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二孩政策导向下,很多家庭开始计划或已生育二孩。二孩政策下,要保证子女身心成长健康性,还需要从婴幼儿时期便开始着手,其中一个重要关注点就是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这也是保证子女未来成长过程中逐渐良好适应社会,融入集体环境,能够与他人正常交往的重要基础。为实现婴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发展目标,本文将对二孩政策下家庭教养方式对0-3岁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展开探讨。
关键词:二孩政策;家庭教养方式;婴幼儿;社会性发展
家庭教养方式对于婴幼儿及儿童身心成长都是非常关键的,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下,可能导致婴幼儿及儿童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趋势与特征,这也就决定了科学选择家庭教养方式的重要性。在0-3岁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作用也是很大的,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不仅无法促进婴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发展,还可能对其造成严重阻碍,给婴幼儿未来的成长埋下隐患。因此,探索家庭教养方式与婴幼儿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具有很大必要性。
一、加强对0-3岁婴幼儿社会性发展关注的重要意义
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其认识世界,接触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婴幼儿成长的必经环节,其包含自我意识与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同伴接纳、自我接纳、自我控制等多个方面内容,良好的社会性发展能够帮助婴幼儿更好的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应对社会交往,这些将能够为婴幼儿外来良好的价值观构建和健全人格成长奠定基础。相对的,如果婴幼儿社会性发展出现问题或障碍,这可能导致其成长过程中出现认知偏差,社会适应性较差,过于内向、孤僻,或自我为中心,不能与他人融洽交流,在未来进入学校或社会后,很容易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影响其长期的发展。
0-3岁阶段是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基础阶段,同时这一阶段由于婴幼儿年龄较小,我国很多家庭都只关注婴幼儿的身体健康性,而容易忽视其心理发展的需求,这就导致在我国这一阶段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从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来看,这样的忽视显然是不利于婴幼儿未来身心健康成长的,这也是一些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这样的现状,在当前阶段我国家庭还应当尽快提高对婴幼儿心理成长的重视,加强对0-3岁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注,为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良好适应社会环境走好第一步。
二、二孩政策下0-3岁婴幼儿社会性发展受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情况
(一)溺爱型教养方式对0-3岁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父母对于孩子大多有着深厚的爱意,而这种爱意也常常表现在行动上,部分家庭中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对于孩子的爱意表达缺少度的控制,常导致过分溺爱,具体表现为以孩子为中心,满足一切需求,对其百依百顺,进而造成孩子的娇生惯养,这就是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过度宠爱孩子,对于0-3岁婴幼儿而言,大多数家庭都可能认为婴幼儿年龄较小,不懂事,且害怕孩子哭闹、生气等影响健康,而采取溺爱型的教养方式。这对于0-3岁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将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如过度溺爱会导致婴幼儿从年龄较小时就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家庭环境中只关注自己的需要,忽视他人的感受,任性自私,不讲道理,这些可能会对其未来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造成阻碍。
(二)专制型教养方式对0-3岁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一些家庭中家長在对孩子的教养过程中,较为注重管教约束,他们同样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但采取的对待策略更加倾向于约束性策略,即通过制定规矩和严格管教,让孩子始终听从自己的命令,由自己的判断决定孩子的行为方式,控制孩子的成长方向,这就出现了突出家长权威的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近年来,大多数家庭对于0-3岁婴幼儿并不会采取过多的强制约束,但也有一些家庭的家长,在婴幼儿2-3岁时,会对婴幼儿的行为进行较严格的管束,一旦婴幼儿犯错,就会加以指责、责骂甚至轻度体罚,有些家长还会采取冷处理方式,在婴幼儿犯错后以冰冷态度对待,这样的惩罚方式都会影响到婴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专制型教养方式下,婴幼儿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心理脆弱敏感或情感淡漠、焦躁易怒、不快乐等负面问题,在与他人接触中缺乏自信和互信,不易建立良好关系,还可能变得孤僻怯懦,影响婴幼儿未来正常的社会融入。
