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373
赵婧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优化,以大学教学为重点的改革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变固有的教学内容和常规化的教学方式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方式势在必行。阅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相应地进行调整,以求适应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本文对认知语言学理论进行分析,通过该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顺利开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是多种认知理论的统称,它代表的是一种研究范式,要求人们从语言的角度去研究人脑中的概念,并将人们的日常经验作为语言使用的基础。因此,认知语言学强调的是语言与认知能力的关系。阅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复杂性尤为突出,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需要将大脑中贮存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结合,并且对新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验证、分析和推断。在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可以深度挖掘阅读的本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认知语言学理论

  “认知”是指人通过感知世界来形成对世界万事万物的概念,从而形成认识世界的经验。认知语言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对语言进行研究。认知语言学理论(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ory,简称CLT)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教授兰格克(Langacker)最早提出,他认为该理论是自然语言理解以及产生相关过程的实际研究理论。1990年,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成立。2000年,英国学者费尔曼更新了认知语言学理论,他认为“认知语言具有一定的框架性,通过语言框架构架起学者对于自然语言的最初认识”。不同于传统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以哲学体验为研究基础,以研究语义关系为核心内容,强调的是人的认知体验,关注的是认知方式与语言习得的关系。因此,认知语言学理论可以使人们更深入地分析语言现象,从而了解语言本质。纵观国内,20世纪90年代初,学者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引入国内。随着该理论的研究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如今,认知语言学已经成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三、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根据笔者教授大学英语课程的经历以及在各校的调查情况来看,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首先,随着教学的改革,当前大学英语逐渐转向实用英语教学,即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因此,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以及表达流利程度的训练。而且,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评价一节“好课”要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否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似乎达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殊不知,学生对于阅读技能的掌握少之又少,这不利于学生阅读成绩的提高。此外,通常由于受到实际教学时数的限制,阅读教学往往更加注重学生对于阅读材料中单词、短语、句子含义的掌握情况,很少或者几乎忽略阅读技巧的讲解。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难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其次,学生对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英语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创造性行为,是大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阅读教学的效果与大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紧密相关。然而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专门的英语阅读课程,导致其对大学阅读教学的认识远远不够。部分大学英语教学过度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夸大阅读在应试教育中的重要性。由于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词汇量累积不够,在阅读考试中总是无从下手,但他们又必须面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所以教师不得不在课堂中花大量时间去给学生讲解重点词汇和分析句子的含义。这种延续了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發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会直接影响学习英语水平的提升。

  再次,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传统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被视为一种简单的机械行为,是对书面符号的辨认,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即要求学生掌握词汇的发音和词义,接着通过分析文章中的语法关系来理解句子,最后总结全文。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给学生灌输大量文本信息,忽略了阅读方式和技巧的传授。殊不知,当前的大学生认知思维和思辨能力已趋于成熟,单纯的记忆词汇和文本信息已经不可能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效率低,难以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四、认知语言学理论融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研究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认知语言学理论,能够提升阅读活动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在阅读时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因此能够更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知语言学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阅读材料方面

  1.理解性

  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开展是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基础的,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要有针对地选择阅读材料。在选择阅读材料时首要考虑的是学生对所选材料的理解能力,这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进行阅读材料选择的基础原则之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已有语言水平、表达能力等因素。在选择材料时,教师要适当控制材料的难度,既不能过于困难,这样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过于简单,这样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

  2.关联性

  关联性也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进行阅读材料选择的基础原则之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材料的选择要与教师制订的教学计划紧密相关。进行阅读教学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安排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如初期阶段的教学目的是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中期阶段是加深学生对于句子的理解、后期阶段是使学生能够自如地转换句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自身设定的阅读计划去选择对应的阅读材料。这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发展。

  3.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能长久坚持做一件事情的动力源泉。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学乏味枯燥,自主能力较强的大学生长时间也会难以适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选择趣味性较高的材料,选取学生比较关注和感兴趣的材料,或者贴近学生生活并和他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些材料。这也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进行阅读材料选择的基础原则之一。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加阅读教学的课堂趣味性,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阅读训练方面

  1.阅读前应用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要求,在开展阅读教学和形成有效阅读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确定其合理性。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预测阅读材料,指导学生快速浏览阅读材料,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其次,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要最大限度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阅读材料。再次,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基础上关注材料中的个别细节信息,尤其需要关注段落大意和中心大意。

  2.阅读中应用

  认知语言学理论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实现自我调节与自我监控。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所呈现的能力和对材料的掌握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实际阅读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当任务完成后,学生可获得更多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阅读后应用

  认知语言学理论要求教师在阅读后指导学生进行自我阅读的完整评估和有效监控。第一步,认知语言学理论能够强化自我监控。教师有效指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记录下不理解的内容,并最大限度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寻找相关资料,以加深理解。第二步,阅读完毕后,需要学生对自我能力,包括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喜好进行评估,实现精准把握自身阅读水平,从而有效提高自身阅读水平。

  五、结语

  对于教师来说,将语言学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可以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认知语言学理论,能够很好地促进阅读活动的有效提升,阅读活动中存在的认知心理能得到充分体现,因而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英语阅读,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马菁.认知语言学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研探索,2019(38):220.

  [2]沈晓.认知语言学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272-273.

  [3]夏珊娜.浅析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大学英语教学间的联系[J].经济与文化,2011(2):168-169.

  [4]赵征,段文静.认知语言学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跨界者,2019(4):162-16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