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策略及意义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441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本文将以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现实方法,以及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工匠精神;职责分工;制度;意义

  一、引言

  自2016年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对于高职生职业发展和高职教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粤港澳大湾区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高水平人才的支持,大湾区的高职院校承担着输送专业人才和科研开发的重任,需要为大湾区经济建设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应该在育人实践工作中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畅通工匠精神培养路径,在工匠精神引领下构建高职教育新模式。

  二、粤港澳大湾区工匠精神培养的现实方法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养,高职院校需要坚持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作用,明确分工,分别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培养。

  (一)職责分工

  知行合一,强调学生工匠精神认知与行为的合一,学校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认知,企业则可以侧重于培养工匠精神实践。

  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认知的重要平台,肩负着智育、德育等职责,应在高职教育体系中落实工匠精神的认知教育。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工匠精神文化元素;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也可以加入专业领域内有关工匠精神的教学内容;在运动会等校园活动中,应大力宣传工匠精神。

  和高职院校相比,企业更善于在日常工作行为中传播工匠精神,落实学生工匠精神实践的培养。在日常管理中,企业要求学生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发挥学生的钻研精神,进而使工匠精神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品质、外显于学生的工作行为。

  (二)制度建设

  高职院校作为工匠精神认知培养的主要场所,可以依托认知学徒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认知学徒制属于现代学徒制范畴,是将学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术与高职教育相结合,通过学生与专家实践共同体的交互进行教学。在认知学徒制下,教师可以将工匠精神这一抽象培养目标,转变为具象的范例,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深层次理解,其中范例可以是优秀的匠人,也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选取适合的内容。

  企业作为工匠精神实践培养的主要场所,可以依托岗位学徒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学生在企业中就是员工的身份,而岗位学徒制突显了学生的学徒身份。企业可以围绕岗位工作进行工匠精神的宣传教育,以工匠精神的要求规范学生的工作行为,在现实工作中言传身教,在日常工作的点滴中凝结工匠精神实质。

  (三)课程建设

  在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院校应注意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本土的工匠精神元素,挖掘和发扬本土文化个性。目前,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院校多以西方课程模式为模板,笔者认为,应在此基础上研发项目课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等课程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促进工匠精神培养的知行合一。

  学校可以建立优秀匠人案例库,广泛收集、整理优秀匠人案例素材,不断充实丰富案例库,依托优秀匠人案例库开发契合本土发展的工匠精神,培养校本课程。

  企业生产的产品蕴含着员工的智慧,是工匠精神的外在体现,课程建设可以依托优秀产品展示,拓宽工匠精神培养范畴。同时,企业可以定期举办优秀产品展示活动,这不仅可以展示优秀产品本身,还可以讲解工匠师傅的经验方法和精神品质,营造浓郁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围,帮助学生从中汲取工匠精神的养料。

  (四)培养方法

  工匠精神培养可以采用示范性教学方法,发挥优秀匠人范例的榜样作用。学校教学中的匠人范例,不仅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优秀匠人,还可以是历史上的优秀匠人,以及文艺作品中虚构的优秀匠人。

  和高职院校相比,大湾区的企业拥有众多的工匠师傅,他们本身就是最好的榜样。在企业实训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优秀匠人的言传身教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匠人师傅,直观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在实际工作中准确把握优秀匠人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

  (五)评价方式

  科学评价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对于优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院校可以采用德育评价的传统方式(如试卷测验和知识竞赛的方式等),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合理评估学生的工匠精神认知水平。

  企业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对学生日常生产行为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产品评估来评价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范畴,难以通过试卷测验等方式有效评价。所以,院校可以通过设置工作任务,检测学生完成产品的层次水平,评价学生工匠精神的习得水平。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培养应基于现代学徒制,坚持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高职院校侧重于知,企业侧重于行,双方合理分工,紧密合作,通过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而发挥1+1大于2的作用,增强工匠精神培养的实效性。

  三、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为了迎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要,满足《中国制造2025》对职业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应与企业深入合作,采用现代学徒制构建工匠精神培养的教育新模式,精心打造工匠精神培养队伍,开发基于工匠精神的课程体系,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落实工匠精神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一)精心打造工匠精神培养队伍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在于工学结合,学生拥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受学校导师和企业师傅的双重工匠精神熏陶,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精神品德并重。因此,院校应打造包括高职院校导师和企业师傅在内的人才培养队伍,提升教师和师傅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教师的责任在于答疑解惑,教书育人。教师应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感染学生使其养成刻苦钻研的专业精神;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诚信、敬业等职业道德;应做好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指导,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高职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工作之外关注行业动态,定期到企业实习,熟悉岗位工作流程,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加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开发基于工匠精神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需要立足于企业的生产实际,做到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工匠精神并重。企业要全程参与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将岗位工作所需的技术技能、实践经验、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内容,以企业具体项目流程为载体,增加实际操作、职业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比重,降低卷面考试占比,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

  (三)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营建一个有利的文化环境至关重要。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除了要突出职业性特征,还需要在校园文化基础上吸收企业文化的精华,从众多优秀企业文化中吸收所需的养分。

  四、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养的现实意义

  第一,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技能和知识是主要衡量标准,要求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到将来的实际工作中。当今社會对人才的要求是德才兼备,以德为重,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道德品质是高职学生的敲门砖,这要求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不仅要重视精湛的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操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培养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工匠精神,是国家产业转型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需要。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改革不断深化的阶段,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对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更长远的要求,特别是现代化技能型人才,需要具备高技能、高素质、高操守。因此,高职院校务必立足本职,深化研究,不断提高人才素质和质量,进而促进国家产业转型,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宝民.职业教育尤须注重培育工匠精神[J].成才之路,2016(24):3.

  [2]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陈强,朱志海.“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5(32):5-8.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课题名称为《“工匠精神”引领下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新模式》课题编号为:GDGZ19Y006。

  作者简介:付霞(1983—),女,四川资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