、工作核心、工作成效,难于评价。这些难点困惑从一些案例中接受启发,去探讨、研究。
张协伟教授今年在四川美术学院的交流演讲中谈到,“产业化是高等教育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在一所高等院校为社会交付人才的毕业展演、毕业答辩中,呈现对社会有价值的产业化项目是有意义的。高校的教育方针已经指向了综合应变、广义设计的智慧型教学体系上,在多原型的价值观念——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环境价值、政治价值中选取题材进行项目确定是可行的。如他在演讲中的一个案例,用科技改变人体——露西·麦克蕾的作品,讲生物科学与科技融进人的身体的方法,从服装到对流行歌星罗宾在MV中身体内部的改造,再到一颗能让你吃下后就散发甜蜜香气的药片。还有一个作品是荷兰艺术家斯米尔德的作品,将一个物理学空间通过研发设计,将空间里的空气、湿度、水分等等进行物理学处理,使自然不可及的东西变为现实,变为近距离的,可以使生态化东西产生变化。
案例中跨界合作和运用已表现出一定可行性,给多学科合作毕业设计带来许多启发性思考。
基于此,以毕业设计为契机,向大学城的多所高校发出邀请,志同道合的毕业生可以在限定范围选题,也可以兴趣为切入点组合发展。项目确定后,不同的项目设定阶段,以项目经理为核心,包括规划、概念阶段、视觉化、产品化和商业化四个阶段独立的设计圈。每个设计圈都通过接口人和负责人与其他设计圈沟通,立体性沟通保证整个设计组织内的信息流畅。各设计圈负责人将项目任务定义和分解,设定成目标,及时进行确认;并建立定期的回顾机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通过交付物阐述方案,并形成反馈意见,通过相应的标准来衡量工作成果。
(二)分工合作、学识共存,拓宽毕业选题的专业局限
以跨界思维践行跨文化、跨领域、跨媒体的融合,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生产平台,链接艺术、科技与社会直观的交流平台,共创艺术、科技与社会的文化生态,从而编织出新的毕业设计模式,并让其发展。
高校是培养学生会做人、会做事、会共存、有知识,对社会有责任感,有事业心,德才兼备的人。高校是以“产、学、研、创、用”为一体的完整循环,无论是艺术还是产品,更注重与社会的互动,与当下社会的关照,与个体生命的感知和生活体验。
多学科合作的方式拓宽了以往本专业的局限,在选题需求中寻找本专业优势,在合作中彰显专业能力。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强,协作能力弱。通过跨院校、多学科合作,在学生踏入社会之前,进行演练,也是与社会对接做好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如果选题方向好,还有可能会成为创业的前期铺垫。
三、设计程序促成毕业设计创新性延展
(一)多学科合作毕业设计的实施性探讨作为体系庞大的多学校、多学科合作,项目设计程序的合理化,是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和完成的基点。项目初始,核心设计人员就要定位基本思路和方向,并向整个毕业设计团队传达,保证目标的一致性,与此同时制定项目合作过程中的规范和准则;各成员之间的沟通不是简单的线性方向,而是一种迭代的方式,每次项目的推进及迭代都必须在沟通达成统一意见的情况下产生。
多学校、多学科合作,学生和导师的协同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在项目确定后,目标是共同的方向。成员之间应该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该张扬,什么是该摒弃,由此而得创新性的思路,才能有创新性的毕业设计作品。
多学校、多学科合作,各专业之间都得配合,在项目中尽力把学科专业的优势和新思想呈现出来,以大局为重,进行协调。这种庞大的毕业设计体系,成员都得讲大局,才会有和谐共存的基础,才能最大限度解决好各种矛盾和问题,消除分歧和不必要的意见,让事情由复杂走向简单,由混沌变得透明,最终完成毕业设计及论文答辩。
(二)多学科合作毕业设计评价体系设定
中国高校的教学模式,重本学校质量、本专业系科发展。学校与学校的互动,各专业的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互动性差,造成学科之间的相互了解也缺乏,隔行如隔山的说法还存在。而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封闭式的行业道路只会越走越窄。常说流水不腐,院校的发展也是如此,交融、沟通、联系能让校与校、院与院,专业与专业之间灵动起来。通过多学科合作的毕业演展模式,更有利于各自学科的发展。
在多学科合作的毕业项目中,是师生思想的大撞击和大展示,师生体现自己存在的意义,彰显和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例的罗中立博物馆和虎溪公社的展场能有效展示成果,多学校的展示也会让沙坪坝大学城活跃起来。
合作关系中成员的复杂性,而毕业考核又需要对各专业能力的评价,项目最终的完成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界定、评价和审核可以根据项目管理中过程记录,作为成员的一种评价。可以用项目成果的表达状态,细化到具体分工后的呈现,作为评定。如艺术院校成员专业的评定,可以从项目本身的视觉效果为重点依托。理工课院校的成员专业评定以论文答辩为主。学校培养人才的检验,不是毕业设计一锤定音为“合格”决定的,而是其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收获,那才是学习最后阶段的重点。因此,多学科合作毕业设计是一契机,而项目成果是一希望,评价机制应是学生未来创业的催化剂。
本文为四川美术学院教改项目,项目名称:艺术院校毕业设计/创作(论文)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jg36
[1] 周岚岚.设计管理理念下的设计沟通模式探讨[ 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1).
[2] 李一青.大学生共存意识及教育探析[ 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6).
[3] 刘瑞芬.设计程序与设计管理[M].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美)凯瑟琳·贝斯特.美国设计管理高级教程[M].第1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 张伟.对高校学研产结合工作重要性认识[ J ].南阳理工学院院报,2009.
Discuss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ve Graduation Project under the Concept of Design Management
HE Tong
(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 Chongqing 401331, China)
With the abundant resources of the University City,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collabor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graduation projects among different colleges and majors, seek for cooperative exhibitions with various colleges, strive for the chances for mutual study and communication, effectively expand the horizon of students, and creat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cooper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design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organization; cooperation;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www.artdesign.org.cn
G64
A
1008-2832(2017)03-0130-02
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有效拓宽学生视野、强化合作、争取创业的机会。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