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关于加强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677
耿亚州

  摘 要:《共产党宣言》体现的唯物史观、强调的阶级斗争理论以及提出的“两个必然”思想,为加强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资产阶级历史的辩证分析、对俄国公社是否可以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辩证观点以及对待革命观点的辩证态度,为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思想方法;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理想上的联系的阐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与传统旧制决裂的思想以及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理想为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崇高的社会理想。

  关键词: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共产党宣言》

  一、引言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性文件,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政治立场和崇高理想,对全人类的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所有国家的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仍要以《宣言》为重要参照,深究其对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意义,提高共产党员的理论素养,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二、《宣言》为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宣言》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

  恩格斯曾在《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1]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不仅强调“经济生产”,而且揭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基础,制约和支配着全部上层建筑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后来,恩格斯通过深入研究,明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开始意识到需要对《宣言》中唯物史观的一般原理进行更高的评价。他说道:“在我看来这一思想对历史学必定会起到像达尔文学说对生物学所起的那样的作用。”[2]当前,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深入学习《宣言》表达的唯物史观的一般原理,保持思想上的理论清醒,无疑可以筑牢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根基。

  (二)《宣言》强调了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明确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3],并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完善这一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用阶级斗争理论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对立的各项状况,揭示了无产者是可以通过暴力革命消灭有产者的伟大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就运用阶级斗争理论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果。毛泽东读《宣言》时就对阶级斗争理论表达了浓厚的兴趣:“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4]也正是通过运用阶级斗争理论,我党才有效地团结、争取到了“中间阶级”来反抗反动阶级,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今天,大规模的阶级斗争时代已经过去,但我们仍然面临着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状况,需要共产党员时刻保持阶级斗争意识,学会用阶级斗争理论看待问题,这对新时代加强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具有非凡意义。

  (三)《宣言》提出“两个必然”思想

  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有产者在掌控大工业带来的巨大财富时,创造出了他们强大的对手——无产者。因此,“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3]“两个必然”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深刻剖析创造的科学思想成果,是指引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灯塔,深化了我党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保证了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正是保持着对“两个必然”思想的信念,才能够始终在革命道路上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对势力。在各种利益充斥导致理想信念缺失的今天,“两个必然”思想无疑是共产党员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精神支撑。

  三、《宣言》为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思想方法

  首先,《宣言》对资产阶级历史的辩证分析,是共产党员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典范。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地分析了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一方面,他们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认为其“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3],推进了资产阶级文明全球化,并赞扬了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制度时作出的杰出贡献。在他们看来,资产阶级在取得统治地位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创造的生产力,在人类历史上绝对是空前的。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揭露了资产阶级自身的矛盾性。他们认为,“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1],商业危机必然发生。于是,曾经使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的利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变成了与自己对立的“屠刀”——被革命的对象,资产阶级最终也被推翻。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历史发展的辩证分析,可以纠正共产党员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误区。

  其次,《宣言》俄文版序言中关于俄国公社是否可以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辩证观点是坚定中国道路的哲学依据。19世纪末,俄国农村仍然保留着大量以原始土地公共占有为特征的公社,当时,查苏利奇就俄国农村公社问题求教于马克思、恩格斯。对此,马克思、恩格斯的回答是辩证的。一方面,他们肯定了俄国公社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可能性,“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公共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这一定程度上是对俄国革命根據具体国情走自己道路的肯定。另一方面,这种可能性的实现需要前提,即俄国要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相互补充”,俄国革命不能离开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条件,不能离开普遍性因素。《宣言》关于俄国公社的辩证分析,对共产党员坚定道路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世界各国可以根据自身国情走向共产主义。因此,我国结合国情走自己的路是完全可行的,这就消除了部分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疑虑,进而坚定了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信仰。

  再次,马克思、恩格斯辩证看待革命观点的态度为共产党员正确认识我党的某些过时论断提供了优秀范例。马克思、恩格斯对自己提出的观点的态度也是辩证的。在《宣言》发表以后的几十年内,欧洲的革命形势发生了新变化,也产生了新问题,这导致《宣言》的某些具体论断不再适用于现实问题。对于这种情况,他们在多篇序言中作了明确说明。在1872年的德文版序言中他们指出,《宣言》的某些方面内容已没有现实意义,需要作一些改动,具体内容要结合历史条件。他们还强调,随着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有了二月革命和巴黎公社的实际革命经验,“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1]。他们严谨、辩证的态度,正是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不可缺少的。面对这种状况时,如果共产党员能够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向广大党员说明情况,不仅不会损害党的权威性,而且能进一步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

  四、《宣言》为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宣言》阐述的无产阶级政党之间社会理想上的联系是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重要依据。在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除了以《宣言》为党纲的无产阶级政党,还存在其他无产阶级政党,并且它们在工人中的影响力比较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如果能够处理好与其他无产阶级政党的关系,促进整个欧洲工人阶级政党的团结,《宣言》提出的社会理想就会得到无产阶级的高度认同,反之,则难以达成共识。因此,他们明确了共产党人与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乃至整个无产阶级利益的一致性,并宣布“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以此为基,他们还强调了以《宣言》为党纲的共产党与其他无产阶级政党有共同的社会理想,近期目标一致。“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2]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共同理想与崇高理想之间的联系,希望借助共同理想将整个无产阶级紧紧地联合起来。目前,在对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中,不能一味地强调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还要提高全体党员对共同理想的认同。只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紧紧结合起来,才能使理想信念的内容更加充实、更加有力。

  第二,《宣言》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与传统旧制决裂的思想是理想信念教育中克服剥削思想、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的观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直言共产党人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与群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共产党人革命立场更坚定、革命作用更大,对无产阶级运动的规律认识更为深入了解,这明确了共产党人具有的特殊的历史作用,以及共产党人追求其崇高社会理想必须具备的觉悟水平和精神条件。在他们看来,共产党人追求远大理想,从事前所未有的共产主义革命,就要在所有制和观念方面以坚决的态度与传统决裂,“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3]。他们以无畏的精神宣告,为了实现崇高的社会理想,必须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以铲除私有制度下的剥削思想观念。因此,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广大共产党员要认真领会《宣言》的“两个决裂”思想,自觉抵制诱惑,坚定共产党员应有的觉悟观念,清醒认识剥削阶级的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第三,《宣言》“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理想,为共产党员明确了前进的目标。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构想,认为当社会的全部物质资料被“联合起来的个人”掌握,到了阶级完全被消灭的时候,就达到了“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理想所需要的条件。其实,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自由人联合体”就是指在彻底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剥削与不平等的情况下,在新型的生产方式中,全面发展的人能够自由地转变身份与角色的社会状态。“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3],这种社会理想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是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正在为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理想准备重要的物质条件,但就精神层面来看,人们的素质与社会理想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因此,共产党员应该有自觉培养共产主义觉悟的使命感,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努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拒绝资本主义社会的享乐主义,坚定共产党员的基本原则与立场。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强化《宣言》“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理想,对提高共产党员的思想觉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