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医药卫生事业改革与迅猛发展,社会对药学专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斷增加,并且多集中在综合型人才需求方向。这种转变对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药学本科人才培养的不只是传统常规教学实施,更重要的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和独立思维的形成。因此,本文针对张家口学院药学专业展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期能够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进一步提高药学专业学生基本技能和素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特色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为应用型本科药学人才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药学专业
一、前言
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是本科人才培养的灵魂与精髓所在,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有效途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在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知识方面明确目标,更能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创造性思维、创新性能力等方面起到独特作用[1]。因此,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全新药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对提高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实践能力强并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特色人才具有一定意义。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
按照“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相对接、课程设置与职业要求相对接、实践训练与岗位技能相对接”的原则[2],本专业确定了“药德、药规、药技、药能”四药特色的“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我校“立足张家口,面向京津冀,辐射周边,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遵循“专业方向与社会需求相对接、课程设置与职业要求相对接、实践训练与岗位技能相对接”的原则,药学本科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系统地掌握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创新精神、创业意识,能够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等领域从事药学服务、药品质量控制、药品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面向地方、面向基层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结合专业发展需求,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性意见,把握“宽口径、厚基础”的思路,本着课程设置与职业要求相对接、实践训练与岗位技能相对接的原则,最大程度满足医药卫生行业发展的专业人才需求。在课程建设方面,以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形成各项技能全面发展,跨学科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的课程建设体系[3]。
通过与多家医药企事业单位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确定课程目标和任务,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凸现应用性、实践性的课程特色。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基础性、科学性、实用性的有机结合,着重完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4]。加大主干课学分占比,减少填鸭式教学,引导学生建立创新性思维,鼓励自主学习;改革技术应用类课程,融入职业岗位技能考核;结合张家口发展三大机遇,设置《(迎奥运)药学情景英语》《冬奥药学常识》等特色课程,形成“冰雪+医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实验室技术安全培训与考核》,强化专业特色培养;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作用,推进在线课程、精品课程建设。
本科专业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材的选用上,注重处理好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选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及配套教学用书,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能力;加强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支持教师编写具有特色的实验、实习指导书以及习题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四、明确专业定位方向,改良实践教学体系
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药学专业逐渐形成了以“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互渗透、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互扩展”贯穿始终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主要由课程实践教学、职业能力训练、素质发展实践课程、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板块构成。通过专业思想教育、岗位体验、职业能力训练、创业大赛、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教学与训练。同时每年以“技能展示月”和“专业技能大赛”为平台,举办基础化学实验操作、分析仪器操作技术、采药实践、药用植物辨认与生药鉴定等技能竞赛,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药学专业基础实践教学以基础技能为主,培养学生掌握医学、化学、生物学学科基础技能;专业实践教学以药学学科实验实训为主,对学生进行药学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实践训练以见习实习为主,通过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生产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综合专业技能与素质。以考促学,将“四药”教育贯穿始终,使每项操作更加具有行业实用性,实现人人考核达标,符合专业定位。
五、坚持立德树人、全员育人
根据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针对专业特点,开展以“感受榜样力量,践行医药誓言”“弘扬传统文化 振兴中华医药”为主题的专业思想教育活动,通过“感恩无语良师,践行医学誓言”生命文化敬慕仪式等活动,为职业素养培养搭建平台。
注重发挥党总支和学生支部两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三会一课”、专题报告等形式,不断加强学生党员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鼓励学生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鼓励学生参加朗诵、辩论等比赛;支持学生举办“零艾青春,满爱生活”系列活动。
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体,加强身心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教育。积极开展全面心理测试,进行特殊学生排查,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专门跟踪服务。鼓励学生选修心理学有关课程,学习心理调控、心理疾病预防与自救等知识。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5]。
六、开展专业活动,强化应用型、综合型特色人才培养
以“药德、药规、药技、药能”四药特色为依托,开展不同阶段的专业特色教育工作。
(一)医药道德教育
一是入学教育,让学生了解药学专业的发展历史、专业特点,了解药学专业就业环境和职业发展方向,在整个专业教育中渗透“药德”;二是军事训练,在为期两周的军事训练期间,学生接受军事化训练和管理,强化纪律和规范意识,为“药德”学习和教育奠定基础;三是社会实践,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到社区医院、敬老院和药店等单位参加实践活动,增强“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四是志愿服务,通过参加各種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增强药学工作者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二)药品质量管理规范意识
在药品质量标准方面,强调药品的特殊性,讲解药品质量的重要性,使学生具有药品质量意识和药品安全意识,让学生树立法定药品标准的观念,了解国家制订统一的、强制的药品质量标准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建立明确的法律意识和道德底线,学法、知法、护法、守法。在药品生产技术方面,强调GMP和严格履行药品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的重要性,明确遵守规范规程既是法律要求,也是道德要求。在此基础上,开展执业资格证书介绍以及药品管理法规讲解等活动。
(三)医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药学专业技术
以每年“技能展示月”和“专业技能大赛”为平台,举办基础化学实验操作、分析仪器操作技术、药用植物辨认与生药鉴定、药物制剂技术等技能竞赛[6],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并在日常教学中强化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了解药学界的学术新动向,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医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
(四)医药行业所需求的外延能力
通过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在1到7学期中开展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考试指导、考研咨询指导、急救知识培训、文献查询技巧讲解论文指导、教师资格证培训、公务员选调生考试培训、GCP证书、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就业创业指导等一系列药学专业活动,将“药能”教育贯穿始终,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外延能力。
七、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医药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应用型、综合型的药学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已很难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改革以适应药学学科发展和多元化岗位工作需求。通过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提高药学专业教学质量,才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地方型、应用型、创新型药学特色人才。
参考文献:
[1]房学军,马铁成,谷秀梅,李长吾.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J].辽宁教育研究,2008(2):65-67.
[2]罗娇艳,严春艳.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及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7(5).66-71.
[3]张辉.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探索[M].智慧健康,2018,4(7).13-14.
[4]张述伟,匡国柱,孟长功.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4(4).24-28.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