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手冢治虫对当今日本动漫创作的影响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与设计·理论 热度: 17687
金雅庆 兰天

  摘 要:手冢治虫的动漫作品对当时乃至现在都具有很深借鉴意义。手冢治虫在动画和漫画领域上创作的内容丰富,情节连续生动。文章通过解读他的作品灵感来源和有限动画的创举,从而进一步对比分析对后代动画工作者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创作来源 有限动画 对比

  日本的漫画家不可谓不多,尤其在现在,各种漫画作品充斥着这个市场。但是漫画家中可称之为大师的却少之又少,无疑,手冢治虫绝对是一位大师。手冢本身不是艺术家出身,漫画技巧也不是尽善尽美,可是他的作品中有“生命”存在,影响了早期一大部分的画家,他被誉为“日本动漫之父”,他是日本现代动漫的奠基人,也是日本漫画界的精神领袖。

  一、手冢治虫生平及创作解读

  (一)生平

  手冢治虫1928年出生于大阪,本名手冢治,因喜爱昆虫,起笔名为手冢治虫。14岁,手冢治虫观看了中国动画家万古蟾等制作的动画片《铁扇公主》下定决心将动漫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我的孙悟空》记载了手冢治虫与万籁鸣之间的友情,1988年他最后完成这部动画片的草案,用作品和万先生告别。1958年,手冢治虫获得第三届小学馆漫画奖。在1961年,手冢治虫发表论文《以电子显微镜研究异型精子细胞中的膜构造》,获得奈良县立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至今以来学历最高的漫画家。后期,手冢治虫注册成立“手冢治虫制作公司动画部”。1963年,手冢治虫将早年的漫画作品《铁臂阿童木》改编动画片搬上电视。但因多年劳累,他患了胃癌,1989年在东京都千代田区麹町半藏门医院逝世,享年60岁。

  (二)作品解读

  1946年出道的手冢治虫在43年的创作生涯中,共绘制了超过15万张漫画原稿,700多个主题,主要涉及少年题材、少女题材、儿童题材和成人题材,24部被改为动画、真人电影。他留下的漫画多达300种,塑造了2000多个充满生命力的人物形象。他本人也被称为日本动漫界的“漫画之神”,他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漫画时代的终结。

  1.创作主题之战争洗礼

  在《我的漫画人生》一书中,手冢治虫坦言这段遭遇使他很难忘记。漫画《直到胜利那一天》《纸栅栏》《欲望之翼》[1]描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手冢治虫看到和遭受到的事情。“只见暗黑的云层下红光闪闪。那种红不是一般的红,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红色,仿佛红色的灯彩。”“莫非这不是现实的世界?莫不是我正做梦?莫非我已经死了,现在正在地狱中?那种恐惧情景无法形容。”[2]手冢治虫在驻扎地遭遇空袭战,逃出后千辛万苦回到家乡。苦难的经历使得他对于生命的珍惜、人性善恶和活着的感慨有了更深的领悟,并且在之后的创作中深深植入了这一观点。

  2.创作主题之从医经历

  战争期间,手冢治虫希望成为一位军医,但他在大学学习期间战争已经结束。第二个影响他一生的事件发生在从医实习期间。手冢治虫跟随教授们看望忍受着癌症痛苦的一位病人,在病人被宣布“不行了”,他脸上痛苦的表情舒缓了,变成手冢治虫认为的神秘美丽的脸。手冢治虫实习中所看所感的是生命的神秘性和无常性,他认为的某种生命力寄宿在人体上,一段时间后便会离开人体的思想。正是对死亡的哲学思考,体现在《怪医黑杰克》医生与形形色色的病人之间的故事,赞美高尚品格同时也在批判人性的阴暗面。这是在他那个时代的真实体会。在《火鸟》作品中,火鸟曾询问要捉它的人为什么不珍惜现在的时间而去寻找永恒的生命,这是作者的自问自答,也是作者的人生态度,即珍惜现在。

