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德国乡村更新的策略与实施方法——以巴伐利亚州 Velburg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与设计·理论 热度: 14671
王宏侠,丁奇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044)

  ?

  德国乡村更新的策略与实施方法
——以巴伐利亚州 Velburg为例

  王宏侠,丁奇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044)

  摘 要:作为欧洲乡村发展的范例,德国的乡村发展政策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巨大,其中村庄更新是德国乡村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文章试图梳理德国乡村发展的历程,总结德国村庄更新中采用的策略和方法,并以巴伐利亚州Newmarkt区Velburg的村庄为例,从村庄给水、排水、雨水处理、能源供给、建筑更新等方面研究Velburg村庄更新的具体过程,采用更系统的方式阐述德国村庄更新的实施策略和具体内容,希望为探索中国乡村建设提供相应的借鉴。

  关键词:村庄更新;发展历程;策略;实施方法;费尔堡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全球优秀的乡村规划范例成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德国乡村的土地整理、村庄更新、自然保护,但对于德国乡村更新的实施战略和实施方法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有限,2015年夏天有幸去德国乡村考察,体验到德国乡村接近自然的生活品质以及城市无法比拟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发现德国乡村更新在国家层面和乡村自身层面的实施战略和具体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二、德国乡村更新的发展历程

19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工业时代的来领,德国乡村以农业为主的状态受到冲击,一些新型工业开始在乡村地区出现,如煤炭、钢铁、化工、汽车等,这一时期乡村地区的开发建设缺乏法律依据。1936年德国政府颁布了《帝国土地改革法》,规范了乡村地区工业建设的行为,结束了德国乡村自由发展、自由建设的状态①。

  20世纪40年代,二战刚刚结束德国大兴建设,乡村拥有廉价的劳动力、便宜的土地资源,加之国家建设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大量工业建设在乡村拔地而起,使乡村地区承受更多的工业生产开发,这一时期德国乡村原有的风貌收到一定程度的破坏。1954年西德政府颁布了《土地整理法》,明确了乡村更新的基本原则,指出乡村更新以集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提高乡村生活水平为目标②。

  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工业化给城市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城市居民环保意识觉醒,被乡村地区优质的空气和宜居的环境所吸引,开始迁往乡村生活。这一时期乡村地区建筑密度增大、交通杂乱拥挤、土地开发过度,乡村失去原有的特色和魅力。1976年德国政府重新修改《土地整理法》,重点保护和塑造乡村特色形象。

  20世纪80年代,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使德国乡村更新实践中更多的考虑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乡村地区的生态保护价值、文化传统价值、旅游风貌价值等适合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被提到与经济开发价值同等重要的高度。联邦政府提出村庄发展要与整个乡村地区发展相结合,倡导乡村居民积极参与乡村的可持续建设。

  20世纪90年代之后,欧盟提出欧洲区域整体发展政策及其相关农业政策,为了与之相适应,德国政府综合考虑,将乡村更新规划与欧洲区域整体发展相适应,构建乡村地区在区域内部的新角色和新意义。这一时期巴伐利亚州的乡村更新尤为突出。

  

  > 图1

  

  > 图2

三、德国乡村更新发展的战略优势

(一)独特的城乡等值化理念

  20世纪60年代,德国在编制城乡空间发展规划体系构建构成中,巴伐利亚州提出城乡等值化理念,倡导居民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居住,都应当享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交通条件、就业机会,甚至包括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缩小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生态基础设施享用水平及保护义务③。同时城乡等值并不意味着乡村发展模式和城市发展模式等值,在正确认识城市与乡村差异性的基础上,乡村更新不同于城市建设,需求一种生活、生产、生态统一的模式。

  (二)完善的乡村规划法律体系

  德国完善的乡村规划法规体现在不同层级系统的衔接上,首先联邦政府制定全国乡村更新的法律法规,形成全国性的引导。其次联邦各州制定相关的州域规划法及其他法规。再次州内区域政府在州规划的基础上配合制定各个区域的相关规划法规。最后,地方乡村政府对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相关法律应执行遵守和配合,同时地方乡村政府有制定符合本地方的详细相关法规的权利,如给水法规、污水法规、道路法规等,前提是不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规划规范相违背。

