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路径分析的大学生参与环保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462
郑哲明

  

  

  

  摘 要:基于东北大学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获得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参与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较高的环保态度、环保意识和丰富的环保知识将对大学生的环保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另外,所在城市规模对大学生的环保行为也会产生间接影响,它主要是通过影响大学生的环保知识,进而影响环保行为。本文最后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环保行为提出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环保;影响因素;路径分析;大学生

  一、引言

  目前,环保问题已然成为全世界的一个重要问题。政府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大学生参与环保也开始成为时代的潮流。国内学者从大学生环保教育路径[1]、大学生环境价值观对环保行为的影响[2]、大学生环境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3]、大学生环保意识现状[4]、大学生生态环保行为特点及提升对策[5]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参与环保行为进行研究。有很多研究者进行过公众环保行为方面的调查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公众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等方面的状况,但是少有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方法。基于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对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研究,将分析居住城市规模、环保知识、环保态度、环保意识等方面因素对大学生环保行为的影响和影响的强弱程度,并提出提高大学生环保行为的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目前,对于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较为常见也被广泛认可的是环保态度。根据Fishben & Ajzen[6]提出的合理行动理论,意图是影响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而态度又是影响意图的两个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态度对人的行为有重要影响。而佩因罗德[7]认为,态度影响行为,具体的态度会预言具体的行为。此外,根据认知方面的理论,人对于环保的认知和意识,以及对环保相关知识的了解,也会对环保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心理学分析,可以认为环保方面的知识、环保意识及环保态度是影响环保行为的重要因素。

  除了以上源于心理学的分析,有一些学者也将一些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引入环保行为的研究中。例如Hines等人[8]通过对128篇环境行为相关文献的元分析,将影响环保行为的因素分为三类,并指出人口学因素也是影响环保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居住地、城市规模等。基于对之前有关文献的阅读,本研究认为,城市规模也可能对于环保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尝试对我国大学生参与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希望从多个角度深入挖掘出影响因素,在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参与环保行为方面提出实用的参考建议。

  三、研究假设与研究模型

  (一)研究假设

  依据大学生环保行为概念模型中的研究变量及其路径关系,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假设如下:

  1.环保态度与环保行为关系假设

  根据Fishben & Ajzen[6]提出的合理行动理论,人的行为由其意图决定,而意图的两个决定因素中包括态度,因此,人的态度与主观性是一致的。而佩因罗德[7]认为,态度影响行为,具体的态度会预言具体的行为,即环保态度会直接影响环保行为。此外,认知方面的理论表明,环保意识对于环保行为也有着一定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假设1、假设2:

  H1:環保态度对环保行为有显著影响。大学生环保态度越强,则其环保行为越频繁。

  H2:环保意识对环保行为有显著影响。大学生环保意识越强,则其环保行为越频繁。

  2.人口学因素与环保行为关系假设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环保行为与多个人口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都有关系。而基于常识,城市规模通常对于环保知识的了解有一定影响。例如,久住上海的大学生熟悉垃圾分类的知识大概率会高于其他地区的学生。而根据心理学的认知理论,环保知识对于环保行为显然会产生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假设3及其子假设:

  H3:环保知识对于大学生环保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H3a:城市规模对于大学生环保知识具有显著影响。

  (二)研究模型

  基于对于文献的研究,本文提出了城市规模、环保知识、环保态度、环保意识四个作为影响大学生环保行为的变量。其中,环保意识、环保态度作为影响大学生环保行为的自变量,城市规模作为影响环保知识的自变量,环保知识作为城市规模和环保行为之间的插入变量。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四、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通过线上的方式,向东北大学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发放294份,实际回收290份,回收率为98.6%。其中有效问卷共277份,有效回收94.2%。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比例统计如下:

  性别比例:男生为98人,占样本的35.4%,女生为179人,占样本的64.6%。

  在校大学生的年级比例:大一学生为48人,占样本的17.3%;大二学生为92人,占样本的33.2%;大三学生为110人,占样本的39.7%,大四学生为27人,占样本的9.8%。

  区域分布比例:华东地区为65人,占23.5%;华北及东北地区为67人,占24.2%。华中及华南为81人,占29.2%;西北地区为21人,占7.6%;西南地区为43人,占15.5%。

  居住城市规模比例:住在一线城市的占12%,住在二线城市的占36%,住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占52%。

  (二)分析方法

  1.可靠性分析

  本文采用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检验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一般情况下,Cronbach值大于0.7时,可认为数据可靠性较高,Cronbach值小于0.5时,则认为数据可靠性不足,数据测量表应调整甚至重新设计。

