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日语カ行、タ行、パ行不送气音的教学探索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764
符小军

  摘 要:日语カ行、タ行、パ行的发音存在有气音和无气音两种情况,不过即使没有掌握无气音发音,也不会影响语义。汉语送气音与不送气音会引起语义变化。日语存在ガ行、ダ行、バ行浊音,我国的日语学习者极易混淆无气音与浊音。因此有的日语教师或因知识缺乏或有意回避了这个难点,导致学生日语语调偏离日语发音标准,听来极具违和感。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积极利用教材的配套音频,频繁使用听写法教学,或者开设日语听写课程,就可以为克服这个发音难点。

  关键词:日语教学;日语无气音;日语浊音;听写法

  一、日语和汉语有气音与无气音的概念

  汉语普通话发音存在“送气”和“不送气”现象。送气音也被称为吐气音,发音时呼出气流较强,有p、t、k、c、ch、q等。如果它们发音时“不送气”,就会变成语义改变的b、d、g、z、zh、j等。这一发音习惯导致我国的日语学习者存在对日语カ行、タ行、パ行两种发音的认识误区。

  日语发音“送气”和“不送气”现象,在日语教学上被称为“有気音(ゆうきおん)”“無気音(むきおん)”。为作出区别,本文日语语音采用有气音和无气音的概念提法,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只用于阐述汉语语音。日语无气音之所以存在,是因为カ行、タ行、パ行假名不在单词首位时发无气音更顺畅、听来也更柔和。

  日本三省堂的《大辞林(第三版)》对无气音的解释为“むきおん(無気音)閉鎖を開放する際に、気息を伴わない子音。例えば、日本語ではシカ(鹿)のカが無気音であるのに対し、語頭に立つカタ(肩)のカは有気音となる”,它解释无气音是爆破音发音时不伴随气息,并给出了“シカ”和“カタ”两个例子。两个例词中都有“カ”这个假名,但由于在单词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前一个不在词首,发音时不伴随气息,为无气音;后一个位于词首,发音时伴随较强的气息呼出,为有气音。三省堂《大辞林(第三版)》对有气音的解释为“中国語、朝鮮語などでは有気無気を区別するが、日本語では、沖縄方言の一部を除き、一般にはその区別がない”,它解释说,汉语和韩语中也有有气音和无气音,但却会导致语义不同,而在日语中,除了冲绳等地的个别方言,并不会导致语义不同。

  二、被忽视的日语无气音

  日语中还有浊音ガ行、ダ行、バ行的概念。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会有意识地忽视或索性丢弃カ行、タ行、パ行的无气音,重要原因就是汉语母语学习者难以区分浊音和无气音。汉语普通话发音只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这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会把カ行、タ行、パ行假名的无气音与ガ行、ダ行、バ行假名相混。事实上,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印证了学生会把无气音发成浊音。为避免混淆,师生双方都心照不宣地干脆把所有无气音发音成有气音。

  张云驹的调查表明,国内目前正使用的阐述有气音和无气音的正规日语教材无几,真正了解有气音和无气音的教师大约只占60%,授课时讲授有气音与无气音知识者仅约40%。由此可知,虽然过半数的日语教师有相关知识,但是受教材内容、课程以及固有授课模式制约,教师会有意或无意地回避基本的日语发音概念。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一般都开设一定数量的专业课程,如日语精读、日语写作、日语会话、日语泛听、日语泛读、日语翻译等。这些课程分别对应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了许多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但从毕业生、日语教学的自媒体都可以发现很多忽视、丢弃日语无气音的现象,尽管不会造成歧义,但这种僵硬的口音显得很不自然、充满违和感,影响进一步的深入交流,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方法。

  三、频繁运用听写法,积极面对日语无气音

  随着教材音频制作水平的提高,绝大部分日语教材的配套音频几乎能完美地展现日语的有气音和无气音。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日语教师获取日本原版优秀音频、视频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值得教师认真探索的就是如何积极、有效、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笔者基于教学实践认为,在日语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频繁运用日语听写法、开设日语听写课程等,可有效解决无气音被忽视甚至丢弃的问题。

  在我国的语文教学、英语教学中,听写法应用非常普遍,效果也十分显著,这表明听写法在日语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在听力考核比例高达50%的实用日本语鉴定考试(J.TEST考试)进入中国后,特别是日语能力试验把听力比例由四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一后,听力教学格外受到重视,并掀起了听力教学改革潮流,高校日语专业不乏开设日语听写课程者。

  除开设听写课程、实施听寫法,笔者认为,教师要具有解决无气音被忽视甚至丢弃这一问题的意识,并在选择相应课程的教材阶段就要考虑所选的教材是否有完美的配套音频。

  运用听写法与否,能决定学生是用耳朵学习还是用眼睛学习的差别:

  富士山を見タことがあるんですカ。

  这句话的语义为“你看过相扑吗?”(相扑为一种日本传统的体育比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先教生词,再解说语法,最后讲解翻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几乎完全依赖眼睛输入信息,即使教师发音完美,若学生对句子中的无气音并无深入认识,依旧很容易被忽略句中“タ”“と”“カ”的无气音发音。

  同样是这个句子,如果教师采用听写教学法,首先给出音频,然后根据情况解释“すもう”这样的单词和语法,最后让学生听写完整的句子(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听的是音频,教师对自己的发音即使充分自信也不要自己朗读)。这时,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会写成错误句子:

  富士山を見ダこどがあるんですガ。

  本来应该是无气音的三个假名,被听成了“有声音”,句子含义变得不可理喻。由于教学和教材的误导,学生认为“タ”“と”与“カ”只有一种有气音的发音方式。

  上述句子中“ダ”的错误可以通过语法规则解释,“ど”是单词的问题,但是“ガ”就会让句子含义发生变化。如果句中本来是“ガ”,那就应该读鼻浊音,根本不应该被听成“カ”。这又是另一个ガ行假名发音的课题,在此不作展开。

  因此,高校应该开设日语听写课程,让学生认识到有气音、无气音的区别。如果日语相关课程授课都能采用配套音频,巧妙运用听写法,在长期的、反复的音频听觉刺激下,学生的大脑活动就会逐渐由眼睛获取信息切换为由耳朵获取信息,进而意识到发音问题、改变日常错误发音,促使发音趋于完美。事实上,中日交流的深入使得日语教材制作趋于专业化,音频录制水平早已今非昔比,现在的日语教材几乎都配有优质音频。如果高校能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一贯使用配套音频长期对学生进行听写训练,日语无气音问题就会及时被学生发现并解决,“聋哑日语”现象自然就会被逐渐消灭。但目前依然有个别教材的配套音频制作粗糙,频繁出现无气音读成有气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学经验丰富的日语教师谨慎选用教材。

  四、结语

  日语中的カ行、タ行、パ行假名之所以存在有气音和无气音的发音区别,是因为其受所在位置影响。我国的日语学习者受母语影响,经常把无气音发成有气音,不仅听来生硬,而且会导致语法、词汇、含义上的误解。若教师对此置之不理,让学生自由发展,学力强的学生能正确运用配套音频学习,学力弱的学生则会一步错、步步错。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日语发音问题,并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类问题,期待设立听写课程、使用配套标准音频的听写法成为未来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云驹.日语教学中的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探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9(3):100-102.

  [2]杨卫娥.听写方法在高职日语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2):146-148.

  [3]张贝丽.日语本科教学中听写环节的缺乏及其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6):59-60.

  [4]胡耀民,杨俊杰.日本人所说汉语普通话的口音特点探究[J].中国司法鉴定,2020(2):49-5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