(三)民主型教养方式对0-3岁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一些家长在婴幼儿年龄较小时,能够懂得尊重婴幼儿,平等地将婴幼儿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看待,并能够在表达爱意时控制好自己,在与婴幼儿的交流互动中,能够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在明确基本原则前提下,给婴幼儿讲明道理,并给与婴幼儿表达自己思想、意愿的空间,给予其足够的尊重。对于婴幼儿的要求,家长可以根据其合理性予以满足或拒绝。在家庭关系中,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是相互平等,而各自独立的。这种就是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在民主型教养方式下,能够帮助0-3岁婴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正确认识自我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对于保持婴幼儿个体独立性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婴幼儿还能够从父母身上学习到平等、尊重与理解,这些将能够为婴幼儿未来的社会性发展提供基本的价值出发点,婴幼儿带着这种意识再与他人交往,将更容易得到他人认可,并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
三、科学进行家庭教养实现婴幼儿良好社会性发展的建议
(一)避免对婴幼儿的过度保护或溺爱
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对于0-3岁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具有很大危害的,因此,在家庭教养过程中,家长首先就要避免对婴幼儿的过度保护或溺爱。家长应当明确溺爱对于婴幼儿成长的不利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看待婴幼儿在家庭中的位置。0-3岁婴幼儿,由于年龄小,家长应当做好必要的生活照顾和健康保护,但当婴幼儿可以表达自己诉求后,家长则应当能够正确甄别婴幼儿所提要求的合理性,对于婴幼儿不合理要求,应予以拒绝,对于婴幼儿的哭闹,应当通过耐心引导让婴幼儿了解被拒绝的理由,避免婴幼儿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防止其对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二)合理运用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
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是相对较为有利于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种教养方式,针对0-3岁婴幼儿,家长应当尽量选择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具体应用中,家长要注重与婴幼儿之间交流的民主性,对于2-3岁婴幼儿而言,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家长这是应当在保证婴幼儿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婴幼儿一定的独立自主活动空间,但要求婴幼儿在家长允许范围内活动。在对婴幼儿提出要求时,应当以平等的态度进行沟通,避免一味依靠家长权威对婴幼儿进行强制要求,允许婴幼儿在能够给出合理理由情况下,对家长的要求表示拒绝,家长也要在讲明道理的情况下,对婴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予以明确拒绝。要让婴幼儿以家庭成员身份,参与一些家庭劳动,如要求2-3岁婴幼儿自己收拾玩具,或帮助父母取一些较轻且没有危险的物品,培养婴幼儿的参与意识,并要及时给予鼓励。此外,要让婴幼儿明确自身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了解一些不当行为、语言可能造成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恶化,帮助婴幼儿形成关注他人和自我行为管理的意识,促进婴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发展。
(三)注重家长积极榜样作用的发挥
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模仿,而婴幼儿模仿的首要对象则是父母,因而父母的行为方式、语言以及家庭成员间的相处方式和相互关系,都会对婴幼儿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在婴幼儿0-3岁阶段,家长就应当明确自身行为与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进而对自身行为、语言等方面进行约束,为婴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家庭成员之间要注重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氛围,让婴幼兒从家长身上学习积极的经验,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为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正确引导。
参考文献:
[1]孙萍,曲云霞,张策,张红.母亲心理状态和家庭结构对幼儿社会性情绪发展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4):286-290.
[2]赵丹婷.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9(46):196.
[3]张艳.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好家长,2017(06):88-89.
[4]郑瑾.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新课程(小学),2015(5):164-165
[5]龙扬扬,陈静巧.3~5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状况及家庭教养方式和陪伴的影响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6(9):2-7.
[6]徐慧,张建新,张梅玲.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17(4):174-176,193
[7]王玉娇,李海君.二孩政策下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分析[J].科技视界,2019(1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