  3.创作主题之低谷时期

  手冢治虫早期漫画作品是以会说话的动植物和会飞的机器人为主要角色,被大部分家长认为是会带坏孩子,大人们的批评声和孩子们的支持声围绕着当时的手冢治虫,直到他创作出家喻户晓的《铁臂阿童木》,“阿童木”成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日本国产电视动画系列片。《大都会》电影于2001年由大友克洋编剧并搬上荧屏,在日本深受好评。

  “生命的尊严”是手冢治虫的信念,也是在作品中反反复复存在的一个主题。两部作品都是在说人对机器技术的运用引发的一系列积极和消极的结果。书中描写的未来世界人与机器不能共存,人类利用机器人获得利益,由于机器人失去生命。他们残忍的对待机器人导致机器人不断反抗。手冢治虫向读者们灌输的是机器人生命的尊严,是作者对未来的忧虑,也是对人性的思考。

  二、创作的有限动画与之带来的经济效应

  有限动画是手冢治虫创作中产生的一个巨大革新。有限动画又称限制性动画(Limited animation),与传统动画有极大区别。全动作动画又称全动画(Full Animation),是传统动画中的一种制作和表现手段。迪斯尼传统动画用一拍一,即一秒钟24、25帧。手冢治虫在《铁臂阿童木》中首次使用一拍三,即8帧动画形式,并且在富士电视台获得30%的高收视率,之后被引进到其他国家同样获得认可。

  美国迪斯尼公司作品周期长,投入大,获得收益有限,逐渐无法满足人们需求。日本东映公司有实力参照迪士尼动画,同样采用高投入高成本的方式制作动画。手冢治虫作为个人没有财力投入过多,资金的缺乏使他在困境中摸索出了新的制作模式。他通过有限的篇幅尽可能增加内容,减少原画的绘制,大量使用循环动作,动作幅度和变化较少,相当于一种“定格”。利用人眼视觉残留现象,通常采用将身体和头部摆出一个舒适的造型,进行人物对话,原画纸上只需要眼睛、嘴巴的动作,大大减少工作量。有限动画的作法可以快速完成一部电视动画片,输出快,产出高,价格低廉,充斥着巧妙的构图结构和独特的人物造型,每集仅24分钟左右,符合人们在快速生活节奏下“吃快餐”的心理。由此,日本动画开始崭露头角,到现在全球播放动画约60%是日本制作,日本的动画、漫画、周边、游戏,已经占到日本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三、手冢治虫对当今动画创作者的影响

  (一)手冢治虫对宫崎骏创作方面的影响endprint

  在《日本动画的力量:手塚治虫与宫崎骏的历史纵贯线》一书中可以看出[3],宫崎骏与手冢治虫关系并不好。宫崎骏承认手冢治虫对他青少年时期影响巨大,在他18岁决定要画漫画时,画风经常被认为和手冢治虫相似,使他觉得屈辱。他认为昭和二十年间的手冢靠想象作出来的东西,变得只靠一些小手腕。宫崎骏出身东映公司,他认为有限动画制作粗糙、内容浅薄、制作费太过低廉,他的吉卜力工作室作品都是高成本电影动画,画面精美。

  综观两人作品,他们在动画上的创作思想有共通之处。对人与自然,人与战争的观点上,手冢治虫曾经制作相应漫画,但在绘制手法上有限不如宫崎骏团队,所以在《风之谷》上映后,手冢治虫有种挫败感。手冢治虫人生最后一段时间主要精力放在实验动画《JUMPING》《老胶片》《PUSH》《村正》《森林传说PART1》。

  (二)手冢治虫对大友克洋创作方面的影响

  大友克洋是在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动画导演,漫画作品多以精细的画面和巧妙的剧情开展并受到好评。对许多漫画作者来说,其影响力仅次于“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大友克洋作品中出现最多的是以平凡人的视角做不平凡的创举。《阿基拉》《老人Z》《大都会》《蒸汽男孩》和《回忆三部曲》中,都有普通人出身的主角,在人与机器的较量中,主角更多的是完成个人目的,兼顾群体利益。与宫崎骏影片中的英雄人物有很大不同。大友克洋在自己作品中表现出的对机器的恐惧与依赖,更像是从手冢治虫作品身上继承而来的矛盾的情感,是手冢治虫一个方向思想的继续。手冢治虫的一些理念,影响了大友克洋自己的创作。1988年出品的《阿基拉》中未来城市的设计中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大都会》的影子。《大都会》于2001年上映,原作手冢治虫,编剧大友克洋,制作了150000幅画面,共历时5年。

