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社区治理创新与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重构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363
魏萌

  摘 要:我国目前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转型,在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向着多元化趋势前进,以往的旧式社会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社区治理在社会治理中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因此,社区治理要加强创新理念,本文采用“善治”的理念指导基层进行社会治理模式重构,为基层社会自治提供帮助。

  关键词:社区治理;基层;善治

  社会治理模式是政府对社会上的方方面面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和控制,随着社会生活进步和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目前面临着许多难题亟待解决,要突破以往的传统模式实现新的基层治理模式,如何改善、如何治理成了目前的挑战,这样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我们去完成,改革应成为由政府全全包揽的管理模式,为社会制定新型管理模式、创建新型社区治理模式。

  一、概述

  何为基层社会治理?即社会基层的治理主体以相对平等的身份共事,就基层事务一起洽谈,为社会解决问题,维护社会和平繁荣,调节社会行为的规范,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不同社会阶段,政府依据社会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我国目前的基层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结构、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令政府无法对以往各项社会事宜进行治理,必须创建出符合适应现阶段经济体制的治理方案。

  二、基层社会治理重构

  (一)治理理念

  1.“善治”管理思想

  “善治”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思想,在治理创新中是新型目标,理念上强调用有效的治理方法,来维护社会秩序[1]。善治理念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一些国家在治理上出现危机,学者反思政府、社會、公民这三者之间的三角关系,经过一番探索得出的新型有效的治理结论[2]。“善治”主张多元化的管理方式,拒绝一方独揽大权,通过多方帮助共同努力达到事务管理的目标。通过多元性调动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政府和多元治理双赢的局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善治”阐述了政府和社会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通过社会、政府、公民主体一起管理,实现利益最大化,改变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将单一化的权利转变到多元化管理中,让社会接管公共权力,“善治”喻示国家和社会公民之间的良好合作,意味着管理手段和方式都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看齐。

  2.“善治”基本要素

  善治基本要素要符合公开透明、合理合法,是规范政治权力的基本要求。并且要求政府和公众服从社会秩序,强调政府公正性。善治将公民参与活动视为民主自治原则,善治理念中,要求社会治理中处理的相关事宜要公开透明,突出社会治理为公民提供了更好的公共服务[3]。“善治”是一个将政府权力转到公民的过程,代表了政府社会共同面对管理时产生的责任,实现民主化管理。“善治”包含四个基本要素:第一,合法性与法治,指公民对于社会秩序认同的状态。善治的程度是取决于社会的合法性,最大程度取得社会和公众认同,社会秩序需要法制保障,法治不完善,善治就无法实现。第二,公众深度参与,公民参与的角度是从政治与社会生活两方面来说的。善治的最终实现离不开政府和公民的合作,公民的积极参与和政府的认同都是善治的前提。第三,公开与透明,要能确保公民对于政府的政策和治理信息有知情权,推动公民参与到部分需要参与的决策当中去,起到监督作用,确保公共管理能妥善实施。第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对于民众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政府部门等组合应该面向公众提供优质服务,没有优质服务就不存在善治。善治是社会治理的终极追求,是国家和公民对于公共利益的一种新型合作管理模式。善治理念下,重构治理的中心思想就是“还政于民”,提升社会的自治能力,是重新构建基层治理的基础。

  3.“善治”具体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严密经济体制下,政府扮演着一个全能的角色,为社会资源集中分配,对社会生活实施干预,一切都是政府做主,这样的体制下,管理模式呈现单一性,即垂直线管理,通过行政体系释放权力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当中去,并采取单一性的管理模式,缺少公共群众参与合作。针对这样的模式,善治理念指引要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扩大民众参与量,我们现在要重构的是一个新型的服务型治理模式,是政府和社会其他组织一起构成的治理系统。这个系统不像单位那种垂直线管理,而是自成一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通过与社会政府的协作进行活动。十六大以来,构建服务性质的思想在政府改革中逐渐清晰明了。遵从民意要求,在工作内容、程序上通过公开的方式给社会公民提供便利,有效帮助民众,以基层民生兴利为主,促进社会发展。

