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理性的技术如何获得感性的表达,是新时代、新技术下新的社会要求。文章提出移情作为一种情感化的设计方法,设计师通过对用户群的分析,将用户群以往的情感、思想、体验等融入到产品中,借助产品的形态、色彩、使用体验等实现移情,使产品成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由物及我,由我及物”,使用户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产品的认同感。
关键词:移情 体验 共鸣 产品的认同感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Abstract :how to perceptually express the r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new social requirement under new technology and new era. This paper presents transference as an emotional design method, the designer, make products become a life individua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user group and their past feelings, thoughts, and experience and application in the product, then expressing by the products shape, color, the experience to achieve empathy, so the users get a pleasant emotional experience, so as to enhance the product identification.
Keywords :Empathy, Experience, Resonance, Product Identificatio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转而被各种工具所取代。而产品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逐渐充当起“交流”的角色,满足人们“高情感”的需求,因此产品的情感化设计成为了产品设计中一个关键性的设计因素,设计师也将设计的重点由产品本身转向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产品的情感表达方式丰富多样,“移情”作为一种情感化设计方法,设计师通过构建产品的形态、色彩、人机交互关系等要素,赋予产品生命力,它不仅是功能的载体,更多的是承载了一个故事或内容。产品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物体,可与使用者沟通、对话,具有情感宣泄或抒发的附加情感功能,从而能提升了产品的情感价值。
一、移情设计手法的起源与发展
移情说是审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产生并发展于德国,移情现象在古代已经广泛应用于神话故事、艺术等原始民族的形象思维中。中国古代著名画家顾恺之曾用“迁想妙得”“妙对通神”描述这种移情现象。但移情说真正形成系统的美学理论是在19世纪末叶以后,并逐渐在德国等国家的美学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移情说是由德国美学家费希尔父子最早提出的。费希尔认为移情作用即为“审美的象征作用”,[1]是“对象的人化”。他的儿子罗·费希尔则明确地称之为提出“移情作用”,他认为移情现象中的物我相互交融与渗透,构成了审美活动的最完满阶段[1];这些理论奠定了移情说美学的发展。
移情说的最主要的代表是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立普斯,他认为审美欣赏的本质就是移情的过程,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情感、意志和思想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去。而审美对象只是事物的“空间意象”。这两者的结合就形成了审美移情现象,审美主体就获得了美感,这种美感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价值感”。立普斯偏重于由我及物,他指出:“审美的欣赏并非对于一个对象的欣赏:而是对于一个自我的欣赏。它是一种位于人自己身上的直接的价值感觉。”[1]
德国生物学家、美学家和心理学家谷鲁斯在利普斯移情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内摹仿”说。他认为审美活动与摹仿活动相关,但审美的摹仿不外现于筋肉动作,而是在内心摹仿外界事物。就像一个人在看赛马比赛时,能心领神会地摹仿马的跑动,享受这种内摹仿所产生的快感,这就是最纯粹的美感欣赏。内摹仿实际上就是一种移情作用,他是移情说的一个侧面的补充,与立普斯偏重由我及物有所不同,“内摹仿”说偏重的是由物及我。
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之一朱光潜的移情观是利普斯的移情说和谷鲁斯内摹仿说的融合,他认为移情是一个物我双向交融的过程,感情由物及我,由我及物,情游于其中[3]。
总之,移情在产品设计领域是指设计师通过对产品形态、色彩、使用体验等的构建将用户过去的情感、体验等融入到产品中,使用户的直观与情感直接结合引起其与过去经验、思想、知识、情感、情景等的记忆,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当我们全神贯注于某个审美对象时,对象仿佛具有了感觉、思想、情趣、活动等,物人一体,对象显示出观者的情感色彩。
二、移情在产品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人们对产品的了解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观、用,首先看到的是其形态、色彩,之后根据形态来判断其功能及特征,结合使用体验,形成对产品的完整认知。因此产品的形态、色彩及使用体验是产品情感化设计的重要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移情的应用应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提炼用户的情感激发元素,借助产品的形态、色彩以及使用体验的构建,激发用户以往经验、思想、知识、情感、情景等的记忆,产生相应的情感,达到物我合一,相互交融的境界,从而增加产品的内涵,实现产品的情感价值。