  2.因子分析

  本文以因子分析的方法作为检验量表及数据的基础,使用巴特利球形检验以及KMO值对各量表数据进行检验,以因子分析验证各量表的结构效度。

  3.路径分析

  基于环保知识这一插入变量,本文通过路径分析,分析城市规模,环保知识以及环保行为之间的关系。

  五、实证结果

  (一)大学生环保行为量表的效度分析

  本文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大学生环保行为量表使用Bartlett值和球形检验。一般认为统计值大于0.9为显著,非常适合因子分析。0.7以上为适中,0.5以下为不合格。大学生环保行为量表的数据验证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的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环保行为态度量表的值为0.857,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1115.20,自由度为91,显著性水平为0.000,小于0.05,达到了显著水平,该量表适合做因子分析。

  本文基于SPSS软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学生环保行为量表进行因子分析,经过最大方差法的旋转,将所有数据提取出四个公因子,符合本研究设置的环保知识、环保意识、环保态度和环保行为四个维度。总方差解释图及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如表2、表3所示。

  从表2和表3的结果可以知道,经过旋转后得到了四个因子,即环保知识、环保态度、环保行为和环保意识。可见,这四个维度14道题组成的大学生环保行为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

  (二)大学生环保行为量表的信度分析

  本文基于SPSS软件,对大学生环保行为量表开展内部一致性系数信度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各个量表的信度均在0.5以上,总体信度为0.740,可认为大学生环保行为量表的可信度良好。

  (三)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使用SPSS软件,对环保行为量表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环保知识整体平均值为3.469 3,可见大学生对环保知识有一定了解:环保态度整体平均值为4.040 6,由此可知大学生在态度上对环保还是比较认可的:环保行为的平均值为3.176 9,可以认为大学生的环保行为并不显著:环保意识的平均值为3.711 1,由此可知大学生有较好的环保意识。

  (四)路径分析

  在提出假设时,本研究认为,影响大学生环保行为的可能因素包括环保态度、环保意识、环保知识以及居住城市。其中,大学生所居住的城市规模可以通过影响环保知识,进而影响环保行为。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构造了相关模型,对四个因素分别进行了路径分析。

  1.环保态度与环保行为

  构造相关结构模型,对环保态度对环保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通过对P值的检验,很容易得出环保态度与环保行为之间的显著路径成立。由图2的路径系数可知,环保态度对于环保行为的总体影响为0.32。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

  由路径分析的结果得知,城市规模既可以直接影响环保行为,也可以以影响环保知识的方式间接影响环保行为。其中,城市规模对于研究环保行为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其通过环境知识间接影响环保行为,因此可以认为假设3和假设3a均是成立的。

  六、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大学生的环保行为量表以及收集的数据分析了环保态度、环保意识、城市规模、环保知识等因素对环保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态度對于环保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两者呈正相关关系:环保意识的强弱对于环保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规模可以通过对环保知识的影响,间接影响环保行为。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得到如下提升大学生环保行为的方法。首先,加大对大学生环保知识的普及力度。环保知识也是影响环保行为的基本因素,因此,了解环保相关知识是极为有必要的。学校可以定期开办与环保有关讲座或是课程,向学生普及环保知识,以帮助他们提高环保行为的频率。其次,加强对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有时大学生也许了解环保,也愿意为环保出一份力,但由于环保意识不足,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已经不环保了。因此,学校可以通过贴标语、开讲座等宣传方式,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此,重视引导大学生环保的态度。既然环保态度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环保行为,那就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引导他们,培养大学生对于环保的积极态度。例如,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类似植树的志愿活动,将环保与荣誉挂钩,如参加几次植树等志愿者活动可以得到某个荣誉称号等,来激励大学生的环保态度。

  参考文献:

  [1]石庆会,董国文.高等院校环保教育路径的探究与分析[J].环境教育,2019(6):50-52.

  [2]瞿思嘉.大学生参与网络环保游戏对环保行为的影响:环境价值观及环保自我担当的中介作用[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3]钟顺清,叶小倩,申秀英.大学生环境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6):70-74.

  [4]李玉蓉,金永春,崔耀阳.徐州大学生环保意识现状及创新性传播方式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2):22-23.

  [5]李滢三南,闫国东,吴英德,等.上海市大学生生态环保行为特点及提升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6):197-199.

  [6]Fishbein M, AjzenI.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M].Reading, MA,USA:Addison-Wesley,1975.

  [7]佩因罗德.社会心理学[M].1981,35-38.

  [8]Hines J M, Hungerford H R,Tomera AN. Analysis and Synthesis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Pro -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 Meta- Analysi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986(2):1-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