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地方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师范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350
刘金峰 王小青 马佩灵

  

  

  

  摘 要:从教师专业化视野探索高师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可以更好促进人才培养。对地方高师音乐专业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结果发现:①学生看重的职业特征依次是事业家庭平衡、社会服务、职业稳定;②学生认为经济报酬、兴趣爱好、发挥才能是职业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③学生认为从教的意义在于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作贡献、享受生活模式;④学生的就业城市倾向中小城市,去城镇农村从教意愿低、薪酬期望值偏高、单位选择求稳,但趋于灵活;⑤学生的创业态度较理性。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音乐师范生;职业价值观;教师专业化

  一、引言

  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是人们对职业的追求、意义、价值等的根本认识和态度,是支持和引导个体进行职业评价、职业决策和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1]。研究显示:职业价值观影响着学生的专业认可、职业选择和发展[2],对职业选择和工作的方式起决定作用[3]。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自我效能感、就业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教师职业价值观对个体未来的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受基础教育市场供求矛盾激烈、“凡进必考”招录政策及教师资格证制度改革影响,高师生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增大。高师生是较为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大部分师范生的毕业去向是去基层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社会职责和历史使命。高校在提升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应对压力挑战的同时,应该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注重对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和教育引导。

  教师专业化是未来教师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要方向,社会期望通过教师专业化促进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教育的发展。教师专业化中的“专业”不是所教的“学科专业”,而是把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因此,教师“专业”素质包含专业知识、技能,也应该体现在专业态度中,体现出教师对所从事专业的深刻理解、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作为准教师的高师生,如何以专业的视角看待教师职业,进而规划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都是在师范生人才培养中值得思考、也应该思考的问题。从教师专业化视野探索高师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可以更好发挥职业价值观在职业评价、职业认同、职业道德和职业发展方面的正向影响作用。

  二、研究综述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开始关注高师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取得了一批具有很好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成果。胡银根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末师专生的不良心态;于海波提出了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构成维度;张科在比较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引入全程教育理念、关注困难生群体、学校教育针对性方面对策;刘淑玲从职业规划角度提出了师范生就业能力养成的必要性和路径;蒋晟从加强专业认同教育、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增强职业技能、改进就业模式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引导教育措施;顾莉探讨了多元价值背景下高师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模式;董艳依据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提出从环境支持、职业体验、职业效能方面加强免费师范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尹玉萧通过问卷和访谈方式了解师范生的职业价值意识、职业价值取向,研究了师范生职业价值观的养成问题。综上,学界对高师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研究角度多是关注整体师范生的特征,对不同类型高校、不同专业的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较为缺乏。

  本文将在构建高师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维度的基础上,对广东省属某公办本科师范H院校150名音乐专业师范生进行实证调查,分析归纳地方高师院校音乐专业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现状,为构建以教师专业化为引领的高师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和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提供参考。

  三、相关概念界定

  “价值观”是人文社会学科中广泛使用的概念,国内外学者都做了相应阐述。不同的研究领域,其所指亦不相同。结合本文研究,笔者把价值观理解为价值观念的简称,是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是个体观念系统的核心。

  对于职业价值观,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定义。一类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定义,强调职业价值观的价值评价属性,如宁维卫提出职业价值观是指人们衡量社会各种职业的重要性、意义和优势的内心尺度;一類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角度来定义,强调职业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属性,如廖泉文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在职业定向与选择、职业工作态度方向、人生道路选择等方面根本性的观念。鉴于以上学者已有研究,笔者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依据自身需要,在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关于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总的看法,反映了人们对职业的认知和态度。那么,高师生职业价值观就是师范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师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它影响并指引着高师生对教师行业的认同、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行为,进而制约着高师生的求职竞争力和以后的职业发展。

  四、研究样本和方法

  研究对象:本研究从H高校取样,共发出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二年级15人,三年级85人,四年级50人;男27人,女123人。