  (三)手冢治虫对今敏创作方面的影响

  今敏的作品同样有手冢治虫的影子,尤其是关于探讨在生与死中找寻自己。今敏是大友克洋的徒弟,他的作品画风更加细腻,内容上虚虚实实表现现实中的幻想,在体现机器与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中更着重人的心理活动。

  今敏作品有《造梦机器》《红辣椒》《妄想代理人》《东京教父》《千年女优》《未麻的部屋》。今敏与手冢治虫有25年的年龄差距,可以说今敏是日本当今动画创作者,他曾说,大友克洋的漫画作品《童梦》和《阿基拉》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间接承认手冢治虫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可惜今敏由于过度劳累患上胰腺癌,于2010年去世。

  (四)手冢治虫对押井守创作方面的影响

  押井守在一次访谈[4]中谈到手冢治虫的功过,押井守认为手冢治虫在动画领域贡献是开创有限动画的先河,实现日本动画发展的开端,首创将故事情节连续性带入动画中。作为导演,押井守承认手冢治虫用电影的手法讲述戏剧性的剧情是一大功绩,但是站在导演的立场,手冢治虫“把动画变成了廉价货”是他不认同的地方,即不认同有限动画手法。他谈到小时候美国动画片泛滥,可以看到本土动画阿童木,是很自豪的一件事情。但在小学以后就没有看手冢治虫的漫画。押井守小时候就认为作为机器不能过于注重刻画内心。因为理念不同,在对待机器与人的矛盾时,手冢治虫是着重平等、尊严、人性,押井守在动画剧本创作着重的是作为兵器的机器,并不会固执寻找人性一面,也不会安排有情感的机器。他的作品《机动警察》、《攻壳机动队》中可以看出,他与手冢治虫这方面的差异。

  四、结语

  手冢治虫无疑对日本动漫界的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巨大影响。直到现在他的作品依然广受好品。即使他的有限动画手法有弊端,但在日本依然占有70%的市场。从带来的经济效应看,不管个别动画创作者对手冢治虫的评价是什么,都不能否定他对日本动漫界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动画创作者都曾受到手冢治虫的作品启蒙。我认为,手冢治虫在那个年代创作的作品都是一种创新的尝试,都是经历过时间的沉淀,他取得的是极大的成功,他对待生命的敬重,对心灵的深度思考,可以说他不仅仅是一位漫画家,同时更是一位哲学家。手冢治虫是动漫界独一无二的的精神领袖。

  注释

  [1] (日)手冢治虫.我的漫画人生[M].张苓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53,55,57.

  [2] (日)手冢治虫.我的漫画人生[M].张苓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56.

  [3] 津坚信之.日本动画的力量:手塚治虫与宫崎骏的历史纵贯线[M]. 秦刚、赵峻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押井守:手塚治虫的功罪(附论一拍三)[EB/OL].http://www.douban.com/note/197397634/.

  参考文献

  1 【日】手冢治虫,刘立、孙国伟、张苓.手冢治虫.我的漫画人生[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 津坚信之.日本动画的力量:手塚治虫与宫崎骏的历史纵贯线[M].秦刚、赵峻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 手冢制作公司.手冢治虫:原画的秘密[M].阿修菌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4 竹内,鐘喜惠译.手冢治虫:不要做艺术家[M].台北:台湾东贩股份有限公司,2009.

  5 廖凌燕.浅析日本“有限动画片”[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

  6 郑玫.真诚感动读者—谈手塚治虫的漫画主题[J].福建艺术,2010.

  7.手冢治虫[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6428.htm

  8押井守:手塚治虫的功罪(附论一拍三) [EB/OL].http://www.douban.com/note/197397634/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