  (三)有效的平行管理制度

  城乡等值化理念提出城乡生活质量等值,但在发展模式上存在差异。德国整个国土空间发展的体系中,乡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发展模式同样存在差异,乡村地区不是工业城市的附属地带和边缘地带,而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与城市地区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高度关联。由此,德国有效的平行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规划体制和行政体制两大方面。

  规划体制方面,乡村地区的建设问题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不受城市地区建设的管制,乡村地区的建设规划有着与城市平行的建设管理系统④。在行政体制方面,德国不存在类似于中国上级市(县)管辖乡(村)的行政管理层级,其乡村政府与城市政府之间是平行关系而非上下级的垂直关系,行使职权相互独立。基于这种相对平等的规划体制和行政体制,在德国乡村规划实践中,实施效率更高,解决方法更直接。

  (四)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规划过程

  “自上而下”的规划过程首先体现在完善的乡村规划法规体系上。基于在平级行理制度,各州地方政府在实施村庄更新的过程中,依照联邦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体系,制定处有利于乡村发展的地方乡村规划,修订出州内乡村更新的秩序,如调整地块分布、改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保护传统文明、整修传统民民、保护和维修古旧村落等。之后州内各个村庄在进行更新过程中基本按照这个秩序来统筹规划。

  “自下而上”的规划过程主要体现在乡村更新过程中作为村庄主体的村民参与程度,公众参与在乡村更新项目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联邦建筑法典,公民在乡村规划实践过程中有权参与整个过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利益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乡村政府通过举办议会投票、设计讲座、公众集会、媒体宣传、建立网站等方式,将有关信息及时传递给村民,征求村民意见后,综合整理出更好的村庄更新具体措施⑤。

  (五)优先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德国乡村能够留住人的根本原因,20世纪40年代战后德国开始乡村更新的出发点除了土地结构重划之外,就是设施建设,主要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道路设施建设。70年代,提出保护和塑造乡村地区的特色形象,包含建设未完善的乡村设施。 90年代之后,将村落社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整个乡村地区相连接,逐步建设区村庄内部的供水、排水、供暖、雨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⑥。

四、德国乡村更新发展的实施方法——以巴伐利亚州费尔堡(Velburg)为例

(一)概述

  在德国,根据面积大小、人口多少产生不同级别的村庄分类,由小到大分别是Daugh为自然村,Markt为行政村,Gamad-start为乡镇,其中start中包含一些Daugh。

  费尔堡属于Start,是巴伐利亚州Newmarkt区的一个传统乡村社区,目前居民约5247人,占地约175平方公里(17567公顷),人口密度为30 人/平方公里,是巴伐利亚地区最大的乡村区域。其中农业用地6470公顷,占总面积的37%。森林用地3594公顷,占总面积的20%左右。交通方面,从纽伦堡到雷根斯堡的高速公路BAB、A3经过这里,距帕尔斯贝利约10公里,距Newmarkt市约20公里⑦。

  (二)负责机构

  费尔堡乡村更新规划及其乡村发展,离不开相关的负责机构来执行其制定和实施的程序。(表1)

  

  > 表1

  (三)供水

  1994年费尔堡议会针对公共供水系统制定了供水规约,并在2001年和2010年分别进行了修订,针对供水区域、供水系统的管理、连接和使用供水系统的权限、供水质量的要求、公共卫生条件、自来水公司入驻的权限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法规条例。同时相关部门会定期对费尔堡的供水水质进行检测研究,并将报告结果公示在费尔堡网站上,让村民了解自身所喝到的饮用水的安全性⑧。

  (四)生活排水

  从2003年起,费尔堡政府根据联邦水保护法和巴伐利亚水法案制定了费尔堡当地的排水法规,法规中针对污水处理区域、排水设施的连接和使用权、污水处理装置的管理、地下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厂的连接要求、污水处理厂的成立要求、污水处理检测系统的建立、不同性质污水的处理程序等给出相对完善的法规条例,并根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于2006年和2012年对法规进行两次修改。

