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商行业专业知识更新以及相关规则的逐渐完善,传统的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电商企业对电商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电商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滞后的弊端被放大。“新型学徒制”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挥其实践性、参与性的特点,从电商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出发,立足电商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引企入校,全面参与电商专业教学中,通过建立校内项目实训,企业轮岗实训等形式构建“新型学徒制”电商专业课程建设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型学徒制;电商;有效
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商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各行各业,一方面是电子商务相关领域迅速壮大,企业对电商人才,特别是高水平专业人才需求急剧增加。然而另一方面大量电子商务毕业生充斥在人才市场寻找工作,就业压力巨大,甚至被迫转行。这种现象的出现,学校方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严把毕业生质量关的同时,还应该针对电商行业特点及时做出课程体系,培养方式、模式的调整,主动适应社会、企业对电商人才需求的变化。
一、当前电商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首先,当前电商行业发展速度飞快,无论是“天猫”“京东”等平台商的规则,还是企业为适应市场做出的调整,都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种变化频率甚至是每隔段时间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这就需要从业人员无时无刻去适应这种变化。然而学校总是按照某一种既定的教学体系去实施教学,组织课程的方式,已经不符合电商行业注重实践和操作的特点,培养出的毕业生是无法满足电商企业人才需求的。
其次,电商的教学既要有理论基础还要求有一定实操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交叉性的复合知识和技能,精通电商全部环节。然而现实中教師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往往是专注某一领域,团队教学中没有形成通力。例如,以商品上架为例,技术类教师的重点是如何更好的呈现商品,注重商品呈现角度,场景搭配,照片的后期处理等。而营销类教师更注重运营成本,各环节成本分配占比,以及店铺规则,经常要求快速呈现商品,却无法操作。这种分类教学的方式不能将现实需求相结合,缺少教学重点,教学目标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针对性,难以达到电商企业人才需求。
最后,学校培养的人才要想成为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就要符合企业的需求。企业的有效参与,势必对学生提高专业能力带来很大帮助。然而现实中,企业无论是前期课程建设方面还是学生学业评价上积极性都不高。这一方面有企业在残酷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商业考虑,企业参与教学环节不能带来直接经济利益,反而还有可能有商业风险。另一方面学校虽然有热情,但拿不出明确的激励机制和措施,仅能以临时指导或者校园讲座形式开展合作,也是企业不愿过多参与到学校教学中的重要因素。
二、新型学徒制对于提高的电商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新型学徒制模式能够有效切合电商行业实践性和实效性的特点
学校教育存在局限性和滞后性,课程内容不能及时准确反映企业人才需求变化,学生毕业后仍需要再培训才能上岗,增加了企业人力成本,职业教育的功能也没有发挥出来。新型学徒制作为校企合作的一种模式,通过引企入校,将电商企业部分基础类岗位设置在学校,校企双方协商由企业要求安排具体工作岗位,学习既是工作,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能够使企业在合作中得到切实的实惠,减少了人力成本;学校层面也能够突出电商教学的实践性和时效性,把控住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办学特色。教学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工作任务分配。学生按照企业岗位要求结合学习内容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始终处于真实工作环境。面对这一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校企双方都能够直接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并能够塑造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
随着新型学徒制的深入推进,企业可以安排学生持续深入参与到企业活动中,通过基础岗位的实践活动后,企业可以挑选部分适合人才,在企业内部进行轮岗实训,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深一层次的技术岗位,从而带动其他学生,形成良性循环,对于企业也能够提前获得人力资源优势,提前完成学生正式就业的“有效过渡”。
(二)新型学徒制模式下促进了企业全程参与教学资源的开发
学校实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虚拟任务促使学生在操作中完成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但由于学校教学经费、师资等各方面的制约,实训任务往往比较陈旧老套,仅是一种基础操作性指导,不能完全反映复杂市场带来的快速变化。然而电商作为紧密贴近市场的专业,需要在市场中磨练学生技能,才能提升应对市场熟悉电商规则的能力。这些资源只存在于企业中,所以教学资源的开发必须充分发掘企业资源,引进企业。只有企业全程参与到新型学徒制中,才能真正有效地将企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
大部分电商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岗位需求比较分散,专业技能强调“一专多能”。这就首先需要校企合作梳理出电商人才主要就业岗位和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方向,然后与企业一起探讨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梳理专业课程内容,分阶段实训的技能、环境、师资要求等,最终确定新型学徒制模式下基于“工作岗位”专业课程体系。根据电商专业课程体系,新型学徒制课程目标设定必须符合电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要来自企业实际工作项目,教学效果的评估也以校企共同评估的考核形式,突出学生岗位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强调过程性考核。
学生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教材和实践资源,一方面是学校教师将新型学徒制基于“工作岗位”的案例资源进行有效提炼梳理,以项目形式汇编成教材,内容强调岗位需求标准、操作规范、问题解决途径,并能够根据电商市场规则的变化适时调整教材,这样才有可用性和有效性,反映出电商专业的时效性。另一方面教师消化吸收企业实际项目,将企业的实际项目按照工作岗位进行分类提取重组,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由简及繁的小任务,融入电商企业标准、职业规范,梳理出其中的教学重点和知识技能难点,形成按照工作任务、岗位项目案例、教学微视频、试题库等资源库,形成企业、学校、学生开放共享的电商教学、商业案例资源库,满足三方资源需求,具有实践性。
根据电商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实践教学方式分为校内单项技能实训、实践项目实训、企业轮岗实训三种形式。单项技能实训和实践项目实训在校内实训室完成,单项技能实训主要是前期基本技能,电商思维方式的训练。实践项目实训主要是企业基础性岗位训练,其建设须参考企业标准和规范,参照引入企业的企業文化,按照企业工作流程给学生创建企业工作情景,有效地把企业元素在项目实践中体现出来。企业轮岗实训,根据实际工作岗位技能需求,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工作岗位计划,结合教学资源研发课程教材等资源,采用岗位绩效方法分阶段考核学生岗位表现进行轮岗实训。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考核表现选择服从安排轮岗,也可以提出申请继续某一岗位的定岗实训。整个过程结合电商专业特点采用弹性学习方式,企业和教师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
(三)新型学徒制模式下校企双方企、师资共享、共建
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学校同行的学习模式不尽相同,从项目需求分析,教学资源的设计、使用,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化的管理方式,都需要教师、企业团队的相互配合,过程中企业需要投入的人力资源,可以由学校教师承担,让教师进入企业发挥理论知识优势,深入参与企业项目开拓、筹建、运营的全过程,提升项目团队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在校内实践项目实训过程中,将企业优秀技能型人才“请进来”参与项目案例教学的开发、教材科的编写,可以丰富学校教学素材、案例,也使企业更熟悉了解学生情况,通过下阶段企业的轮岗实训做好人员储备工作,减少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投入。
三、结语
新型学徒制模式为学校与电商企业的合作搭建了新途径,通过校内外项目实训的形式,合理利用校企两种资源、环境,可以消除培养模式上的一些弊端,准确把握电商发展趋势,有效促进学生掌握电商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
参考文献:
[1]董宾芳.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2):58-61.
[2]杨楠,滕勇,邹星.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顶岗实习工作实践与思考——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1):18-19.
[3]常丽平,安宏宇,霍占茂,徐慧敏.现代学徒制下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6-27.
[4]邹木英.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6):127-128,13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