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强社区治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充分应用,实现社区治理模式从管理到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治理的转型。
关键词:“互联网+”;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进步,相应的社会治理模式也在发生着转变。作为社会最小有机体的社区是优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的不可忽视的部分。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难以满足人民要求。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提出,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一、研究现状
目前,“互联网+”在社区治理方面已有不少探讨,如“互联网+”对治理模式的影响,智慧社区的建设,以“互联网+”为依托建设治理平台等。王兵和杨淑清认为互联网时代是当今中国发展的趋势,应将互联网技术与治理相结合,利用互联网平台,提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增加参加治理的途径,简化工作流程,加速信息交流,实现治理模式的转变。欧伟强以上海普陀区平江社区为例,具体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治理创新的方式和途径,指出依托互联网优势打造治理平台可以更好地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宋煜归纳分析了智慧社区的发展环境、关键性问题等,提出社会服务是智慧社区发展的基石,坚持“让智慧融入治理,让治理体现智慧”的发展观。赵金先、陈涛和蒋克洁对目前城市社区治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居民参与度不高、信息不对称、居委会行政化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协同治理模式,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力量。
二、社区治理与“互联网+”
(一)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可以被定义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增强社区凝聚力,增进社区成员社会福利,推进社区发展进步的过程。
治理主体是多元化的。为实现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增进居民福祉,实现社区公平正义,增强社区凝聚力等社区治理的目标,社区治理由政府主导向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治理转型。同时对参与途径、参与程度及治理过程的透明性、公正性等都提出了要求。社区治理不仅要求完成目标,更重视治理过程,关注如何解决问题。同时,社区治理又区别于政府行政管理,权力运行方式并非单一、自上而下的,更多是通过协商合作、协同互助等来实现治理的目的。这些特质决定了社区治理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决定了更好的实现社区治理需要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整合社区内外资源。
目前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居民参与度不高,原因主要在于居民参与意识有待提升和社区现有参与途径少、便捷程度不高;另一方面是信息的不对称,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相比,社区自治组织和居民难以获得同等信息,并在信息获取时间上有所延迟。同时,居民对事件的反馈也较难第一时间被社区获得并给出回应。信息获取的不对等和沟通反馈的及时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的制定和社区多元主体协商治理的实现。
(二)互联网
“互联网+”的基本架构由“云”“网”“端”三部分构成。其中,“云”指云计算及基础设施与资源,是数据储存和处理的平台。“网”指局域网、移动互联网等,改变了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联系方式。“端”可分为软件终端和硬件终端。软件终端指APP、网页等,硬件终端指计算机、手机、智慧终端等。“云”“网”“端”三者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整体。从三者的发展来看,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计算机、手机等终端的更新迭代,云的出现及云计算的發展又推动网络的提升和智能化。这三者作为“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在“互联网+”这一背景下同样适用。
(三)“互联网+”社区治理
互联网技术较强的可移植性为其与社区治理的结合提供了可能,为社区治理新模式指出了一定的方向。结合社区治理来看,“云”对应社区治理需要和涉及的各种数据。通过“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互联网平台对可程式化的日常事务进行自动处理,同时,对需要人工处理的事务进行初步的分类,转给相关机构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现有行政服务中心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办公自动化和网上审批等途径此部分设想已得到初步实现。“网”解决社区治理中的各种信息传递、信息交互等问题,缩短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信息的时效性。“端”作为“云”和“网”的载体,在社区治理中既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履行责任的工具,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信息交流的工具,也是多元治理主体沟通的重要载体。
三、“互联网+”时代社区治理模式
(一)转变治理思路,创新治理方式
社区治理的本质是对社区居民的服务。要建设服务型社区,就必须树立服务理念,从需求出发解决实际问题。“互联网+”提高了社区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并作出调整的可能。利用互联网平台,社区可实现信息发布、获取、处理和应用的便捷化、智能化和互动化。针对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结合社区工作内容及现有条件、发展方向等综合考量,从而建立精细化的社区服务,做到资源整合,提升治理效益。
(二)构建互联网平台
对于社区来说,耗费大量资源搭建互联网平台是不现实也不必要的,可基于现有资源,进一步细化。社区治理互联网平台多借助微信平台进行,党群服务中心和社区自治组织可借助公众号这一平台进行信息即时发布。同时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这一开发及维护成本较低的途径进一步搭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另外,党群服务中心可参与政府统一建设的互联网治理平台,如现有的大数据中心等,从数据层面更好地反馈社区存在问题。
(三)“互联网+”社区治理的优势
1.简化工作流程
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空壁垒,呈现去割裂化、资源整合化的态势。在这一背景下,社区治理逐步打破时空的限制,向去边界化、资源聚合发展。相关部门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来简化自身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以行政审批为例,社区作为上级审批窗口的延伸,在数据互通的基础上,开放一站式办理窗口,设立自助办理机器,同时开放网上办理业务,简化工作流程,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2.激发群众活力
与传统社区治理模式相比,“互联网+”社区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社区活动的推广效率,降低群众参与的难度。同时,群众的意见也可得到更迅速的反馈,如通过相关政务网站问答专区及公众号留言互动区,群众意见可较快曝光并得到回应。
“互联网+”社区治理模式使得群众参与社区活动完整过程成为现实。无论是前期的宣传策划,中期的具体组织,还是后期的相关反馈,群众均可通过互联网平台便捷参与,从而有效提升群众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感,激发群众活力。
(三)加强社会监督
互联网开放化的特质为社会监督的落实与发展开辟了新的渠道。政务公开平台为群众提供了信息获取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权;留言平台的启用为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提供了便捷途径。政务微博、公众号的使用进一步扩充了社会监督的渠道,降低参与门槛。信息获取方面的畅通和意见反馈的便捷均得到提升和保障,可进一步激发并保持群众参与治理的热情,从而加强社会监督,促进社区治理共享共建共治局面的达成。
四、“互联网+”社区治理发展方向
互联网治理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政府如何应用互联网进行社会治理,多方主体如何借助互联网进一步参与社会治理,都是急需探讨的问题。对于社区治理而言,首先基层自治组织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从群众的需求出发做好服务;居民群众要树立参与的理念,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积极参与相关治理工作。其次,社区可借助互联网突破传统治理模式,充分了解群众需求,提高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目前我国“互联网+”社区治理还处于初级阶段,社区应根据自身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建设符合自身需求的互联网+平台。同时,在对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中,应注意数据的保密工作,避免侵犯隐私权,提升平台公信力,搭建好协商治理的平台。
随着相关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互联网+”相关技术与社区治理的结合将日臻紧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社区,为居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这一愿景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喜富,陈肖然.智慧社区——物联网时代的未来家园[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2]王兵,杨淑清.浅谈“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转型新路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9(1):70.
[3]王玥.“互联网+”背景下的社区治理实践与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2):191-192.
[4]欧伟强.“互联网+”背景下上海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的探索——以普陀区平江社区“自治家园”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5):140-142.
[5]赵金先,陈涛,蒋克洁.“互联网+”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初探[J].中国储运,2017(5):103-105.
[6]王传宝,滕瀚.互联网治理挑战及对策探析[J].社会治理,2018(3):48-55.
[7]黄璜,袁嘉炜.智慧城市的政策分析:过程、信念与政策设计[J].电子政务,2014(1):23-33.
[8]宋煜.社区治理视角下的智慧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电子商务,2015(6):83-9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