  (五)雨水处理

  费尔堡的雨水处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村庄社区房屋的雨水处理,一方面雨水通过屋顶雨水收集直接排放到地下管道;另一方面房屋与周围环境相结合,通过在房屋外围设置可下渗地表和种植绿植,使雨水渗透到地下;二是村庄道路的雨水处理,通过坡向指引和分区排放,将街道雨水有效处理,防止村庄内部雨水内涝。(图1)

  (六)能源

  费尔堡的能源主要来自于风能和太阳能,村庄设有12个风力发电风车,并配合太阳能收集站,所产生的能源主要用于村庄房屋和街道照明、村庄供暖。根据费尔堡当地情况,由村庄议会制定相关的能源政策,决定能源税收。另外,村庄采取集中供暖,建设中心供暖站,分片区完成供暖,未涉及到的区域依然采用私人供暖设备。

  (七)建筑更新

  费尔堡当地的居民大多数不是农民。他们一部分随着村庄旅游业的发展进行非农业经济,如开招待所、餐厅、艺术馆等配合村庄发展;一部分工作在周边城市。费尔堡非农业乡村社区的建筑更新,在依据《联邦建设法》和巴伐利亚建筑法的基础上,拥有当地的一套更新系统和风貌规范。

  费尔堡通过法规条例给出房屋更新的形式、高度、宽度、距街道距离等导则式指引,便于保证费尔堡整个村庄的建筑风貌。通过调查发现,费尔堡建筑更新模式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保持原有建筑结构,加固房屋结构,保持原有建筑风貌,采用现代材料进行翻修;第二类是改变原有建筑结构,保持当地建筑风貌的基础上扩大建筑空间,增加窗户数量,加强采光、通风,控制建筑色彩。(图2)

  (八)市政厅作用

  德国村庄市政厅相当于中国的村委会,市长相当于村长,不同的是德国乡村的市长与城市的市长是平行职务,市政厅和市长的责任就是与村民共同建设村庄;依据自上而下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举行村庄议会,通过适合本村的相关法规条例;组织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同时市政厅拥有公共建筑的职能,即办公室、档案室、会议室、展览室和举办村庄娱乐活动,如戏剧、歌唱、演讲、婚礼等。

五、总结

从德国乡村更新的战略优势和实施方法是来看,农村地区的更新发展与规划实施秩序和实施方法紧密相连,建立城乡等值理念、完善法规体系、严谨规划方法、鼓励公民参与、改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保护村落风貌无疑成为德国乡村更新的全新系统。虽然中国与德国存在很大不同,但德国的这种先进的乡村更行秩序和理念值得中国的建筑师和规划者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① 常江,朱冬冬,冯珊珊.德国村庄更新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J]建筑学报.2006.11:71.

  ② 易鑫,克里斯蒂安·施耐德.德国的整合性乡村更新规划与地方文化认同构建[J]现代城市研究,2013.06:54.

  ③ 毕宇珠,苟天来,张骞之,胡新萍.战后德国城乡等值化发展模式及其启示——以巴伐利亚州为例[J]生态经济.2012.5:99-102.

  ④ 易鑫.德国的乡村规划及其法规建设[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2):11.

  ⑤ 夏宏嘉,王宝刚,张淑萍.欧洲乡村社区建设实态考察报告(一)——以德国、法国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5(4):82.

  ⑥ 孟广文.二战以来联邦德国乡村地区的发展与演变[J]地理学报.2011.12(12).

  ⑦ http://velburg.de/hp1046/worth-knowing.htm.

  ⑧ http://velburg.de/hp9956/local-law.htm.

  DIGItaL aRt
数字艺术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The Strategies and Implementations of the German Village Renew, Taking the villages of Velburg as an Example

  WANG Hong-xia, DING Qi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 Urban Plann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 :As an example of rural development in Europe, Germany's rural development policy is a huge impact for Europe and the world, which of the German village renew is an important part.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sort out the course of the German rural development, summarize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used in village renew of Germany. It set the Start Velburg, form Bavaria`s Newmarkt, as an example to state the specific process of water supply, sewage, stormwater treatment, energy supply, building update and other aspects. It uses a more systematic approach to discrib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German village renew, hoping to explore the Chinese rural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 the appropriate reference.

  Key words :village renew; development path; strategies; implementation; velburg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3-0067-0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