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来源。对中职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教育,不但能够提升中职教育的质量,还能够帮助中职学生尽快适应就业环境、提高职场竞争力。本文通过阐述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的重要性,分析中职学生职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中职学校开展职业规划课程的内容、原则及实施办法,目的在于为提升我国中职教育的质量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中职教育;职业教育;职业生涯引导规划
一、价值分析: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的概念及意义
中职学术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是指基于中职学生自身主观条件及客观环境,对其进行职业发展方向、职业学习计划等进行明确,并引导其塑造职业精神,实现其职业目标。
当前,中职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加强其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规划,其意义在于:一是挖掘学生潜力,中职学生普通经历了一次“失败”的中考,文化课程基础相对薄弱,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带领他们认真梳理、全面审视自身的基础条件,结合所学专业剖析其优势、劣势,能够帮助其明确自身的职业定位、以就业为激励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二是提升中职学生职业发展的规划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后遭遇挫折困惑,都是源于职业生涯规划不到位,“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三是增强中职学术的职场竞争力,在职场中,中职学生因为学历等因素,特别是在就业之初并没有太强的职业竞争力,通过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能够使其尽早认识到自我规划的重要性,为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二、现状分析: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存在之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不健全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考察时讲到“发展职业教育,我支持你们!”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本专科高等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这就意味着,中职学术应当在职业技能上有所建树,因此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在当前的中职教育中,更侧重知识教育,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教学管理人员,都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清晰认知,更没有形成健全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既有没针对学生职业思想的培养标准,也没有具体可操作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办法。以某学校为例,学生毕业后大都是通过“包分配”的形式走入就业岗位,对于从事什么样的专业、进入什么样的岗位基本上都是被动接受状态;相比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情况,学校更看重学生的就业率。这就导致,在校期间,学校更多的开展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虽然也开设了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但是更多的是讲授一些职场礼仪等方面的知识,不能差异性地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
(二)缺乏精准有效的考核评价
中职学生培养,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应当是重要的评价内容。但在具体实践中,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可以通过考试考核来评价,职业精神等属于无法量化的内容,很难量化考核。国内的绝大部分中职学校,虽然都在高呼“工匠精神”“职业精神”,都并没有准确的界定标准和考核机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属于“不出显功”的工作,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没有最起码的内在驱动力。其次,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自身也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很多学生对职业精神只是一知半解,对于如何培养,如何结合所学专业进行职业规划更是全然不知,既不能积极主动的接收职业规划的教育,也不能有效的进行自我引导和约束。
(三)职业教育效果欠佳
当前中职学校也开展了一些职业精神培养方面的课程,但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职业礼仪等传统的题材,授课过程偏理论说教轻案例分析,吸引力远远不够;教材体系还偏于传统陈旧,不能与时俱进。例如《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材中,爱岗敬业的案例依然沿用的是时传祥的案例,对出生于21世纪的当代中职学生来说,这一人物既古老又陈旧,没什么说服力。此外,职业教育课程与技能实践结合不紧密,很少有中职学校或教师结合学生实习的行业或企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即使有企业实践活动也是流于形式,授课形式只有理论讲授一种,没有结合新时代职业精神的要求开展一些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无法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师资力量匮乏
以某学校为例,近年来的师资力量引进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专业课教师,要求至少硕士以上学历,一种是辅导员,基本要求是中共党员,并没有就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引进专门的人才。目前《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的授课放在了基础教学部,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一体推进,成为德育课程的一部分。这就导致,无论是学校还是任课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的重要性都降低了认识,对相关课题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在课堂设计上用力不足;此外这类课程经常被专业课程、实习实践等挤压课时;学生的出勤率也不高,学生干部召开会议、开展班级活动等往往也会选择占用这类课程。
三、实施路径: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的优化提升
(一)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引导规划的内容
1.就业环境引导
中职学校应当就当前的就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环境、产业发展环境、劳动就业政策等内容,对学生有个宏观准确的介绍,结合他们的专业、性格、特长等内容,帮助他们选择恰当的职业;另外,还应当引导中职学生对社会发展趨势有所了解,掌握基本的信息分析功能,对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有个清醒的认识,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进修和提升,从而在职场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2.心理健康引导
当前,因为社会竞争激烈,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比重逐年提升,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也应当得到足够重视。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必须高度重视其心理特征和性格条件,对其气质、兴趣、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作为其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的基础。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深入他们全面了解他们的爱好特长,挖掘他们内心的真实理想,从而引导他们培养健全自我的能力来适应就业后的岗位要求,确保他们能够以相对平和的心态来适应激烈的职场竞争。
3.择业技巧引导
当前的求职就业,是有一定技巧的,无论是个人简历的撰写和包装,还是各类求职表格的填写,都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来支撑。对中职学生而言,要学会自我包装和推销,擅长放大自己的优势,突出自己的特长,从而迈出职场中的第一步。中职学校还应当主动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开设就业门诊,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引导规划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开展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热爱工作、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岗位要求,主动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涉及,这要以培养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为前提,要求学生独立自我、明辨是非、健康成长,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主题性原则的关键在于对学生的尊重和认可,不能师长“一言堂”。
2.实践性原则
前文提到过,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本专科高等教育,学生的理论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相对不高,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要体现实践性,要与实习实践紧密结合,坚持“学中做,做中学”,引导学生在技能实习、岗位实践中对职业生涯进行科学的规划。
3.系统性原则
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要与在校期间的文化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不能脱离专业学习谈职业规划,要鼓励引导中职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理论知识基础,强化职业技能培养,还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从而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引导。
(三)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引导规划的对策建议
1.优化职业生涯引导规划课程设计
在课程体系中增加职业生涯引导规划课程的比重,有条件的话还应当增设职业素养课程,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编写校本教材,教材内容要体现爱岗敬业、诚信做人的内容,可以适当放入一些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管理案例,让学生提前了解知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此外教学过程还应当实现理论授课与案例结合,向学生传递一些能够凸显社会主流价值观、职业观的经典案例,为学生自主分析当前职场中应具备那些职业素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2.构建专业师资队伍
中职学生是未成年人,教师依然是其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的主体,其专业素养、授课能力至关重要。因此,中职学校应当积极构建专业师资队伍,引进专业人才担任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的课程,并为其提供定期到企业行业进修提升的机会,使其能够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紧跟时代发展。只有专业教师能够掌握最新的就业形势、行业信息,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生涯引导规划,提升授课的针对性。
3.加强与实习实践的结合
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与中职学生的实习实践相结合,引导他们在仿真环境中了解知名企业的人文历史挂念、发展进程、企业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发的思考如何适应就业环境,如何提升自我增强职业竞争力,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尽早摆脱“象牙塔”的束缚,与社会同频同步。
綜上所述,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高质量的职业生涯引导规划为基础,只有强化中职学生的职业教育,才能提升他们的职业竞争力,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小红,曹峰.中职生的就业问题及应对策略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8(18):175-17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