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媒体视域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7793
云中坤

  摘 要:高校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人才的培养。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供了有力支撑。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应在坚持与时俱进、有效性、主体性、互动性等原则指导下,整合资源促进移动平台有效融合,转变理念保障教学过程协调有序,依托内容稳步推进教学方式创新,关注课余及时追踪教学效果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关键词:新媒体;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当前社会已进入到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出现了微视、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人们来到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同时也给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一定冲击。充分利用微视、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拓宽思路,强化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着力研究并着手解决的课题。

  一、新媒体视域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创新但参与性不足

  教学方法创新是保证教学水平,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方式。思政课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堂学习氛围。目前,各个高校尤为重视思政课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革新,积极发挥思政课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例如在新时代背景下出现的翻转课堂、微课等,即为教学方法的创新。但是,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思政课课堂并不活跃,部分学生在思政课课堂上并没有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普遍存在玩手机、迟到、早退、睡觉、学习其他课程等问题,而教师对学生的听课状态关注不够,甚至放任不管,极大影响了思政课育人质量。教学方法创新不足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融入教学过程不佳,压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丰富但联系实际不深

  教学内容是教学根本,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只有注重教学内容,更新教學内容,才能真正教书育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更新及时,与时俱进,做到了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课本,融入教材体系。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丰富且庞大复杂,各种互联网技术为教学内容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然而理论知识的重复讲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流,学生依靠多种载体获取理论知识,但理论联系实际不多,导致教学内容丰富联系实际不深的情况出现。这一现象进一步拉开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指导不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不能真正联系实际。

  (三)教学目标明确但侧重点不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就是要利用课程教学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新媒体背景下互联网普及加快,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相结合,加之智能手机的普及,在当前的校园中,几乎所有学生都利用互联网开展学习等各项活动,这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明确,但是面对庞大的教学内容使教学的重难点不够清晰,教学规划不够有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安排课时不够,对一些重要的理论知识点解读不深,未讲清楚来龙去脉,不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使教学目标大打折扣。同时,新媒体背景下由于措施不力导致既定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甚至教学效果无法保障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类媒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充分把握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新式媒体,开展好教学活动,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新媒体视域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必须坚持有效性原则。在新媒体时代,移动学习平台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重要载体,也为学生提供了全新选择。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碎片化的时间,如何真正发挥其学习的功能就显得尤为必要。因此,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应坚持有效性原则,做到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借助无线通信设备等手段,拓展学习资源,服务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背景、学习手段,做到不同群体不同方法,因势利导,有效学习。

  (二)主体性原则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地位愈发突出和重要,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如果学生观念不转变,学习理念不跟进,学习状态不调整,学习方法不创新,即使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也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新媒体时代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把学生的地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都应利用各类新媒体,并依据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精心设计,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融入课堂教学,而不是排除在课堂教学之外,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主体性为原则,确保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

  (三)互动性原则

  教学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教师通过教学互动能够更好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为接下来的教学准备提供参考。传统教学课堂,教学互动不多且形式老套,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新媒体时代为更好开展教学互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应坚持互动性原则,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利用新媒体,教师要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互动优势,使学生对教师和学习资源产生交互。学生通过教学互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积极性得到调动,学习效果也得以提升。

  三、新媒体视域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整合资源促进移动平台有效融合

  虽然新媒体时代已来临,但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仍有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利用各类技术资源,他们没有将这些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大多停留于教学表面,融合程度不深,利用较少。新媒体时代,是各类资源相互交融、相互融合的时代。在这一背景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需要整合教学资源和技术资源,将各类教学资源与不同技术资源有机融合,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同时,各民办高校也可以将自身的教学优势,如教师、技术等及时共享,将优势经验及时推广普及,做到各类资源与新媒体技术、移动学习平台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出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教师课堂讲授与技术资源的深度融合。

  (二)转变理念保障教学过程协调有序

  新媒体已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离不开新媒体的支持。新媒体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角度,教师的教利用新媒体还不普及,学生的学利用新媒体还不充分,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不够协调有序。因此,教师和学生首先需要从理念上进行转变,积极树立“互联网+”意识,有效利用新媒体加强教学和自身学习。只有理念转变,重视新媒体技术,才能更好解决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协调因素,维护课堂教学秩序稳定,保障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实现既定目标。

  (三)依托内容稳步推进教学方式创新

  思政课内容理论性强,一些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疑惑较多。在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应依托内容,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摆脱照本宣科的老思想,丰富教学活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便于学生学习。因此,思政课课堂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多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实际,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文字、影像等形式表现出来,使教学形式更加形象生动,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应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大学生进入大学首先接触的一门思政课,其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对此,思政课教师可以依托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以制作微课的形式讲解有关内容,以在线讨论的方式研习有关问题,以闯关答题的方式检测学习效果,做到即时互动,有效互动,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与此同時,除理论讲授外,教师也应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艳.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2):89-92.

  [2]沈壮海,史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15-21.

  [3]王春兰,谭娇龙.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挑战及应对之策[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09B):10-13.

  [4]张晓云.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4):71-7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