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路径探讨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7207
金德明

  摘 要:基层党建工作是高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和基石,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注入“新血液”的重要使命,在新时代下如何契合新形势,是高校党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命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高校基层党建保持活力的法宝。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基层党建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拓展更多路径,才能促进基层党组织向更高层次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基层党建创新;基本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部署。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和完善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进学校党建工作创新,切实履行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使命担当。而要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着眼于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用新的思维和视角来评价当前的新情况、新问题,用改革精神、时代精神探讨如何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

  一、高校基层党建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迫切要求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创新,使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健全而充满活力,整个高校党的组织才能坚强有力、朝气蓬勃,才能更好地发挥推动发展、服务师生的作用。新形势、新挑战要求我们创新,以适应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的需要。

  (二)实现凝聚人心、集聚信心的必然选择

  “凝聚人心”就是要進一步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把党员群众的心思和精力凝聚起来;“集聚信心”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群众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坚定对未来的信心。如何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凝人心、聚人力”的坚强堡垒,如何做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课题。只有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作用,使普通党员全身心投入到党组织的活动之中、投入到高校事业的改革和建设之中,才能实现“凝聚人心、集聚信心”的工作目标。

  (三)激发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重要保障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的活力是党组织活力的重要源泉。党的基层组织负责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组织党员学习,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党要管党,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改变“个别党员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的现状。只有进行基层党建创新,才能激发广大党员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二、高校基层党建创新的基本路径

  (一)理论创新

  一是创新学习内容,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及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基础,党性修养是升华,是一个逐步提升、动态的发展过程。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要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本色,加强作风修养。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是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理论创新的目标和指南。

  二是创新学习形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通过专题讲座、学习论坛、读书沙龙、参观考察等方式,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以“微党课”、云视频、座谈会等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开展“读一本好书”、论文征集和交流、撰写学习心得、主题党日、“我身边的共产党员”等活动,不断创新学习形式,提高学习效果。

  三是创新学习机制。一是学习制度。建立健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党组织集体学习、领导班子定期务虚等制度,明确学习时间、内容、目标、考勤、交流等要求。二是培训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全员的理论学习制度,包括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基层党员轮训、个人自学等。三是调研制度。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研究,结合本职工作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或心得体会。四是监督检查制度。加大对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的督促检查,严格对党员领导干部在职自学和脱产培训的考核。

  (二)管理创新

  一是加强支部民主集中制建设。进一步贯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班子议事和决策机制,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明确规定议事和决策的形式,推行重大决策票决制,建立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

  二是加强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切实把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懂党务的人选拔到支部书记队伍中来。加大对支部书记培训的力度,强化“一岗双责”意识,增强党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健全对支部书记的考核管理制度,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三是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根据高校中党员比例大、青年党员多、文化程度高、积极性强的特点,提高参与度,确保党员的知情权、选举权、监督权。创新管理方法,严格“三会一课”制度,使每个党员都纳入有效管理、参加组织活动、得到组织关怀、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推进党务公开,重点包括党支部工作目标、决策内容和程序、民主评议、组织生活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等内容。进一步拓宽意见表达渠道,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

  (三)工作方式创新

  一是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推进党内激励。在基层支部中开展争创“五好”支部活动,加大评选表彰力度,对在重大活动和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党支部和党员进行嘉奖,探索“党内评选表彰”与“行政评选表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党员示范岗、先锋岗评选活动,推进“党员亮身份”,推行党员承诺制,展现良好形象,强化党员意识。

  二是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加强活动阵地建设,设立党员活动室。开展谈心活动,支部书记做到谈话全覆盖,随时了解情况。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畅谈党史等活动,使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宗旨。

  三是以党建带动群团组织工作。发挥以党建工作统筹工会、团委工作的作用,支持其在各自领域发挥优势。将解决实际问题与建立人文关怀长效机制相结合,邀请专业机构对干部职工进行测评,加强心理疏导;发挥团组织的作用,为青年师生的专业成长、素质拓展等提供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做好帮扶济困,为群众做实事、解难题,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向心力。

  三、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创新需注意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党建创新要从实际出发。

  创新是一种手段,旨在创造能够有效研究和解决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必须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去寻求创新,必须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作为衡量标准。基层党建创新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客观分析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探寻问题实质和解决方法。要实事求是的创新,决不能过分标新立异、做表面文章,不能片面追求形式新颖。

  (二)基层党建创新要做好继承完善

  创新不能否定一切,也不能割断历史,而是对过去的一种扬弃、一种升华。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例如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评选、双带头人制度等,被证明是行之有效、深受广大党员群众欢迎的,要继续发扬完善,完善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对其他的党建创新项目,也要由实践来检验,有效的继续进行、及时推广;失败的要坚决摒弃、从头再来。

  (三)基层党建创新要更加关注“细节”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以往,很多同志在基层党建创新中习惯于贪大求全,或者满足于务虚,却很少有“于细微处见精神”的细心和耐心。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可谓不细、不严、不实,但往往说在口上,定在纸上,钉在墙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现代公共管理非常强调执行力,就是在好的方针政策基础上如何做到位。在基层党建创新工作中我们更应该强调把细节做到位,确保执行力不存在问题。只有更加关注“细节”,把握住细微的变化规律,才能取得有效的创新。

  高校基层党建创新对于高校发展意义重大,尤其在人才培养方面更要持续加强和改进,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要以更多的智慧,因地制宜地结合学校特点,找出最适合的创新路径,从而有效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质量,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聪林,蒲清平.伟大工程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的新矛盾与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21-24.

  [2]黄海波.高校基层党建创新的基本路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7(20):10-11.

  [3]邹静思.习近平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創新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1):1-2.

  [4]宋辉,廉欢,张良.新时代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创新[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10):61-6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