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图书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而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艺术家早在几个世纪前就开始活跃于印刷和制书的领域,书籍的结构与材质,给予文字与图形亲和力、冲击力及代入感。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对现代科技的依赖,从富有情感的角度出发,将手工、材质与书的主题进行糅合,得出的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因为其脱离了简装、简精装、批量等现代概念;而它却又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因为从它身上似乎看到了饱含历史印痕的“古籍”意味;它更是我们从艺术审美、设计审美、材料与技术审美角度对书籍主体的一次升华。
关键词:书籍装帧设计;手工书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4)08-0033-03
A Discussion on the Design of Hand-Made Books in Book-Binding Design
TAN Huang
(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 Chongqing 401331,China)
Abstract :Books are certain recordings and written forms of languages or other signs of messages intended to spread knowledge. Artists had started as early as a few centuries ago working on the fields of printing and book making, makeup and materials of books as well as intimacy, expressiveness and representativeness of languages and patterns. They have relied less on modern technology in some degree, combined handcrafts, materials and theme of the books from the angle of emotions, therefore the books produced are less "traditional", because they do not follow the concepts of simple binding, simple-complex binding and mass production etc. Meanwhile, such books are also "traditional", because they carry the significance of "classics" with historic implications. In addition, they are a new level for our artistic aesthetic, design aesthetic, material and technical aesthetic for books.
Key words :booking binding design; hand-made books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要谈手工书,先要了解什么是图书。图书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而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图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而又是不断发展着的知识传播工具。“图书”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萧相国世家》:“……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此处“图书”指的是地图和文书档案,它与我们今日所说的图书是有区别的。而继续追溯“图书”一词的渊源,则有《周易·上系辞》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它反映了图书和文字的密切关系。
文字起源于图画,图画与文字结合成为图书。由于文字、图像是平面显示的符号,所以图书的物质载体也都是平面的书写材料。图书的发展演变经历数千年,图书的生产技术和工艺通过其自身的矛盾运用不断地得以完善。图书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互相联系的过程,演进中的图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必须以原有的图书为基础。图书本身的发展也是一个批判、继承的扬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图书的内容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系统;图书形式也由笨重到轻便,由粗陋到精细。现行纸质印刷型册页制的图书在载体、形态和制作工艺技术上,汇集了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精华,达到了较为完善的境地,而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兴起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知识的载体及其传播的途径,非印刷资料、电子书籍的出现正说明了这一点。相对于书籍,网络、电视相当程度地占据了我们的阅读。图书在信息技术时代已被削弱了其独特的气质。现代人熟悉电脑的各种作图软件,通晓印刷过程的每一个技术环节,并且有专业的工人精准地控制所预设的颜色、墨色肌理的层次。书籍出来后,它的每一项都和现代设计紧密相连,符合现代设计定义里的任何规定。
图书,作为传播知识、信息的载体,自古就是。仅仅从这个角度去看图书,现代技术已经完全胜任这样的角色。那么图书还可以是什么?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尼罗河流域的纸莎草书、中东地区的蜡版书、两河流域的泥板书、公元前8世纪出现的羊皮纸书或龟甲兽骨、竹木简牍、缣帛,到纸张出现后的诸多装帧形式如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梵夹装、毛装等,无不承载着先民对经验、知识传承的渴望与对生产力、材料工艺的追求。诸多形态、材料尽管最早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通过运用现代设计理论将这些形态与材料进行提炼、再次呈现,设计制作出充满审美情趣、包含文化与视觉积淀的图书作品。endprint
书作为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思想的媒介,仅依靠单纯文字与图形来完成两者之间的交流,未免会丢失一些需要传递的信息。艺术家早在几个世纪前就开始活跃于印刷和制书的领域,但是“艺术家手制书”(artist books)作为一个专门术语是在20世纪晚期才出现的。关于这种艺术形式的起源,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英国的著名艺术家和诗人威廉姆·布莱克是最早的发起者。布莱克和他的妻子凯瑟琳自己动手书写书籍文字、绘制插图、进行印刷、着色并且装订,这种手写和手绘形式的出现史无前例,创造了十分生动和深刻的作品。这些作品为日后的艺术家手制书设定了基调,将文字、图像以及形式的整合与自己印刷、自己发行连接起来。书籍的结构与材质,给予文字与图形亲和力、冲击力及代入感。假设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对现代科技的依赖,从富有情感的角度出发,将手工、材质与书的主题进行糅合,得出的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因为其脱离了简装、简精装、批量等现代概念;而它却又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因为从它身上似乎看到了饱含历史印痕的“古籍”意味;它更是我们从艺术审美、设计审美、材料与技术审美角度对书籍主体的一次升华,它应当被称之为艺术与设计、审美与技术的交叉产物,被称呼为艺术或者设计“作品”。
我于2013年在四川美术学院开设了一门课程,名为《材料与书籍设计》,试图将书籍装帧设计“打回原形”,利用材料的触觉、嗅觉等与手工的亲和力来完成从作者开始、设计师设计呈现到读者阅读信息的传递。对于这一命题,已习惯鼠标和屏幕、草图绘制和软件实现的学生们大感不适但又蠢蠢欲动,于是各种大胆的尝试便超乎预期的涌现出来。(图1-6)
在课程进行时,我也设计制作了一本纯手工书籍《邵常毅木刻原作画辑》。书中收录之作品,为邵常毅先生自1984年至今所创作木刻原作共67件之多。为呈现邵先生30年来对木刻版画的挚爱与所取得之成就,让读者直面邵常毅,装帧设计时我尽可能隐藏了一切不必要的附加元素,整本书籍的装帧采用手工方式完成。封面选用手造纸张,以铜板腐蚀邵先生自画像压凸,由邵先生手书签名;铝板为封底,将书名藏于书籍最后,以酸腐蚀呈现吴长江先生为本书题字,转印手法书写邵常毅先生艺术简历;书籍装订方式上,采用麻绳穿孔、木条固定的方式,为读者提供阅读版画作品、任意拆分书籍并装裱邵先生版画原作、又能随时重组书籍的便利。此次书籍装帧设计制作让我感受至深之处,除得以见证邵常毅先生数十年如一日之艺术情怀,更有王林先生、朱阳明先生等为配合本书手工韵味而认真手写文章。期待本书能借手工制作还原邵常毅先生手握刻刀、埋头创作之场景一二。(图7)
现代电子读物的出现,从视觉、听觉角度对图书的演示效果进行了极大的提升,光学三原色RGB显示、文字与图形借助屏幕的虚拟呈现,在视觉上的直观让画面动起来,在听觉上的氛围营造让我们身临其境。阅读文字或图像所带来的情绪跌宕,大多数是基于我们脑海中预有形象(包括通过生活经验得来的客观形象以及天马行空的臆想)参与作者描绘场景中的共鸣,数据化使得书籍遗失了其与读者间在触觉、嗅觉上的互动,过于“便捷”(文字描绘具体到给出的特定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让人类宝贵的想象力无所适从。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对于传统书籍形态继续存在与否的疑问,我们在讨论书籍是否将被电子读物取代时,也许手制图书便是对这一问题给予否定的答案。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