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互联网+”时代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23740
张大利

  摘 要:近年来,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职学生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应该紧抓时代契机,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让其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本文将从高职院校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意义出发,阐述其构建理念、原则与思路,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与互联网的联系愈加紧密。网络给学生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就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的巨大挑战。“互联网+”时代,教育模式要与时俱进,根据当前形势,就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二、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意义

  日趋紧张的同学关系,逐渐冰冷的家庭氛围,优胜劣汰的就业环境,以及想要倾诉却不知如何吐出的小秘密,都可能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在传统的心理教育中,开设的课堂心理小游戏,以及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但是由于学生的自尊心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释放,而是深埋心中,最终结成恶的果实。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出现,在线心理课堂、心理健康测试、心理咨询微信平台等新形式层出不穷,保护着每一名大学生的隐私,对高校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创新心育工作手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互动性

  遇到心理问题,首要的解决方法就是交流,而大学生往往会由于羞涩、自卑,对自己的问题难于启齿,无法与心理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互联网+”突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问题,学生能够在网络平台上查看心理健康信息,针对自己的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敢于说出自己的问题,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为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提供了条件。

  (二)拓展心育工作平台,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盖面

  心育网络教学平台,突破了传统的线下教学的单一工作形式,更进一步地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广泛的覆盖面,创新的工作形式,可以让更多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受益。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新时代的大学生,对网络有着天然的吸引力,相较于枯燥乏味的心理课本、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网络平台上生动有趣的动画讲解、饱含深意的问卷调查,更能让学生主动关注心理健康,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

  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理念与原则

  (一)设计理念

  高职学生,作为将来的专业型人才,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以良好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的无数挑战。基于这样的特点,“互联网+”时代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倡导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处理问题。生活本身就是一场修行,一帆风顺通常不叫人生,学生在未来可能会从事重复单调的工作,可能会在遇到人生低谷期的时候一蹶不振;而积极心理学,就是告诉学生要在一切境遇中,调整心态,学会热爱。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的是关注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人作为区别于动物的高级生物,拥有思想和思维,良好的个性思维,真挚友好的优秀品质,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设计朋辈心理辅导的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專业帮扶现象,抛开了以往只有心理咨询师主导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模式,让许多拥有乐于助人、团结同学、真诚善良等优秀品质的大学生加入了心理辅导的队伍。心理咨询师,拥有良好的专业支撑,但是由于年龄、成长经历等会和学生产生一定的代沟;而朋辈心理辅导,秉承同龄人更懂同龄人的设计理念,让学生在心理引导的过程中找到归属感,产生共鸣,进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当然,完全依赖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不够的,应该结合线上线下同发展的模式,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动态,构建符合发展要求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设计原则

  1.保密性原则

  心理问题,通常是个人与自己的较量,无论是把自己的问题倾诉给线下的心理咨询师,还是在线上平台“一吐为快”,对个人问题,都应该严格遵循保密原则。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室内,教师要设立绝对保密的记录袋,绝对不能泄露学生信息;在网络平台上,要设置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确保学生信息安全。

  2.平等互助原则

  心理问题主要是对问题的看法出现了偏差,一些是自身的成长环境所致,也有一些是长期压抑的心情得不到释放。心理咨询师和负责朋辈辅导的学生,不应该用有色眼镜看待他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自己,心理辅导建立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开放性原则

  一些学生倾诉的相关问题,可以在保密的前提下,开放更多的交流平台,就问题本身,让大家参与讨论,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4.全员参与原则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员和心理教师往往承担着重要角色,因而会让一些典型的问题得不到更多人的重视。在当前社会,心理健康应该成为人人都要关注的问题,需要多方位的人参与,只有多维度的有效监督,才能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有相应的解决对策。

  5.实用性原则

  网络平台上不应该出现华而不实的烦琐的使用方式,应该设计简洁明了的网络平台,这样不仅是学生,更多的主体也可以参与进来,增加了平台的使用率,这样的新模式也能被更多的人接受。

  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构建思路

  (一)以“互联网+”为中心,打造并完善协调互助机制

  1.构建网络心理健康咨询平台

  网络平台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有效管理,而线下心理咨询室,更需要拥有强大心理学知识支撑的教师,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构建必须拥有一支力量强大、优秀且稳定的队伍。这支队伍的丰富知识储量犹如上战场前的宝剑,是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坚实力量。

  网络信息更新速度快,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思维。这就要求心理教育工作者拥有火眼金睛,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情况。面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心理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网络技能,熟练地运行网络平台,实时关注,时刻把握,才能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

  在问题还未发生时,防患于未然是一个重要举措。高职院校要成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及时对学生心理进行疏导,对学生做好人文关怀。

  2.心理干预管理

  互联网快速推广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便利性。在传统模式下,心理干预管理往往通过人工统计的方式进行采集资料,这样往往效率很低并且容易出现差错,还会出现资料缺损、上交延迟等麻烦的现象。而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传统模式下的束缚。心理干预管理平台的建设不仅方便了学生信息的统计,还可以快速且实时地查询相关的档案信息,这一平台的出现更是方便了在外实习的学生以及毕业生。心理干预管理平台主要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够对学生的信息进行系统化的统计和监控,只要出现错误或者其他情况就会立即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出面解决。这种高效且覆盖面广的平台很受欢迎。

  3.网络心理咨询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寻求心理健康问题时不一定要线下咨询教师,线上就可以随时随地向教师咨询心理健康相关的问题。网络虽然便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小问题,如一些情绪难以用言语表达,教师可能会根据一些错误的信息进行心理健康问题分析;而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包含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可以帮助教师快速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

  (二)以“互联网+”为导向,强化监管保障机制

  1.强化院校网络监督机制

  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有害的信息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加强院校网络监督机制。校方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信息,不断优化学校网站信息,控制有害信息的扩散,实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完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

  学校的保障机制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高职院校要有根据学生特点,制订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并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优化。

  3.拓宽网络教学平台的板块

  网络教学平台,应该做到多元化、全面化,应当包括学生自助咨询版块,让学生可以通过私聊教师的方式,说出自己的问题;应当包括师生互动版块,让学生在双向的表达互动中,清楚问题所在;应当包括心理问题研究版块,针对一些典型的心理问题整理出相应资料,让学生在别人的案例中反思自我。

  参考文献:

  [1]衣颖.谈高职院校“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學版),2019(6):79-80.

  [2]贺杏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南方农机,2019(12):103,10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