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智能手机时代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培育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8054
胡华平

  摘 要:在智能手机时代,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水平会对其发展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当前大学生在现有的培养路径上与社会所需的网络自律意识的规范化还存在一定的矛盾,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网络自律不以为意,相关的意识较为淡薄。新时期发展过程中,智能手机的问世逐渐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时对于大学生的日常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在新时期,在智能手机时代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智能手机时代出发论述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的培育与形成方式,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当前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在培育上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论述具体问题的成因,第三部分论述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在智能手机时代培育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智能手机时代;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

  一、引言

  经济的不断发展催生出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此背景下又衍生出了智能手机开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智能手机凭借其体积的小巧以及携带的方便开始被应用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多个方面。然后智能手机所依托的信息资源仍旧是互联网资源,互联网环境会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且具有两面性,因此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是保证其能在智能手机时代应对互联网所带来的的负面效应,抓住时代发展机遇的关键要素,从而寻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并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在智能手机时代培育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对于营造平等和谐的互联网环境,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

  二、智能手机时代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培育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社会中,大学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社会群体,因此掌握目前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培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于今后的发展规划以及具体的实施途径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大学生关于网络自律意识比较薄弱

  首先在网络社会中,大学生群体所占的比重非常大,但对于网络自律方面知识的了解不够。其次在面对社会问题时,有一部分学生能够采取正确的做法,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明晰具体的做法。最重要的一点,大多数大学生对于网络不文明的想象已经司空见惯,因此可以发现,目前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还比较薄弱,针对网络中不文明的现象还不明白如何正确采取措施,现行的网络自律意识培育方法还不够完善。

  (二)大学生对于高校实施网络自律意识的举措期望值很高

  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场所,承载着一定的教育期望,这种期望不仅仅来自于社会,还来自于学生本人。学生对于网络自律意识的培育相对来说是不明所以的,因此需要高校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2]。另外在方式方法的选择上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不能单一采用讲座、课堂等形式,还需要形成有效反馈,注意将学生放在培育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培育计划,从而促进培育计划的高效良性運行。

  (三)网络社会缺乏规范的制度

  尽管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但由于网络环境的隐匿性,因此可能也会存在一定欺骗性消息,且关于同一事件也会有多种思维方式和多种看法,因此这就会导致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所接收到的信息会水平不一、良莠不齐。互联网环境的开放化与虚拟化极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要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规范网络环境[3]。

  三、智能手机时代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培育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针对大学何时能网络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是对网络环境的认识不足

  在网络环境中,所持有的特性就是开放性与包容性,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能够满足他们对于自由的向往,同时也能够满足他们对于多元文化的需求。但当前大学生的三观正处于塑造的关键时期,思想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可能会诱使他们对网络环境有过分的猎奇感,没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运行,进而导致一旦出现网络现实问题,大学生群体难以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措施予以解决。另外,随着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也会导致学生们认为在互联网内可以为所欲为,忽略了网络环境的束缚作用,使其网络道德标准出现偏差,出现网络失范的行为[4]。

  (二)高校教育者需要提升对智能手机的运用能力

  当前在移动互联网时期,智能手机的应用更加注重实际与便捷性,而高校的教育者还未从传统的思维束缚中解放出来,受制于传统的教育背景和文化理念,难以对智能手机进行合理和先进的操作,对待智能手机中出现的信息,只能凭借经验进行判别和分析,不能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和收集了解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不能将智能手机与传统的教育方法相融合,难以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的结合,因此导致高校对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培育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相关的法律规范和监管体系存在问题

  一方面,我国对于互联网环境的法律规范制度还不够完善,由于网络社会是新时代的发展产物,因此可能会引发新情况与新问题,目前的实施情况我国的法律制度与实际的网络发展难以适应,尽管已经出台众多网络安全保护法,但由于网络变化速度太快,可能会出现灰色地带,产生网络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对于网络社会的监管力度远远不够,主要是因为互联网的海量资源使得网络监管出现一定的困难。而这些海量信息中所包含的有害信息可能会对大学生产生致命的危害,因此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5]。

  四、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在智能世纪时代培育的创新路径

  (一)通过日常的文化教育灌输网络自律意识

  首先需要重视文化的培育力量,长时间的文化熏陶能够给大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大学生自觉提神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准。在具体的方法上可以从儒家道德修养方式与礼仪文化出发,要求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要重视自身的责任,并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从而自觉培育自身的网络文化素养以及网络自律意识。另外在网络空间中还需要注重礼仪文化,不能出口成脏,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身的想法,维护自身的权利。

  (二)加强高校网络自律培育人才队伍的建设

  在对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将信息化技术与传统化的教学的方式相结合,这就要求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既要有较强的文化水平,同时对于信息化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应用也有一定的了解度,成为在科技网络环境中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新型教育者。高校的教育者需要抓住时代发展趋势,注重信息化建设,另外还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把握时代发展过程中信息的优势,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网络之旅意识,将网络自律教育与传统的专业教育相结合,从而在日常的教育工作者灌输给学生网络自律意识以及重要性。

  (三)着力改造大学生网络生态环境

  当前针对大学生网络生态环境不佳的情况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首先要从法律制度出发,建立健全在互联网内部的法律制度,并根據具体的实施情况以及互联网业态的变化进行修正;另外还需要对监管制度进行一定的完善,加强对互联网环境的监管,引导更多人关注网络安全以及网络净化,严厉打击各项违法范围活动,从而为大学生乃至全人类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网络环境。

  五、结语

  智能手机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便捷性,但同时由于网络环境的隐匿性以及复杂性也会给大学生的三观培育造成双重效应,包含负面效应,这在一定情况下就意味着需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针对网络中的乱象进行抵制并采取正确的方法予以举报。但目前就具体的实际情况而言,高校对于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的培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因为相关认识不足、法律制度以及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所造成的,为此必须要从源头抓起,解决这些问题,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创造前提。

  参考文献:

  [1]王亚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重庆市四所高校的调查[D].重庆:西南大学,2016.

  [2]王成.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调查分析——以内蒙古地区某高校为例[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5-8.

  [3]薛善增,崔亚笛,陈建波,等.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问题与对策——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11-113.

  [4]陈杨猛.黔西北少数民族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需求现状及满足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5]张付丽,戴莉.培养大学生网络自律精神的思考——以高校辅导员工作为视角[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3):75-7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