(一)形态移情
产品形态是传递产品信息的重要因素,它通过产品内在的质、组织、结构、内涵等本质因素形成外在表象因素,并通过视觉而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2]这里的“形”是产品的物质形体,“态”则指产品可感觉的外观情状和神态,即产品外观的表情因素。endprint
优良的产品形态设计,总是通过特定的点、线、面、体等基本要素的融合,通过视觉以及用户的已有的丰富的体验形成意境,以体现并折射出产品的内在精神。这种精神由用户的联想和想象而实现传递,用户潜意识的渴望在人和产品的交互过程中得到满足,最终实现产品的情感价值以及用户的额、认同感。
如图1所示由设计师高少康设计的桌具“风生水起”,正是由大家所熟悉的自然界的风起吹动水波的自然现象,结合现代工业,把自然印象室内。使用者看到这一产品,形态自然引发观者的脑海中风生水起的场景,仿佛置身于室外,天人合一,顿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意境,“由物及我,由我及物,物我相融,”设计师自然的把人对自然的情融入这款产品,达到了与观者情感共鸣的效果。
因此,设计师在采用形态“移情”的设计方法时,可感悟和收集用户有关形态的情感元素,将这些元素加以提炼并通过特定的形态,引起观者与过去经验、思想、知识、情感、情景等的记忆,实现形态移情,提高用户对商品的认同感,形成购买欲望。
(二)色彩移情
色彩在产品造型中具有先声夺人的艺术魅力,它能先于形体而影响人们的情感,它不只是一种视觉语言,它更是传播情感的途径。
产品的色彩的情感主要是由用户的视觉感受及心理刺激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与以往丰富体验相关的联想和想像而形成的。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应寻求特定用户群的情感共性,利用色彩的感情规律,将人们对色彩的情感采用一定的视觉元素,转移到具体的产品中,更好的传达设计信息,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实现产品的情感价值。
如图2所示获得欧洲创意大奖的彩虹碗九件套厨具套装,其色彩选用鲜艳的彩虹色,这种色彩搭配本身让观者很自然想起雨后的彩虹、彩虹本身的寓意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活阅历……彩虹是在雨后才会出现,它象征了在经历挫折后所能达到的目标或是美好的希望,巧妙的配色为单调呆板的厨房增添明媚的色彩,让麻木或厌倦繁杂家务的主妇在厨房烹饪中找寻到新的乐趣。
如图3联想天逸F21(奥运火炬版)采用了传统的富有历史意义的中国“漆红”作为机身主色调;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在国人的记忆里,中国人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红色的历史,承载了国人太多红色的记忆。红色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它代表着平安、喜庆、福禄、康寿、尊贵、和谐、团圆、热烈、浓郁、委婉的感受……此外几千年的中国漆器文化使中国漆红成为承载千年中国印象的色彩,该产品正是提取了国人对于漆红丰富的情感内涵,使该产品一上市就饱受青睐。
(三)用户体验移情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进入了“体验”时代,人们的需求不断升级,对产品的关注已经从追求产品的功能转移到追求从产品的消费到使用等整个接触过程中的心理舒适和情感满足上,因此产品设计愈来愈关注用户体验。
人在接触到使用产品的整个过程中,会获得各种信息,引起人的不同的情感。用户体验是一种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用户的主观感受,当产品的使用方式与用户过去的某种体验相吻合,就能将用户对于类似体验的情感附加在产品上,从而实现移情,实现产品的情感价值。
如图4所示日本知名设计师深泽直人的茶包设计,他把茶包设计得像个提线木偶,把提手部分设计成提线木偶上控制板的形状,而把茶包设计成人形。茶包被水浸泡之后膨胀起来,形成一个深色娃娃。摆弄这个小茶包,就像玩提线木偶一样。不断重复泡茶动作,用户将会沉浸于提线木偶游戏的神奇世界,将用户玩提线木偶的体验情感转移到浸泡的动作中,与用户达成无意识的沟通。
如图5所示深泽直人设计的CD播放机,只要将CD放进去,拉一下垂下来的绳子,就可以开始播放CD。这种似曾相识的“拉”的动作将用户有关“拉”的情感体验瞬间转移,成功的实现了移情。
通过设计将有形感官与用户的情感、体验等进行整合,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从生活形态与情境出发,为消费者塑造感官体验与思维认可,通过使用产品使用户获得多一些值得回忆的快乐,让人的生活与工作感受更有意义。
总结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逐渐提升,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应尊重人的个性化需求、审美和价值观,重视产品与用户之间的关系[4]。而采用移情的设计方法,从用户的角度,体会和感悟用户的情感及相关体验,并借助产品形态、色彩、使用体验等设计元素加以表达,能直观的为产品注入灵魂,这时的产品仿佛是有生命的个体,能够与用户交流、对话,人物合一,从而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大大提升产品的认同感。
注释
[1] 高炬.艺术心理学——论“移情说”[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4:51
[2] 胡海权.产品设计的形态构建原则研究[C],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2010:10.
[3] 陈琰.论朱光潜的移情观[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1):103-107.
[4] 产品形态与工业设计形态观的塑造 http://www.027art.com/design/gysjll/103757.html.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