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为理论基础,论述消费者的的多样化需求心理,并论证3G手机外观设计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关系。提出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进行3G手机外观设计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案例,阐述消费者功能、美感、行为、情感等需求在老年3G智能手机外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为今后3G手机外观设计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3G手机 外观设计 消费者 需求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消费模式发生转变,与传统模式相比,体验经济模式注重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市场呈现以消费者的需求主导消费行为的局面。著名设计公司IDEO的创始人比尔·莫格里奇认为,数字技术改变人与产品之间的交互方式,消费趋势更注重与消费者的沟通,消费者在购买数字产品时已不再一味追求功能等基本要素,信息时代数字产品的设计应更关注人们使用产品的行为与情感体验,以行为、情感出发设计出美观的产品[1]。作为人们生活必需品的手机也已从单纯的通信设备向智能终端转变。面对巨大的市场,中国在近几年催生出众多手机生产企业,他们都希望通过消费者所需的“差异化”产品来实现企业价值与提高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中,形态差异化作为手机参与市场竞争的最重要利器之一,[2]应受到重视。本文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潜心研究不同消费人群对于产品的不同需求,并将消费者需求运用到3G手机外观设计中,让消费者的需求分类结果为3G手机设计指引方向,使3G手机设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一、3G手机发展现状
3G(3rd-generation)手机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2008年,国家工信部为我国三大通讯运营商正式发放3G牌照,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虽然中国的3G较美国等典型发达国家起步晚,但由于中国拥有9亿手机用户,并且在苹果、三星等高端品牌手机的促使下,中国用户快速的认识3G,短短几年3G手机市场在中国得到飞速发展。根据3G数据高速传输的特点以及触屏的不断成熟,大触摸屏成为3G手机的标志性特征。苹果公司iphone系列手机的出现打破NOKIA时代的设计传统,颠覆了之前的手机设计定位,掀起了一场手机革命。极简化、人性化、时尚化的外观设计风格使苹果获得极大地成功,同时其极具改革性创新的造型设计引来大量效仿。这一时期由于企业对内在系统等附加功能的重视远远大于外观设计,他们忽略消费者精神与心理需求,导致产品在外观形态设计上同质化严重。
二、消费者需求趋势的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亚拉罕·马斯洛提出人类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类基本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五大部分,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3]。任何产品的产生与存在都是为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需求的不断变化,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必将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新的需求又会刺激新的欲望,从而导致新的设计的产生。根据马斯洛的五种生理及心理需求,将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大致分为:美感的追求、功能的满足、行为的参与、情感的表达。
(一)功能的满足
功能即产品的使用价值,是产品之所以作为物存在的最根本属性。功能需求作为人类需求理论中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是产品存在的最基本特征。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路易斯·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观点,这是功能论者的标志性口号,它反映造物设计最初的状况。
对于企业而言,消费者的功能需求的满足是产品设计的中最基础的需求表现。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功能的寻求是最基本,但非最重要的需求。例如,数字、网络科技发展至今,手机功能主要体现为除手机通话功能之外的无线上网等移动宽带数据功能,并且各个企业、品牌之间的产品在功能方面趋于雷同,消费者对于功能的认定也相对固定。因此,在产品设计中对于功能的体现并非齐全为最佳,需要设计师根据具体消费群体的特征来确定合理的功能。
(二)美感的追求
美感对于产品设计具有重大意义,具有美感的产品更易为消费者所接受。美感的追求属于人类需求理论中的精神需求。产品只有功能属性得到充分发挥之后,消费者才会进一步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因此,产品的美感是建立在功能基础上而存在的。奥地利建筑师阿道夫·路斯认为,建筑不是只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然之美而美。[4]一件好的产品其美感与功能是相辅存在的,消费者在获得美感的基础上必须先得到物质的满足,从而使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拥有“美观且实用”的心理状态。
对于产品设计而言,美感可以通过材质、色彩形态等要素表现。而消费者往往以个人主观认识作为衡量产品美丑的标准,对美感的追求具有主观性、不确定性。例如青年崇尚潮流,对创新造型接受度较高;商务人士更易接受稳重大气的产品。因此,通过外观设计来创造产品的视觉美感是最直接传递产品信息,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兴趣的方式,对美感的追求也是消费者最基本的需求。
(三)行为的参与
人的行为倾向(或称自然倾向),广义上来说包括一切人的行为、感知和反应,而狭义的行为倾向是指人在下意识或未经反应情况下做出的行为。[5]人的行为倾向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且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习惯有所不同。
