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024
张素烨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推进,完善了现代职业教育制度,采用现代学徒制的形式,制定了高职学生现代学徒制模式。在此模式的改革下,无疑增加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难度,给党建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挑战。本文以实行现代学徒制的浙江高职院校为例,不断拓宽途径,改进和创新党建工作的方法手段,结合学生党建创新优化的原则,改善学生党建工作思路,探讨学生党建全过程管理和教育,构建高效党建工作的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模式;党建工作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采用现代学徒制的形式,由高职院校和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在理念、机制上形成的产学研一体化深度合作、互动双赢的校企联合体。同时,在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地位日益显著、作用日益提高的情况下,立足现状直面问题,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做好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党建是高职院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迎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层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机制,力求提升学生党员质量,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创新优化学生党建工作。

  一、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改革下学生党建的现状

  (一)学生党员的自身问题

  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已经有“00后”,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并不能深刻了解“党员”背后的责任和含义。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结构复杂,年龄特点更加突出,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政治思想相对淡薄,部分学生在入校后,在心理上因从众而递交入党申请书,他们在申请入党初期,动机不端正,态度不认真,需要后期持续性的教育和培养,若学生离校,势必会造成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弱化,从而导致其先进性的减弱甚至丧失。还有一部分学生为增加就业竞争力而入党,将入党作为获取更多提拔和重用的筹码,这种功利性的想法会降低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

  (二)学生党员培养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当前高校对学生党员发展普遍存在“重前期培养、发展,轻后期教育、管理”。发展党员需要经历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教育阶段、发展对象的确定和考察阶段、预备党员的审批和接收阶段和预备党员转正阶段。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培训教育,对加强学生党性修养、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提高学生政治觉悟有很大的正面影响。但是,现代学徒制改革下,高职院校学生在校仅两年,同时学生党员发展周期需要两年,这就意味着学生党员“发展即离校、入党即流动”。在现代学徒制改革下,学生党员在时间上的不足和空间上的分散,使发展党建工作难度更加凸显出来,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变小、教育管理难度增大等。进入顶岗实习期,学生党支部对离校的学生党员不能做到严格管理,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和持续性的教育管理,学生党员无法接受组织全过程的教育和监督,导致学生党员容易松懈,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弱化。

  (三)信息化时代学生党员的教育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时代,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政治功能日益显现,并深刻改变着党的执政环境。伴随着互联网的无限延伸,也为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新阵地。为党员教育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各种社会思潮冲击着高校学生,导致当代学生的思想容易波动。高职院校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个群体,与本科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结构更复杂,政治思想更淡薄,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综合素质有很多先天不足,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足。所以高职院校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成为极其重要的工作,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

  二、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下的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模式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需要用新式的学生党建模式与之相匹配,只有两者深度契合才能合力助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因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也该主动求新、求变、求实,大胆探索学生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中质量。

  (一)完善制度建设,提高理论依据

  高职院校应组建一支高素质党务工作队伍,选优配强基层党支部书记,提升党建工作,确保党员发展工作科学化。研究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最新政策,明确党员发展程序和要求,严格对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规定,建立和完善学生党员发展监督机制,制定结合高校实际的党员发展手册和程序图,强化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检查和监督力度。同时,健全党务工作监督考核机制,強化党务工作的职责。“双向”强化,确保党员发展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二)党建校地共建,规范支部管理

  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学生是高职大三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学徒的身份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压力,处理不当,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情绪,不利于人才培养。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数量不多、分布不均的情况,积极探索“1+X”(1学校+X企业、地方)联合党建新模式,将学生党员所在的企业、地方联合起来,创建“区域性党员服务站”。通过企业和学校双方的共同监督和评估,督促学生的培养自身的党性,推动了“党建+校企合作”向纵深层次发展,保证党员质量。统一校企管理思想,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用制度培养教育学生。完善校企管理队伍,建立校企双方合作管理制度,在企业成立企业流动党员党支部或学生实习期党小组,对学生党建的管理经验可以用到企业基层党建中去,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健全校企沟通渠道,制定学校定期回访制度。多途径、多方式加强与企业组织上的联系,互动开展学生党员参加的各种组织生活,完成学生党员在企业实习期间的组织鉴定。

  (三)创新党建平台,提升支部力量

  由于党员发展周期需要两年,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在校时间仅两年,意味着学生党员“发展即离校、入党即流动”。传统的党建工作不可能做到顶岗实习阶段全覆盖,但是通过新式网络能很好弥补这个难题,可以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将分散在各个实习企业的党员聚合起来,建立网上党支部,开展网上组织生活,让组织建设充满活力。在网络思政工作探索的基础上,杜绝单一的“微信群”“QQ群”等软件,用先进的技术和方式创新党建APP,系统地将“党建+网络”运用起来,基层支部虚拟化和实体支部网络化相结合,将系统的把党建工作的管理功能、公开功能、联系功能、互动功能和培训功能网络化。用前沿的技术和方式创新党建,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由传统向现代、由封闭向开放、由实体向“虚拟”的新突破,创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网络支部,提升了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实效。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要随着社会发展改革创新,不仅在内容上富有针对性,在形式上更要以网络数字技术为载体开展工作。创新智慧党建平台,制作针对性的学生党建APP,搭建“互联网+党建”平台,破解党建空间受限之难;搭建网上党支部平台,破解党建工作规范化之难;搭建党员网上党校平台,破解党员学习教育之难;搭建网上交流互动平台,破解党建工作“黑灯下”之难。开启“动态管理、实时学习、精准服务”,破解流动学生党员“教育开展难、活动组织难、作用发挥难”难题,让学生党建这件有意义的事变得有意思,实现学生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学生党员在哪里,党建服务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党建平台在哪里,红色引领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健全组织生活,使学生党员“离校不离党”,提高基层学生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实现党建全范围覆盖。

  三、结语

  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教育主题双元化,学生身份双元化,管理导师双元化,学生党建工作也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摸索,从制度建设、人员配备、监督考核、创新模式等方面多探索优化学生党建工作路径,深化学生党员发展的教育和培养,保证学生党员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大荣.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5(3):81-83.

  [2]薛德祥.“工學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55-56.

  [3]霍仙丽.高职学生党员校企联动培养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8):46-48.

  [4]罗珺,杜江.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08(1):89-9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