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交通法治文化建设与文明城市建设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7273
迟玉华

  摘 要:城市交通文明,是法治交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是交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综合体现。本文分析了城市法治交通文化的重要意义,交通法治文化建设对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交通法治文化存在的问题,对于如何提升交通法治文化建设促进文明城市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交通法治文化;文明城市;城市交通文明

  文化是法治的理性基础;法治精神,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在文明建设当中,法治也是一个核心关键词,它是文明的重要保障和突出表征。一部良法,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一套好的机制,胜过千万次的运动式治理。一个文明的社会,必定是崇尚法治的社会;一个文明的城市,必定是依法治理的城市;一个文明的公民,必定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大力建设法治文化,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交通文化建设是促进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强交通文化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文化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用共同理想凝聚人心,促进交通文化又好又快发展。交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交通的发展、变迁、进步是社会进步轨迹的表征。交通的质的体征是一种文化现象,亦称交通文化。交通的开辟与发展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强盛,有利于人类生存质量的提高。

  法治精神是法治的前提。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再多再好的法律,必须转化为人们内心自觉才能真正为人们所遵行。

  一、城市法治交通文化的重要意义

  城市交通文明,是法治交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是交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综合体现。城市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按照违法主体标准、违法内容标准以及违法程度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这有利于对不同的违法行为类型予以针对性的处理。

  二、交通法治文化建设对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

  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这一重要方略,要求并认真贯彻落实到公安交管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努力实现法治交通,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愉悦感和法治公平正义感,既是形势要求,也是群众所盼。

  实现法治交通,提高全民文明交通素养是前提。实现法治交通,坚持严格规范执法是基础。历年的交管工作表明,执法还需自身硬,提高交管队伍执法水平是基础,要加大以“内外功兼修”为主题的学习教育培训活动,建立健全并落实严格规范的执法机制,锻造过硬的队伍,树立良好形象。其次,重症须下猛药,交管顽疾须行厉治,坚持严管严处重点交通违法和交管顽疾问题不动摇,努力提高执法办案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坚持依法执法、依法行政,切实增强群众对交警的信任感、出行安全感和愉悦感,惠享到交警严格规范执法带来的成果,体验到法治交通的公平正义感。

  市民参与城市交通发展决策是保障文化权利的重要途径,亦是建立“开放式政府”“法治政府”“民主政府”的重要方式。我国现行城市交通发展决策体制是“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政府决策”三位一体的决策模式,然而公众和专家在参与中未赋予“实体性权力”,他们的角色存在某种“虚幻性”,未能构成对交通发展决策行使的理性化制约力量,政府是否考虑公众和专家的意见、选择和感受,还存在相当的随意性,公众的参与变成一种“在场的缺席”,使得城市交通发展决策的结果很难获得“通过理性的正当化”支持。

  三、当前我国交通法治文化存在的问题

  交通行政执法实践为主线,以实例为着眼点,对交通行政执法的管理工作进行探讨,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统筹配置行政处罚职能和执法资源是《深化党利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一项重要内容,《方案》明确要整合交通系统内路政、运政等涉及交通的执法职责和队伍,实行统一执法。交通执法队伍和职责的整合,是交通行政执法的重大变革,对执法内务建设,尤其是交通行政执法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对交通行的综合执法的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交通部门本身的抽象行政行为混乱或者违法,因而导致了大范围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损害了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和尊严。二是行政执法中存在互相扯皮,互相推诿,强调部门利益多、考虑全局利益少等问题,致使执法工作阻力大、效率低,矛盾突出。三是交通行政执法中有主体混乱,职权与责任往往不能完整统一于行政执法过程中。四是交通执法工作不规范。五是交通行政执法工作也存在着执法难的问题。

  四、提升交通法治文化建设促进文明城市建设

  文明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从思想到制度的建设都要重视。

  (一)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着力培育法治交通思维

  一是加强法规学习,筑牢法治思维基础。法律思维是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先导和基础。以“法律进机关”为载体,为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注入新活力,促使交通系统领导干部真正将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精神溶于血液,将法治内化为自觉意识和精神修养。

  二是强化法治实践,提升依法办事能力。法治思维的提高最终体现在法治实践中,为交通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撑和法治保障。

  三是完善制度建设,形成法治思维常态。落实领导干部述法、法律知识达标任职资格、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组织开展法治绩效考核。通过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法治考核和单位法治绩效综合考核,用政绩考核的杠杆,引导法治思维成为交通运输系统各单位、各级领导干部的惯性思维方式,形成交通法治思维新常态。

  (二)要坚持法治交通,全面提升法治实施能力

  一是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交通项目建设以及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对可能引发行业重大矛盾的决策,建立完善风险评估机制。严格决策后评价和责任追究,通过民意反映、抽样检查、事后评估等手段,跟踪重大决策执行情况。对违法决策以及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责任。

  二是提升法规制度建设质量。通过完善内部工作机制,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切实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对交通领域需要立法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条件成熟时争取市人大出台相关的规章。

  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大力实施网上审批全覆盖,实现交通运输行政审批信息化。建立行政审批目录动态管理机制和高效便民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

  四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执法队伍综合素质,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执法过程中端正执法风纪,严格执法程序,规范使用和制作执法文书,认真贯彻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规范、文明和廉洁执法。

  (三)要夯实基础工作,加快形成有力法治保障

  一是強化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结合省交通运输厅“三年轮训”方案,组织开展军训、执法岗位练兵、法制论文撰写、执法大讨论等活动,提升交通执法人员的整体精神面貌。加强执法证件动态化、信息化管理,建立执法证件动态管理机制,规范执法人员执法资格。

  二是推进综合执法改革。积极学习各地综合执法改革经验,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源头治超机制,积极推进公路、运管、交警等多部门联合治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