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414
孙阳阳

  摘 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都是新时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的发展与长期维稳的重要举措,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从政策的内在联系入手,找到更好的实现方法,从而切实推动两种政策切实取得重大突破。事实上,二者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内容上具有交织性,作用具有互通性,二者可有机统一协调推进,要统筹谋划推进人才帮扶向人才振兴转变,外部支持向内生动力增强转变,政府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转变,以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脱贫攻坚是党和国家针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實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旨在通过各项施策以促进我国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基于新时代发展并综合考量历史发展规律和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现实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帮扶农村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全面发展并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二者之间相互依托和协调推进的发展过程,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1]。两项战略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上具有交织性、在作用上具有共通性,如何正确理解两大战略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形成良好的联动效应,对当前和未来我国“三农”工作的改善具有重大影响和重要意义。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必要性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并且指出,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需要不断地加以攻克,因此要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消除贫困为前提。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战略联动极具现实必要性,二者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祖国的发展而具体实施的,都将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作用。而当前正是二者需要共同发力的重要时期,有必要做好两者的协调衔接,二者衔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其目标的统一性,内容的交织性,作用的互通性三个层面。

  (一)目标的一致性

  二者都是从国家层面出发,为实现农村和农民的可持续发展进行重新部署和全面规划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百年发展,从而真正从中长期发展为契机,设定具体的发展目标,并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予以实际的操作。不仅如此,从阶段目标的实现来看,也是如此,不能过于激进,而是要更加地遵循发展的规律徐徐图之,从而采取这样的途径,从而推动脱贫工作能够沿着既定的目标和轨迹进行推进[2]。

  (二)内容的交织性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共通性。二者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走向更加美好的局面,希望农村人口能够生活得越来越好,农民能够更多地自主追求美好的生活。而且二者都是国家性的工程,都同时从国家的层面关心到了质量兴农战略、繁荣兴盛农村文化事业等多个方面的顺利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更多地推动各类脱贫工作相辅相成,形成良性的发展循环。

  (三)作用的互通性

  二者之间的相互推动作用是较为明显的。具体来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是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物质方面的具体保障,从而使得在具体进行振兴举措时,能够拥有足够的实力来予以支撑,从而使得振兴之路变得更加顺畅。而另一方面,振兴之路也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使得脱贫之路更加具有方向感,获得道路方面的保障,使得整个脱贫持久战在作战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游刃有余。二者相互之间形成较为积极的作用力,系统促进脱贫攻坚高质量收官和向纵深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3]。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现实障碍

  二者之间的融合,有利于促进乡村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各项措施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党和国家在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提升二者高质量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部分地区扶贫与防贫职责界定不清、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缺失、扶贫干部与群众的认知偏差等问题,直接影响着脱贫成效的巩固与提升,不利于当下更好地推动乡村地区的发展走向新的局面。

  (一)扶贫与防贫职责界定不清

  当下我们所讲的扶贫也早已不再是绝对化的扶贫工作,而是相对意义上的扶贫,为部分相对较为困难的群众提供帮扶。而扶贫最好的方式并不是直接的经济扶助,而是通过当地整体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扶贫效应,形成较为良性的扶贫。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扶贫的战略是需要在不断变化的情势下予以不断调整的,我们更多地是要向着防止人们发生贫困的方向去努力,这一工作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不仅需要已经脱贫的人们能够有能力保持脱贫状态,同时还需要有本不贫困的人群仍保持富裕状态。唯有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策层面的支持,才能够使得整体的贫困线能够维持,不让老百姓因为社会剧变而被迫变成穷人的事实发生,从而使得扶贫工作真正进入新局面[4]。

  (二)脱贫内生动力缺失

  随着扶贫工作不断推进,我们发现脱贫较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内生动力不足这方面,使得脱贫工作难以继续开展下去。这一问题反映出的真正实质是贫困主体精神方面的贫困。精神贫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分贫困人群主体意识的缺失。广大农民群众认为这一工作的责任主体不在于自身,而是更多的依靠政府的支持与努力,其得到的政策红利和资源都是政府应该为之,脱贫与否都是政府需要进行考虑的事,自己不需要自发地、主动地进行,这种精神贫困使得一系列工作陷入被动的局面。二是贫困人群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自全日制义务教育推广以来,贫困人群并没有得到更好的教育。客观上是贫困人群所在地,往往是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教育资源贫瘠,基础教育设施难以保障,更谈不上优质师资;主观上是部分贫困人群觉得读书是浪费时间,很多贫困人口不愿意为其教育买单[5]。

