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将讨论和分析对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现状,并结合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对探究该模式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最后,探讨以何种方式在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提出一些創新该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住宿书院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方法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成为新的育人载体。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心理素质良好的大学生的重要载体。随着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开展的途径和方法也面临着新的变化和新的挑战。本文将从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与传统教学班级学生管理模式的差异对比,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创新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二、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与传统教学班学生管理模式差异
(一)管理单位的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学生管理模式都是以传统教学班为单位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则是从教学班的管理单位转变为住宿单位,进行日常的学生管理,以宿舍、住宿楼为学生管理的基本单位。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最表象的特点是通过对住宿环境的优化,在宿舍进行育人宣传及装饰,让学生能够在住宿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有70%的时间都在宿舍,将学生管理单位转变到宿舍,更方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区别于传统学生管理单位的专业性教育,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更为生活化。
(二)育人模式的转变
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以专业引导为主,住宿书院制管理模式则是以浸入学生生活的模式进行开展。对于学生的教育模式更是从管理为主变为全面育人,从专业性引导到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从课堂到宿舍,从等待学生来找老师,到老师走到学生身边,从被动教育变为主动引导。对比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主要是全面育人,强调学生的德育、美育等方面的素质教育。
(三)教育侧重点的转移
除了育人模式的转变,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教育重点也从注重管理到注重育人,从注重第一课堂教育到发展第二课堂教育,从对知识的教育到对素质的提升,从被动接受知识到在生活点点滴滴中都能潜移默化获得知识。这种教育侧重点的转变,使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能够最大化发挥育人功效。
三、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及特点
当代大学生普遍有以下几种特点,也因为这些特点,或多或少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1.自我意识较强,但共情能力较弱
由于原生家庭等问题,现在的学生大多处于家庭核心地位,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同时缺乏理解他人的能力,在校园生活中很容易产生人际关系问题。一项针对大学生宿舍关系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总体满意程度不高,大二学生仅有59.11%[1]。不良的人际关系会使学生产生孤独、抑郁、自我防卫等消极心理。
2.自信心较强,但抗压受挫能力较弱
当代大学生出生和成长过程中,我国普遍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教育方面,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注重学校文化课教育,同时增加了课外特长班的培养,希望能够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够陶冶情操,增加自信。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普遍自信心较强,但是,普遍优越的成长环境、极少的受挫体验也使现在大学生的抗压能力较差。在全新的大学生活中,如果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够,很容易陷入消极情绪中,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3.个人能力较强,但目标性责任感较弱
科技飞速发展,新时代大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手段获得知识,普遍素质、能力、眼界都很高。但是,缺少物质生活方面的压力,更缺少生活中的挫折体验,这就很有可能使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没有目标、方向。加上学习模式的转变,自控能力差的大学生很有可能容易沉迷游戏、虚拟网络世界等,脱离现实,从而产生厌学、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
4.理想主义感较强,但对现实社会了解较少
当代大学生理想主义感较强,但由于还没有真正步入社会,缺乏对现实社会的全面、深入的了解,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困难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遇到事情容易以不理智的方式处理,加剧问题解决的复杂性[2]。所以,当现实生活与理想世界产生冲突时,学生很容易逃避现实,长期可能造成心理问题,甚至做出极端举动。
(二)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
通过上述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特点的描述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地是宿舍,更多的心理问题可能爆发在教室以外的地方。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主要教育阵地就是在教室以外的时间、教室以外的地方,所以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个难点:一是范围广,由于除了教室以外的地方都是书院教育的阵地,所以发生在教室以外、校园以内的任何心理危机都要及时把握;二是形式多,不同地方可能会产生的心理问题不一样,由于书院制管理范围广,所以可能发生的危机形式就很多样;三是责任大,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立志要将学生的第二课堂教育丰富化、多元化,更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心理问题作为素质教育的根本,更好处理学生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尤为重要。
四、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途径和方法
(一)确定教育范围
在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要清楚教育范圍。每个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堂外的情况,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健康动态,发现并消除问题。只有充分了解、完全把握,才能更好开展教育引导工作,也才能够让学生更有信任感和归宿感。确定教育范围不是为了规避责任,而是让师生更好建立信任和依赖的关系。
(二)加强日常引导
在学生心理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日常心理引导和教育的时间节点非常重要,要抓好入学之初、毕业之前等关键时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要提前关注,做好预防教育,利用新媒体平台、微网课等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学相关知识、常识的普及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理念,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同时,在住宿书院营造良好的环境,在书院各处进行心理健康宣传装饰,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定期走进学生生活
教师要在学生入学后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进行心理健康动态跟踪管理,让学生的心理状态有迹可循。同时,教师要定期与学生谈心谈话,了解学生近期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状况,建立学生谈心谈话台账,在后续工作中持续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发现有心理危机情况的时候,教师要快速反应,与家庭共同做好危机学生的处理工作,及时干预,避免学生因为心理问题造成严重后果。
(四)开展心理主题第二课堂课程
定期开展心理预防课程、心理微课堂、心理团体辅导、心理知识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使学生可以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利用住宿书院环境
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环境因素尤为重要。住宿书院可以通过优化居住环境,建设书院心理工坊,在宿舍范围内建立团体辅导室、心理咨询室、沙盘体验室等,对学生进行心理舒缓和心理健康教育。
五、结语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各高校教育模式在不断变化,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不能动摇。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是新型学生管理模式,更应在发展中探寻更完善的管理体制,创造更契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方法。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根本,更要在发展中探寻适合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下的工作方法及途径,希望未来的住宿书院管理能够更好结合书院特色,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孙文静,罗俊.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冲突的调查与心理学探究[J].教育观察,2017(23):8-9.
[2]陈月尧.我国近五年来大学生政治心理研究综述[J].北方文学(下),2017(8):143-14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