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化视野下,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正在被广泛地运用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人际交往。当代中学生不仅需要具备相应口语语言能力,还需对文化差异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并且在处理文化差异方面具有灵活性。因此学生学习英语时,不应当局限于课本文字,还应当重视口语的作用并对英语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本项目按照四步有序进行,基本完成了项目要求,充分学习了跨文化交际案例教学相关知识和中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相关经验。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学生;英语口语
一、引言
在扬州大学的大力鼓励和提倡之下,小组通过申请获得了参加科创活动的机会。该创新课题由小组成员通过现场考察和实际教学感受中提出。指导老师王金铨为小组成员提供了创新思路和知识指导,提供帮助。
本项目整个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19年5月——2019年7月前期调研阶段。本阶段,小组成员一起搜索资料,询问在职教师,发放问卷,对当前的中学生英语口语教学进行了基本情况的摸底。
第二部分调研为2019年8月10日至20日。本阶段中,项目组成员随机选取20名初一学生,20名初二学生和10名初三学生进行了英语水平的前测,并制定了为期十天的教学计划。十天后对学生进行了水平的后测。
第三部分调研2020年1月10日。考虑到第一次调研中的不完善因素,笔者在该阶段进行了第二次调研。本次调研设置了课时的线上课程,并安排了前测和后测。
第四阶段总结并分析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本项目按照此四步有序进行,基本完成了项目要求,充分学习了跨文化交际案例教学相关知识和中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相关经验。
二、调查内容
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年)》明确提出:“我国的教育与世界接轨,并且培养出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在中学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侧重于词汇、语法、句式的记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英语口语障碍,即无法将所学的内容以及自身想法用口语准确表达出来,但同时他们可以做到正确拼写。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了解较少,仅仅停留在在记忆单词、句子的拼写及中文释意层面上,英语教育的应试化造成了对英语口语教育的削弱以及偏重于应付考试的现象,忽视了英语本身的作用。正在出台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强调要重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且“国际视野”首次被纳入素质要求之中。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指出,中学生要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能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跨文化交际需要考虑到语言行为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及恰当性。基于跨文化视角下的口语课堂,是一个跨文化环境良好并且跨文化交际发生较为频繁和规律的一个场所。本项目就教学策略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典型案例为基础,使口语教师充分意识到自身的教学策略方面存在哪些缺陷,以及该如何规避这种缺陷,以便于在日后的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的使用中进行教学方式的更新与改进。
本项目选择“跨文化交际”和“英语口语教学”为切入点,以江苏省某中学英语教育的情况为例进行分析。通过语音学、教育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等多种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交叉运用,采用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等方法搜集第一手材料,以寻得值得借鉴的有效工作经验,以及面临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期最大程度地激发中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提升英语教学实用性的最大化。本项目按照四步有序进行,基本完成了项目要求,充分学习了跨文化交际案例教学相关知识和中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相关经验。以口语课堂为聚焦点的调查方式,有利于发现提升高校口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对策。
本次研究在江阴市展开。选取了多名初高中生在8月10日进行了前测。前测以问卷和口语考查的形式开展,项目组成员通过查询资料,向中学在任教师请教等方式设计出难度适中的问卷题目。问卷内容涉及5道欧洲文化常识题,5道日常用语搭配题,5道朗读题,2道阅读理解题和2道跨文化交际情景分析题。前测结果显示,跨文化交际题的回答中,对文化差异的错误解读普遍存在,欧洲文化常识题的平均错误率也相对较高,而在阅读理解部分的正确率明显要比欧洲文化常识题高。相对于灵活的文化解读题目来说,样本中的中学生更擅长应试模式的测评形式。英语的使用受到母语语法和异国文化差异的制约。在口语考察中,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问题,但回答问题有较大的困难。口语考察结束后小组成员对测试学生进行了了解,多数学生表示对所涉及的欧洲文化知识了解较少。如果没有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而只是套用本国的文化和习俗,往往会造成交际障碍,久而久之容易思维固化。
由于时间节点选择问题,本次调研实践未能完整的完成教学计划。考虑到此次调研测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项目组决定完善调研方式并进行第二次调研测试。第二部分的课程初步计划为15个课时,每次的课程内容将借助“知识圈”平台进行发布,学生需要每日打卡,即提交作业来保证学习的质量。课程内容基于跨文化案例,涉及欧洲餐桌文化,中西方戏剧文化对比等。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笔者增加了视频、音频和图片等,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受到英语学习软件“流利说”的启发,笔者也采用了录音的形式讲解教学材料中的重点难点。相比视频讲解,录音讲解的重点在录音的内容和质量,大大减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在录音的过程中,项目组成员适当加入了电影、戲剧的原声对白,来增加录音授课内容的丰富性。
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至关重要。第一次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课程开始时会有较高的积极性,但是随着教学计划的推进,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有相对的减弱。因此我们在第二部分的教学安排中主要采用线上授课形式,项目组成员经过讨论后决定采取教学内容录音的方式来实施教学计划。相比视频教学,音频教学注重教师英语发音和授课内容,让学生以“听广播,学知识,练口语”的形式,减少了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紧张感。
通过对两次前测与后测结果的分析比对,笔者发现基于跨文化案例教学对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后测结果显示,学生的水平普遍有了较大的提升,测试得分也相对更高。同学们的反馈也呈现出积极的态度。
三、结语
在全球化视野下,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正在被广泛地运用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人际交往。跨文化交际能力可分为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当代中学生肩负着文化交流使命,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备相应口语语言能力,还需对文化差异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并且在处理文化差异方面具有灵活性。因此学生学习英语时,不应当局限于课本文字,还应当重视口语的作用并对英语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基于跨文化案例教学不仅对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还能超越语言本身,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从而使得学生对英语的运用更加符合交际需要,更为得体。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