符合用户的行为特征的产品才能实现其本质价值。尤其对于数字产品而言,由于人—产品—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用户的行为习惯更为重要。例如手机设计,针对不同功能的手机产品其使用方式、操作行为具有差异性,而不同的消费群体对于手机在使用行为上需求也存在差异。一款符合消费者行为习惯的产品是通过造型将信息准确传递,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操作的正确率,使消费者得到更舒适、高效的使用。因此,人行为特征的研究对产品设计有重要的意义。设计师遵循用户行为需求,关注用户的使用方式与行为特点,能使用户从产品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四)情感的表达
人类作为感性动物,情感是与生俱来的,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情感是人格的核心。在科技发展与社会节奏的促使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日趋疏远,人们开始注重自我的情感需求。在产品中,人们的需求重心已逐渐从功能转向情感化,情感作为人类需求层次中较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在产品设计领域引起重视,将消费者情感融入产品中成为设计趋势之一。美国心理学教授唐纳德·诺曼认为,在设计里含的情感成分可能比使用成分对产品的成功更重[3]。endprint
设计是有“情”的,也是有生命的,设计使人们从物的挤压和奴役中解放出来,使人的生存环境和物品更适合人性,使人的心理更加健康发展,使人类感情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美,真正达到人物和谐的境界[6]。将情感需求作为设计中心理念,注重用户情感需求,以用户为中心,不仅成功解决产品的功能与形式之间的矛盾,体现了设计的最终目的不是技术和操作,而且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内心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消费者需求在3G手机外观设计中的运用
同一时期,不同的消费群体会有不同的需求,同时同一消费群体也可能拥有多种需求。但对于同一消费群体而言,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求占支配地位,这种需求对产品设计起决定性作用。现今消费者对3G手机的需求不再是强大的功能,而是它传达给用户的信赖感和使用过程中与皮肤接触的质感反馈。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展现消费者需求的外观设计是3G手机的核心竞争力。在中国3G手机市场中,老年消费者常常被边缘化甚至忽略,市场中几乎没有为该人群而设计的3G智能手机。但这类人群消费能力较高且数量庞大,将关注他们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设计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突破口。将老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老年人群的特点确定其需求特征,并根据老年群体的不同需求层面对侧重需求做出调整,确定各需求的轻重关系品并将其运用进3G手机设计中。
按照国际规定,将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理各机能逐渐减退,主要表现为行动缓慢、记忆力衰退、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听觉和触觉等感知能力骤减等。不仅如此,他们心理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生活中拥有极强的孤独感与自我保护意识,常给人不愿接受新事物、守旧的印象,因此社会将他们视为弱势群体。对于手机,他们不在乎3G网络带来的全新服务享受,但是3G手机的智能功能能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根据老年群体的特征分析,他们的需求特征主要表现为:情感的表达、行为的参与为主,功能需求、美感追求为辅,并且以行为的参与为侧重需求进行设计。在此款老年3G智能手机外观设计中(图),根据老年用户使用手机过程中存在的行为操作障碍得到详细的行为需求,设计出具备助听功能的蓝牙耳机,耳机与手机分离降低老年用户通话时的误操作率,入耳式的耳机尽可能避免外界噪音,提高通话质量,手机中设计专门固定蓝牙耳机的卡口使其在不使用状态与手机完美融合。在受话器部分加入中国剪纸“福”字元素,让儿女赠送父母手机的同时包含一份祝福,这是老年3G智能手机设计中情感需求的体现。在外观设计上力求简单之美,符合手握舒适度的外型设计搭配防滑的硅胶材质防滑且美观。此款3G智能手机在具备基本的3G手机功能外还为老年用户设计人性化的附加功能,例如手机背面的微型电筒等。这是一款颠覆之前老年手机定位的产品设计,它打破人们心中对于老年手机的固有思维,大胆的将3G智能与老年使用者结合,并将老年消费者的需求始终贯彻于设计中,使产品在迎合时代潮流的同时更符合老年用户的使用习惯。
结语
在全球化的市场里,商品竞争力的核心体现消费者需求的把握能力与体现水平[7]。3G手机的开发与设计应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基础进行,而不再是仅仅依靠设计师的主观灵感来定位市场与用户从而完成设计。只有不断地探索消费者的需求,以消费者为中心,让消费者需求作为引导设计方向的标准,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成功产品。人们正处于变革之时,对于手机未来的发展将面临无限种可能,即使现在的3G将会被更先进的技术所代替,但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成为手机设计不变的主题,对用户需求的研究也将永无止尽。从许多品牌的发展经验来看,手机设计的未来必定是属于现在能潜心研究用户需求的公司。
注释
[1] Bill Moggridge. Design Interactions[M].America:The MIT Press,2006.
[2] 杨颖,张艳河. 品牌特征族的个性化产品造型设计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9(4):460-466.
[3] Donald Norman.情感化设计[M].付秋芳,程进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 张玲珠、袁苏袁等.欧式建筑形体语言中的装饰特征探究[J].科教文汇:2010(6):143-144.
[5] 赵军,杜海清等. 产品设计中的操作行为倾向分析[J].包装工程,2010,10(5):7-9.
[6]刘美华.产品设计及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魏小利.产品设计中的感性需求研究[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08.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