  重新审视社区自治,它的重点不在于强调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对抗关系,而是主张多方主体进行合作,特别指对于公共权力、社会组织等之间加强合作,这样看来,社区自治和善治理念不谋而合,目标一致,都追求政府和公民共同协理基层生活。这是政府与公民都需要面临的一种新型互动,能使得公共效益最大化。社区自治就是脱离外部力量的干预,以社区利益为主民主处理社区事务。让社区以一种自我管理、服从、约束的方式来进行发展,符合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向。想要社会建设离公民需求更近,更能满足公民,就要由公民自己民主商议关于自身利益的事宜。在此基础上,不同居民需求的差异性,要采取协商或者调解的方式来解决,让每个人都觉得合情合理,促使社区自治更好地发展。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要从社会自治的问题下手,社区自治发展是基层自治能力的起点,是建设服务型治理模式的基石。

  (二)治理路径

  1.社区自治手段

  在社区自治中,政府有重要作用,其职能的定位合理性决定了社区治理的成败,在社区治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社区公民治理是指公民和政府在管理中各司其职,政府的参与不再是唯一性的力量。如何定位政府角色,首要任务是明确烦杂事务管理时,政府的能力有限,无法干预社会事宜。其次,政府要认识到基层的社会治理已经从原来的单一转向了多元化。包括了一直以来社会管理中的政府本身和其他社会组织,政府不再作为公共服务的唯一供给者。它将社会中的合作力量用来实现行政的高效率,更好履行自身职责。为了完成这个目标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构建新权力关系,使得组织结构更加完善。以往社区权力是由上至下的直接垂直运行,现在需要让其上下走动,通过合作,确立认同目标进而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使政府力量向社会力量进行转变,有助于居民自身职能转变为“社会人”,提高社区管理的能力。第二,培育出第三部门,发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随着经济体制的完善,第三部门主要负责将需求者和帮助者联合在一起,或者直接帮助有需要的人。社区发展要求下,要大力发展第三部门组织,有助于推动社会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第三,调动社区参与者,建造和谐氛围,使得参与者积极性更高,通过社区制度改革,让他们在社区事业中发挥自己的余热。

  2.社会治理手段

  社会治理手段以“管制”为主要手段,侧面强调了政府社会规则的控制和统一化管理。是要求社会治理由简单到复合的多元化转变,所以政府可以运用政治法律等手段,整合社区自治的复合转变,还可以采用多个渠道提供公共服务。推动简单到复合转变遵从如下几点:第一,完善社区各项措施和制度的规范,社区自治离不开法律的保障,规范社区制度。另外还可以提高社会福利,构建发展型社会政策。第二,政府加大公共服务的购买力,这样有利于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和供给水平。经济不同的地区政府职能不同,多数政府购买力不高,购买规模受到限制,对此,应该加快支持基层民众,使得他们参与到公共服务的政策中去,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第三,加快社区工作者自身发展,提升自治能力,高素质的工作者对于社区自治至关重要。第四,文化使社会更加规范,因此积极培养社区自治的文化氛围是很有必要的,对于社会发展有整合功能,推动社区自治发展的过程中,培育文化氛围利于居民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参与精神。

  三、结语

  综合来说,随着社会发展,传统模式的解体是必然的,社区制的形成是基层社会一种全新的变革,基层社会也踏上了重构的模式,对于重构的建设不仅要打破原来的国家与社会的传统关系,还要建立平衡多方利益的机制,科学有效地进行对于权益的保障和调节,总之,社区自治发展能提升基层的自治能力,换个角度来说也是提高公民参与度,重构基层治理模式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晓.基层社会治理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三社联动”实践为例[J].中国人事科学,2020(3):66-72.

  [2]曹海军,刘少博.新时代“党建+城市社区治理创新”:趨势、形态与动力[J].社会科学,2020(3):12-20.

  [3]黄样兴.在大考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N].学习时报,2020-03-02(0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