  研究材料:采用自编高师生职业价值观问卷进行调查和个别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在文献分析和开放式问卷基础上编制,从职业价值观在职业评价、职业选择的表现角度设计问题。同时,个别深度访谈选取了6人作为访谈对象,以此作为问卷调查结果的补充和深化。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职业价值观的总体特征

  为了解音乐专业师范生职业价值观的总体特征,问卷设计了10个选项,学生可依个人实际最多从中选择3项(该题目为多选题),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各维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事业家庭兼顾>助人、为社会服务>职业稳定>促进自我实现>人际关系和谐>能赚钱>能推动社会发展>工作专业性强、自主性高>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权力大。这说明音乐专业高师生在选择职业时最重视的前三项是事业家庭平衡、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职业稳定,最不看重的是个人权力。通过个案访谈,访谈对象在谈到“事业家庭兼顾”时谈到了“这是个人理想的生活模式”与“两者同等重要”,说明当代大学生非常注重工作和生活二者角色的平衡。

  (二)职业选择影响因素

  为了解音乐专业师范生对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看法,问卷设计10个选项,学生可依个人实际最多从中选择3项(该题目为多选题),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看,音乐专业师范生对职业选择影响因素评价时比较看重的因素依次是经济报酬>兴趣爱好>发挥才能>專业对口>职业发展>家人期望>人际关系>社会知名度>单位性质>其他,说明音乐专业高师生认为影响职业选择比较重要的因素是职业收入、兴趣爱好和发挥才能,受职业的社会知名度、单位性质的影响较小。这反映出音乐专业高师生在择业时满足生存需要是最迫切的需求,其次是期望在职场中实现自我,这与多数大学生职业择业观调查数据基本相符。

  (三)看待教师工作的意义

  为了解音乐专业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看法,问卷设计了5个选项,学生可依个人实际从中选择1项,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数据可以看出,音乐专业高师生认为教师工作的最大意义依次是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作贡献、享受其生活模式、赚钱谋生、实现社会声望。

  (四)选择就业区域倾向

  就业区域是人们选择职业时经常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解音乐专业师范生就业首选区域的倾向,问卷设计了6个选项,学生可从中选择1项,结果如图4所示。

  图4就业区域倾向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倾向选择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县区、乡镇农村的比例分别是28.16%、52.85%、11.71%、4.75%、0.95%。从中可以看出,音乐专业高师生的就业区域集中于中小城市。

  通过访谈了解,学生普遍认为广深等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压力大、就业竞争力大,不是首选就业地点。而中小城市发展潜力大、生活成本相对而言较低、就业机会多,是很多学生的就业意向地。

  (五)薪酬区间意向

  职业薪酬水平是大学生求职择业的重要考量因素,为了解音乐专业师范生意向薪酬水平期望值,问卷设计了5个薪酬区间,学生可从中选择1项,结果如图5所示。

  图5职业薪酬区间意向结果表明,31.45%的学生选择6 001元以上,29.87%的学生选择5 001到6 000元区间,29.25%的学生选择了4 001到5 000元区间。选择4 000元以下的学生不多。相比一些毕业生就业薪酬待遇统计数据,音乐专业高师生薪酬期望值偏高。通过访谈了解,部分学生表示不太清楚行业的薪酬水平,只是凭自己的主观愿望选择,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这表明很多学生对当前就业市场的薪酬水平不太了解,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职业环境。

  (六)意向单位性质的态度

  为了解音乐专业师范生对未来求职单位性质的看法,问卷设计了5个选项,学生可从中选择1项,结果如图6所示。

  从图6可以看出,大多数师范生选择就业单位时倾向于“首选公办,民办备选”,仅有2.21%的学生选择“非公办学校不去”,这表明很多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仍受传统观念影响,以求稳心态为主,但趋于灵活,对民办学校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但音乐专业高师生对去社会培训机构等公司性质的单位工作的比例也很低。近几年社会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迅速,每年吸纳大量毕业生就业,在教师招考竞争白热化的形势下,高师生应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去社会教育培训行业实现就业。

