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职院语文虽占有重要地位,却十分尴尬,如何让师生双赢?顺应就业开发校本教材,不失为一种探索。本文分析了当下职院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编写校本教材的价值及开发校本教材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就业;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校本教材开发
自2003年国家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发展要以就业为导向起,职院课程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课都必须围绕这一前提开展。语文是文化课中的基础科目,大多数师生热情不高,学生基础较差,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标准却在提高,打开新路径顺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每一位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开发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校本教材十分必要。
一、当下职院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篇目受普通高中影响较大
多数职院语文的教学目标依旧沿用普高教学目标,选择篇章的标准与普高无二,注重训练应试技巧,追求教材编写的完整性和教学系统的连贯性。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高中)全套必修课有80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有48课,对比可知,篇目选择完全一致的现代文和文言文各6篇,诗歌5篇,这表明盡管中职与普高语文教学目标不一样,但篇目选择上还是受普高的影响。
(二)难度过高,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
职院学生的课程有基础课和文化课两部分,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不再继续深造,语文课程的学习时间通常是一年,一学期是16到18个教学周,一周4课时,全年100多个课时,想要系统学习语文课程,对普高的学生来说尚且有难度,更不用说程度较差的职院学生。职院学生对接就业市场,需要掌握的应用文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却是每个章节特定人文主题后的拓展选修训练,人为割裂了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关系,无法配合专业课教学。
(三)教材不够规范,脱离学生实际
教材对语文学科的影响很大,文本分析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教材的优劣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虽然有统一的国家级编写教材,但在实际教学中,每个教学部门对语文学科的功能认识和学科定位有差异,选用的教材也各不相同,有的注重提升学生文学素养,选择文学作品较多的教材;有的则重视应用文写作或普通话训练,整个学期就针对专项训练,教材所选篇目脱离学生当下的生活背景,学生厌学情绪较重。
二、职院编写语文校本教材的价值
(一)是改变语文学科尴尬地位的需要
只有立足就业,从就业岗位分析入手,摈弃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知识应用的做法,顺应劳动力市场对就业者语文能力水平的需求标准、人才素质结构要求和职业情感的目标取向,语文学科的尴尬地位才会扭转。要改变这一现象,开发语文校本教材不失为一种探索。何为校本教材?校本教材主要是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根据科学的教育评估,利用本校、本地域的优势教育资源开发出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或教材体系[1]。只有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职业特色,语文的价值才会被重视。
(二)是适应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和主体。职院学生以就业为本位,只有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进行课程设置,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明确指出中职学生要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这一培养目标再次强调了中职语文并不是职业教学的附属品,而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任务,体现学科职业特色,综合考虑学生就业适应能力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培养合格的中职学生添砖助力。
(三)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与人生的关系有三种:一是以教育认识自己;二是以教育革新自己;三是以教育养成自己[2]。教育者要从受教育者的需要入手,并引导其发现改变的契机,最终在生命中彰显成长的意义。优秀的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能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校本教材结合了社会的发展、学生的需求、教学中的反馈,增强了教育教学的时代感,求知与求美的欲望在学生身上被激发,专业能力与人文素养兼备的人才能够被培养,从而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及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
三、职院语文校本教材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一)立足就业,从实用出发,调整口语交际与应用写作的教学比例
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最基本的方式莫过于听和说,中职生走上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口语表达与简单的应用文写作不可避免,听说能力的掌握将有利于其在工作中进行思想交流。大多数中职学生中考语文不及格,课堂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很少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姑且不论有深度有思想的写作和流畅连贯的口语表达,单是日常生活中常遇见的通知、启事、条文等应用文写作就非常犯难,更有甚者,一些学生连基本的汉字拼音与书写都会问题百出。
对此,在语文教材的选择上,职院不能一味追求系统与完整,更要结合学生的就业需要。一方面,学生走出校园前,需要进行毕业答辩,参加招聘会等,听说能力很重要;另一方面,学生参加工作后,人际沟通、能力提升、工作开展等对表达和写作的要求更高。因此语文教材必须在侧重口语交际和应用文写作的前提下,兼顾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教材编写中,口语交际要在讲好普通话的基本要求下,适当增加即兴表达、自我介绍、会议主持、求职面试等的教学比例,为就业打基础;在应用文写作中,要强化训练简历写作、公文写作等,为就业做准备。
(二)适当增加专业文本阅读,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程的人文理解,为职业服务
语文是文化基础课,根据学生的长远发展,应与专业和就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适当增加专业文本阅读,既符合职院语文阅读的实用性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加深对专业课程的人文理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综合提升学生适应社会、保持个性发展的职业能力和应对职场变化的能力。比如:可以从报纸、杂志、书籍、网站等渠道摘取适合学生阅读的章节、时文作为阅读材料,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三)根据专业性质和企业对该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多元有针对性地开发语文校本教材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强调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3]。每个人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不一样,每一所职院开设的专业也有差异。学生多是基于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知识储备与认知等多方面来选择专业,尽管个体有差异,但专业共性也会让学生有一些共同点,因此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分专业开发教材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例如:汽车、机械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感较强,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内省力上更有优势,幼教专业学生在肢体动作、音乐节奏上更胜一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较其他专业更重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开发教材,设计教学内容,更有利于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
职院学习立足于就业,从企业需求来编写教材是重要的参考指标。比如,文秘、传媒等专业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要在国家统一教材的基础上,加大校本教材的难度、深度与广度,让学生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得以提升;对销售、外贸、企划、管理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工作后不免要写一些工作汇报与总结,因此校本教材要具有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对会计、计算机、数控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工作中用到语文能力的地方相对较少,因此要在难度上多加控制,能够完成简单的语言表达就可以了。
(四)借助比赛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有计划有目标地参加与语文学科相关的比赛,将比赛中的训练与教学相结合,挖掘课本之外丰富新鲜实用的教学资源,不仅充实教学内容,也是有效的实践活动平台。比如: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文明风采、职业技能等比赛,开发配套的训练资源,直接锻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多元开发比赛资源,间接挖掘适合语文教学的元素。在参赛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会得到训练,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随之增强。
四、结语
在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职院语文应充分考虑当下学生的学业水平、心理需求和就业需求,从校情和学情出发,顺应时代发展,大胆推行语文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开发人文性和工具性兼容的校本教材,这样语文的学科价值才会被人重视,才会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桎梏,真正回归学生,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许世华,曹军,谭会恒.关于校本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12(3):49-51.
[2]叶圣陶.生活教育:叶圣陶随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82.
[3]刘显国.说课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2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