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数字资源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图书馆系统是数字资源建设的正规军,为读者提供了大量准确的数据资源。其建设步伐逐步加快,数据库日益膨胀,如果只是条块分割,缺乏统一规划,就会出现重复建设、多头购买、浪费资源的严重问题。因此,图书馆数据资源库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行业组织的纽带作用,统一规划、分工协作,以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
关键词:数字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特色资源数据库;图书馆
一、引言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作为知识加工、存储、发布的主体,为了给读者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应该加强其数字资源建设,这也是国家评估图书馆的硬性指标。文化与旅游部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结果公布以来,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在国内掀起高潮。但图书馆数据资源库建设存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问题,导致资源浪费严重。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必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统一规划、分工协作、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二、数字资源建设现状
目前,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实现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库、大学图书馆和行业图书馆建设的数据库,数据资源门类齐全,为全国人民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以数据库建设相对落后的陕北榆林市为例,榆林市共有12个县区,其中10个县级图书馆购买了超星公司的歌德电子借阅機、读报机、少儿阅读机,占图书馆总数的83%。歌德电子借阅机内含3 000册电子图书,每月定期更新150册;少儿阅读机内有少儿绘本、唐诗、经典诵读。府谷县、神木市、榆阳区、定边县的县级图书馆购买了通用类数据库,数据资源量十分可观,主要包括考试类、英语类、视频类等内容,占全市县级图书馆总数的25%。府谷县图书馆3台服务器,96T的容量,包括视频、电子读物、有声阅读等数据资源;神木市图书馆数字资源库12T;榆阳区图书馆数字资源库10T……这些数据资源均可供局域网阅读、观看。
三、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资源建设不足
调研发现,榆林的数字资源建设刚刚起步,只有榆阳区、佳县、定边县分别建成了榆阳区陕北说书数据库、白云山道教文化数据库、定边张献忠数据库,另有靖边县正在建设自办讲座特色资源数据库。15%的图书馆还没有自己的数据库,一些地方资源数据库建设更加落后。
陕北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方,有众多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陕北文化传承保护、宣传开发、旅游经济建设的需要,数据化势在必行。目前,陕北的特色资源数据库仅有3个,只显露了陕北文化资源的冰山一角,这足见地方资源数据库建设任重道远。
陕北民歌是世界三大民歌之一,艺术形式多样,如信天游、小调、酸曲、酒歌、道情、二人台等,至今没有数据化,严重影响了陕北民歌的传承和保护。剪纸、刺绣、秧歌、柳编、石雕、木雕、油画等文化资源也有待数据化。陕北有古代长城、寨堡和古城遗址,有数量可观的汉画像石,石窟、寺观等古代艺术文化遗存。陕北五谷杂粮众多,有燕麦、青稞、荞麦、苦荞、糜子、谷子等。可见,陕北地方资源数据库建设应该快速起步、加速推进。
(二)资源重复
虽然有了海量的数据库,但是各图书馆缺乏统一规划和分工协作,各行其是,导致数字资源建设重复,资源浪费严重。神木市、定边县、榆阳区的数据库虽然可观,但是大多数据资源是交集和并集的关系,如陕北地区各馆都购买超星公司的歌德读报机、读书机。虽然有的馆也购买了其他公司的数据库,但还是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重复。与此同时,他们都使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供的数据资源,以及互联网里的海量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是交叉、甚至是包含关系。由此可见,数字资源建设体制应该改革。
(三)条块分割
目前,图书馆的分布状态较为松散。大学图书馆和其他各行各业图书馆往往处于各自为政、彼此割裂的封闭状态。公共图书馆在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方面有些成效。公共图书馆由各级政府出资兴建,同级文化部门管理,上级文化部门和图书馆仅作业务指导。虽然图书馆馆员经常一起开会,交流工作经验,但总体来讲,还是相对孤立,缺乏有效的联合。陕西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和全国正在推行的总分馆建设促进了网络数据资源的有限共享,但还是无法改变全国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行业图书馆之间的孤立运行状态,难以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
四、数字资源建设体制改革方向
针对以上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数字资源建设应该宏观调控,加深行业合作,做到规范化、特色化互联互通、共享共建。
(一)统一规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理解为,把社会主义的计划性与各个单位和个人的独特发展性相结合。二者对立统一、相互结合、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偏废任何一方面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现阶段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没有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各级各地图书馆缺乏统一的计划和分工协作,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一方面,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要通过政府渠道发挥国家的领导力量,搞好部门协调,整合全国图书馆数字资源;另一方面,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学会、协会组织整合全国数据资源,实现建设目标。加强国家图书馆和省级图书馆基础库建设,向全国互联网用户提供常规基础读物和基础学科数据库资源,市县馆建设地方特色文化数据库,大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和各行业图书馆建设专业特色数据库,建成一个门类齐全、分门别类、互联互通的数据库,以便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全视角的知识资源服务。
(二)特色化数字资源建设
据上所述,市县级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应该立足地方特色文化。一是建设地方文化特色资源数据库。白云山道教文化数据库、陕北说书数据库、张献忠数据库的榜样作用值得提倡和借鉴。陕北有形式各异的舞台艺术、门类齐全的手工艺术、异彩纷呈的古建筑瑰宝、内容丰富的古代艺术文化遗存、独具特色的五谷杂粮,所有这些都是其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源泉。而且,地方资源的数据化,不仅可以丰富、充实、提高国家数据库的总量和质量,而且有利于陕北脱贫攻坚。所以,市县图书馆要将地方文化数据化作为数据库建设的重要目标,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用在刀刃上。二是将自办展览、讲座、读书报告等资源数字化。靖边县图书馆把自办的三个讲座全程录像,制作成数据库,既符合国家的图书馆建设标准,又利用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供的存储硬件资源。三是制订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长远和短期发展规划。四是要招聘或培养一批数据工作人员,打造一个录制、编辑、输入、上传数据资源信息的团队。五是制订一系列的制度、技术规范,以确保工作有序、目标实现。
(三)数字资源建设要互联互通
我们在投放大量网络阅读设备、移动播放器、卫星接收设备,推动图书馆数字资源进村入户的同时,许多数字资源库却不能被公众访问,如中国知网,只有通过图书馆专网才可以免费阅读、下载。这种一方面加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一方面又封锁共享工程局域网以外的用户的现状,把读者圈在图书馆的狭隘区域内,与开放的全民阅读模式差距甚远,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自我封闭的体现。
因此,图书馆必须要建设自有网站,以供用户链接或访问各级各地图书馆建设的数据资源库,保证资源的互联互通。同时,图书馆需要具备足够的存储空间或共享空间,以保证全国读者的访问需求。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应该向全社会网络用户开放,借用现有的网络传输资源和接收终端,让有利、有用的数据在任何地方、任何网络终端上都能被看到。只有这样,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数据库,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推动全民阅读。如此一来,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利用不再必须使用图书馆的计算机、座椅、电费,可以有效节省资源。至于图书馆的考评,可以参考网站访问量。
五、结语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只有发挥各界力量,统一规划、分工协作,才能优化数字资源,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成为“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王素芳.网络阅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探析[J].图书与情报,2004(3):91-93.
[2]武国强.图书馆人的理论修养[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