  (七)创业的态度

  创业特别是大学生创业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为了解音乐专业师范生创业态度,问卷设计了3个选项,学生可从中选择1项,结果如图7所示。

  由图7可知,近半数的学生选择了不会创业。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不会创业的原因主要有创业技能不足、创业风险大。超半数的学生持观望态度,等工作一段时间后再看,这表明音乐专业高师生对创业的态度较为理性。从男女生对创业的态度来看,有71.96%的男生倾向于会创业,有49.15%的女生倾向于会创业,从样本数据来看,男生选择毕业后创业的倾向比女生更明显。

  (八)毕业后从教的态度

  师范专业大学生是未来的“准教师”,为了解音乐专业师范生毕业后从教的态度,问卷设计了“愿意”“不愿意”“不清楚”3个选项,学生可从中选择1项,结果如图8所示。

  图8数据显示,有八成的师范生毕业后有从教的愿望,说明音乐专业高师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非常高。但不能忽视的是,有近14%的学生尚不清楚将来的职业意向,如何帮助这部分学生实现职业规划,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六、优化对策

  从调查结果来看,地方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师范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中有向好的一面,如看重职业对社会的贡献、从教意愿较强、就业选择更加务实,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薪酬期望值偏高、去基层就业的意愿不强、创业热情不高。有针对地解决这些问题,对大学生调整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很有必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优化。

  (一)重视职业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重要影响因素。虽然高校纷纷开展多种多样的就业指导服务来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但多是一些“技术性手段”,忽视了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引导,造成学生就业期望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符。就音乐专业的师范生而言,作为准教师,其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结合社会需求树立到基层地区从教的意愿。我国广大农村基层地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较为落后,缺乏足够的专业师资力量,影响了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日常的教育中,高校要结合思想教育和实践教育两种方式,使师范生更早更直接地接触基层教育,了解当地社会需求,树立为基层教育服务的决心。

  (二)调整就业期望值

  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对学生形成科学的求职定位、提高就业成功率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学校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大学生树立市场意识、信息资源意识,引导学生利用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兼职实习的机会,多了解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要求,了解职业世界,做到“知彼”,进而促成个人形成合理的就业期望值,避免因不了解就业市场实况盲目形成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在求职中因就业期望值落差大而产生就业难等问题。同时,要多措并举,使学生树立到中小艺术培训企业就业的观念。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艺术培训教育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艺术教育培训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正成为吸纳音乐类毕业生的主渠道。但很多学生抱有培训机构不稳定、压力大、父母不支持等片面的职业认知观念,去艺术培训机构就业的主动性不强,即使勉强在培训机构就业却不安心工作,最终出现艺术培训机构这边招不到人而学生那边无业可就的就业失衡局面。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从音乐专业对口的就业市场现状、艺术培训行业发展趋势等宏观层面使学生认清职业环境发展特征。从具体就业指导来看,可以邀请在艺术培训行业就业的优秀校友回校,通过生涯人物访谈的形式鼓励学生和他们交流,更直观地了解行业特点、职业发展等信息,解答学生去艺术培训行业就业的一些顾虑和困难,帮助学生树立到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发展的职业价值观。

  (三)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音乐专业师范生既有专业技能,又受过良好教学技能训练,完全可以借助当前艺术培训市场发展的“东风”,在创业之路上大有作为。但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受制于创业技能等问题,真正进行创业实践的学生不多。学校应在创业教育方面、创业实践等方面下大力气,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既要帮助学生做好创业知识储备,又要搭建创业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实战环境中真正体验创业的全过程,提高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张进辅,李红,等.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2]葛军燕.职业价值观教育目标、特质及其路径——基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活体验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2(9):103-106.

  [3]郑伦仁,窦继平.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定量比较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2):70-75.

  [4]陈静李,卫东.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自我效能感和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1(5):106-11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