  (三)扶贫干部与群众的认知偏差

  由于脱贫成效的巩固并未像脱贫攻坚时候那样严格的程序和检查,一些扶贫领导干部和群众对脱贫前后的态度和认识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一些干部和农民认为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不会出现任何返贫的情况,对脱贫攻坚成效的巩固与提升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的思想和心理上忽视了脱贫攻坚成效的巩固与提升。二是存在特殊的侥幸心理。认为脱贫攻坚已完成,领导不会再有频繁的检查或抽查,或许很难会抽到自己所在部门,因此消极对待脱贫攻坚成效的持续性发挥。

  三、基于乡村振兴的脱贫攻坚提升策略:实现三转变

  “三农”问题的解决牵动着亿万人的心,也是我们党和国家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国家提出的两种政策需要相互促进,形成良性的发展效应。从短期来看,脱贫攻坚可以确保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于2020年底实现全体脱贫,从长远来看,是以高质量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因此要把乡村振兴的思想、原则与方法融入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又要在实践中总结,并且形成符合实际的方法论。具体来说,为了更好地推动二者的顺利衔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包括人才帮扶向人才振兴转变、外部支持向内生动力增强转变、政府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转变。

  (一)人才储备:人才帮扶向人才振兴转变

  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人。我国扶贫的经验之一,是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后备人才,其机理在于始终坚持在脱贫攻坚这个“炼钢炉”中锻造人才,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包括领导干部和基层人员。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第一是领导干部层面。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阶段,要注重实施脱贫攻坚领导干部提拔晋升、国家公务人员录用的待遇优惠政策,用待遇和政策吸引扶贫干部,增强扶贫队伍的积极性。第二是基层人员层面。构建基层人员选用制度,贫困地区绩效优秀的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等可享受职位升迁、薪酬优厚等多种方式来予以嘉奖,取得突出贡献的人才还可以被举荐到更为重要的岗位上去,从而为祖国的事业输送优质血液。第三是国家政策层面。党和國家要建立扶贫向扶智转变制度。希望通过持续开展的各类培训和后续教育活动,更好地提升贫困地区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实现自身的更好发展,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良性发展[6]。

  (二)思想奠基:外部支持向内生动力增强转变

  目前脱贫攻坚已取得显著成效,大多数贫困地区实现物质脱贫,但更加需要注意的是,精神贫困高于物质贫困,而精神贫困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激发人们的内生动力,从而才能使得这一工作取得较大的突破。一是增强对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的激发。俗话说扶贫先扶志,积极培育人们艰苦奋斗,追求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同时,要让农民积极参与到开展的各项事务中来,在参与过程中自由发挥自己的决策权与监督权,提高农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7]。二是增强乡村社区内在发展动力。乡村社区是基层管理的基本组织,也是脱贫攻坚的基本单元。在扶贫干部、驻村干部等外部人员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村干部的培养和锻炼,发挥本地区村干部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提高乡村自治能力,进而强化本地社区的自治能力。三是正确认识政府和群众的关系。在政府工作具体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和广大群众之间的关系,更多地激发起群众加入脱贫的积极性,让群众认识到脱贫工作带来的长远效益以及对整个农村地区带来的发展的红利,并带领更多的身边人投身其中,形成良好的效应。

  (三)资源供给:政府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转变

  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政府集中调配资源起了关键作用,而往后需要更多地注重市场的重要性。一是要进一步加强资源的流动性。完善农村承包制度,健全土地规范制度,并积极推进贫困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提升区域范围内能够实现的效益值,激发市场的益贫性功能。通过拓展贫困人员活动空间,拓宽就业途径,让贫困人口更多地参与市场,从而获得初次分配的份额。二是加强市场对各产业的带动作用。对于产业创新,要充分考虑市场消费者对农产品个性化、多样化、功能化的需求,挖掘极具特色的优势资源,建设具有稳定收益的产业,从而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8]。

  四、结语

  从二者之间的关系来说,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地区的长远发展,需要更加倾注心力于二者之间的相互衔接上。要实现农村脱贫攻坚取得全胜,需要真正建立起较为健全的乡村振兴战略长效机制,从而推动农村和农民能够因此真正获益,使得农民的生活因此取得质的突破,实现更为喜人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肖全俊.成效与问题:产业扶贫助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枝江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为例[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3):2-3.

  [2]尉成辉.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N].经济日报,2020-01-13(011).

  [3]卢珍平,韩斌.甘肃省临夏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2019,36(12):93,95.

  [4]李晓冰.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基本原则和实践思维[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8):20.

  [5]杨世伟.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有机衔接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19(6):49-52.

  [6]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乡村振兴引领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 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J].领导决策信息,2018(30):4-5.

  [7]邓小海.架起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桥梁[N].贵州日报,2018-11-06(011).

  [8]闫丽华.试析如何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J].法制博览,2019(10):253-25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