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的发展为现代教育的优化创新带来了较大便利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大挑战。为探究A+课堂派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实践,本文在分析基于A+课堂派的混合式教学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影响的基础上,探讨A+课堂派在《财务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方式,并对此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点进行阐述,以期推动《财务管理》课程的现代化教学改革,提升《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质量,进而培养学生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A+”课堂派;混合式教学;财务管理
一、引言
基于A+課堂派的混合式教学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实践应用,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技术手段的优势之处,使传统型《财务管理》课程与互联网在线教学有机融合,优化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对于提升学生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等也有着积极助益[1]。本文将重点探讨A+课堂派在《财务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并提出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希望对促进财务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改革带来借鉴及参考价值。
二、基于A+课堂派的混合式教学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影响
A+课堂派网络教学平台对于促进高校课堂的现代化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2014年正式推广应用之后,目前已在国内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A+课堂派在灵活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势的基础上,还包含在线批改、师生互动、数据统计、课堂管理、资源管理、互动社区等功能。将A+课堂应用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中,对于推动智慧财务管理课堂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改革《财务管理》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扮演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灌输者,较易于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财务管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沟通学习未受到充分关注,教师对于进行启发性教学的重视程度更是不高。基于A+课堂派的混合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弱化《财务管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课前、课中、课后各阶段,学生都可以与教师之间进行充分互动,基于A+课堂派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中的互动,对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知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2]。同时,利用基于A+课堂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还可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例如,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的需求,通过采用启发式、伙伴式教学方式等,创新教学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思维、创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如此一来,《财务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组织效果也随之得以提升。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财务管理实践能力
《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的教学课程,如此才能满足当前时代环境下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但是,受传统模式的影响,《财务管理》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过多的侧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造成影响。事实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各行业对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在此环境下,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A+课堂派的混合式教学更好的为《财务管理》课程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平台,教师利用A+课堂派平台设置与学生实际需求相适应的实训课程及实操练习任务,学生在线即可完成,不仅有效减少了实践教学对于时间和空间的依赖,《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的灵活度也大大提升,学生通过参与在线实操练习,其财务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也随之得以改善。
三、A+课堂派在《财务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中的实践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是会计专业学生,数量总共达到120人,研究对象中,大多拥有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学生的手机设备持有率是100%,同时,对于线上使用及操作网络教学平台较为熟悉。
(二)课程设计
《财务管理》是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教学内容主要涉及财务管理内容、环境和目标、筹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证券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决策、财务分析、财务预算等知识。本研究将A+课堂派教学平台应用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当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财务管理实践能力及综合素养。具体的实践方案如下。
1.课前阶段——助学和助教
教师根据《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基于A+课堂派的混合式教学方案。然后,结合课程特点,通过制作PPT课件或微课等方式将课程内容上传至A+课堂派教学平台,学生在该教学平台上进行课程内容的预习。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通常需要以较容易吸引学生学生兴趣的为主,例如,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等,同时,在A+课堂派的“话题”及“个人备课区”功能中设计《财务管理》课程的互动内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发言。随后,教师根据学生在A+课堂派教学平台上的课前知识预习及话题讨论情况,作出预习阶段学生自学的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分析课堂上需要重点讲解的知识内容,以便基于A+课堂派的《财务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
2.课中阶段——授课与实训互动
在课中阶段,学生的移动设备可作为《财务管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辅助工具。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可以较快的在A+课堂派上进行考勤打卡,由此形成学生的《财务管理》课程出勤记录,这种方式快而便捷。同时,借助移动设备,教师针对课前阶段A+课堂上反馈的学生课前阶段的自学情况进行重点知识的授课,且在课中的授课过程中,还可以通过A+课堂派进行财务管理的话题讨论、问题探索等。如此一来,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其更乐于探索《财务管理》知识内容。此外,《财务管理》课程包含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还需要对财务管理价值观念、筹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财务分析等方面进行实训,教师将实训内容和实训任务发布到A+课堂派中,无论是课中阶段还是课后阶段,学生都可以在A+课堂派教学平台上进行实践操作,并进行实验操作的话题讨论。教学平台根据学生的实训情况给予评价,可以作为学生《财务管理》课程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记录在档。
3.课后阶段——跟踪、评价和反馈
A+课堂派教学平台可以实现《财务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课后跟踪、学习评价和反馈。在A+课堂派的“个人作业”以及“小组作业”模块,教师依据《财务管理》课程的布置适合的作业内容,并提前设置好查重率、满分值、作業要求等。当学生完成作业时,平台的作业批改功能可以为教师提供便捷、快速的批改作业的方法,同时,平台还会通过自动化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将作业完成情况反馈给学生。课后阶段,教师再综合总结学生尚未掌握的财务管理知识点和难点,利用A+课堂派教学平台进行课后线上辅导,通过整体指导、小组指导以及个体指导等方式尽心跟踪教学。在课外实践方面,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远程指导。
四、A+课堂派在《财务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中应注意关键点
(一)关注教学设计
A+课堂派在《财务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中实践应用时,在教学设计方面需要予以较高的关注,在《财务管理》课程本身的特点进行了解之后,规范、系统地进行课程设计。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思路的设计。
其一,注重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A+课堂派在《财务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中实践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较好的作为智慧课堂的教学重要助力部分,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将教师的引导者及学生的学习者身份融于其中,使二者能够通过智慧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其二,注重分阶段的课程设计。在课前、课中、课后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教学内容侧重点各不相同,确保基于A+课堂派的《财务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更为系统化。其三,注重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根据线上及线下教学的不同之处进行灵活设计,尤其在案例探讨、学习任务等方面,应依据教学进度进行合理安排。
(二)合理安排互动环节
基于A+课堂派的混合式教学,使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借助互联网端口,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话题讨论、问题探索以及问卷调研等互动。不难看出,这种互动环节较易于受到师生的欢迎,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探索及学习财务管理知识的积极性,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互动环节的设计并不适宜过多。尤其是在课堂上,应在不同节点予以灵活设计,避免《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节奏过于混乱。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下降的现象时,可适当进行给予A+课堂派的教学互动。
五、结语
显然,基于A+课堂派的混合式教学对《财务管理》课程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以《财务管理》课程作为研究案例,探讨A+课堂派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实践,对于促进《财务管理》课程的智慧教学有着积极助益,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教学设计予以关注,同时,合理安排互动环节,以此提升A+课堂派在混合式教学中应用实践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邹晓琴.“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创新探讨[J].商业会计,2019(5):122-124.
[2]刘勤燕,李静.混合式教学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知识经济,2019(10):127,1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