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养老产业市场出现鱼龙混杂的迹象,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基于“互联网+”城镇社区智慧养老平台展开研究。该养老模式可以有效利用大数据,借鉴现有的平台经验基础上,对传统养老服务体系的一次巨大创新,通过医养结合的方式应对老龄化问题,是智慧养老行业体系的一次新的重大变革。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医养结合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据统计,2019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中国人口老龄化增速世界第一。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也突飞猛进,但人均占比少,同样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难题,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道阻力。预计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国家,2050年,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30%。传统的养老行业已经无法满足我国老龄化的需求,为此依托“互联网+城镇社区智慧养老”这一模式创新,来缓解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
二、“互联网+城鎮社区智慧养老”体系研究思路
(一)平台建设
“互联网+城镇社区智慧养老”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围绕城镇社区中老人的生活起居、安全保障、医疗卫生、康复保健、休闲娱乐等方面支持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该项目在政府支持下,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医疗机构为保障,形成医养结合机制。借助城镇社区平台,以家庭和社区组织为依托,将现实中老年人的需求,通过网络上传至服务平台,通过信息整理,进行相关养老资源合理的整合配置,构建起城镇社区智慧养老体系来满足老年人物质、精神的双重需求,缓解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
(二)技术应用
互联网+城镇社区智慧养老平台,在云计算基础上,利用养老服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性大数据的分析。通过安装一款智慧养老app与线下生命体征监测硬件,借鉴市面上的移动式、便携式、穿戴式、植入式四种形态设备的功能客观测量和分析,实现对体征,健康等多种指标的监测,充分展开与医院等医疗机构合作,以医疗机构为保障,形成医养结合机制。利用体检一体机将所采集到的老人健康数据传至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并与家属端、医护端进行共享,实现全方位照护监测。为使用者提供安全、可靠、及时和准确的健康信息,为老人设计个性化的饮食、运动服务方案,为医生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和治疗依据。
(三)服务体系
医疗机构是互联网+智慧养老的根本保障,智慧养老需要拓展至医疗领域,利用最新科技,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救助。智慧养老模式的原理是利用互联网、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各类传感器终端和计算机网络的无缝连接。在城镇社区与互网络平台健康云计算平台联合监测老人的身体各项指标,并与医院安排定期体检项目。社区工作人员在设备上远程查看家用设备检测的结果,健康云计算平台及时反馈给医生,就能做到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当医生发现老人身体存在问题时,安排老人检查,医院检查结果的信息通过健康云计算平台传送到健康分析建议报告上,社区工作人员根据报告制定更切合老人身体情况的健康服务,这一系列产生的费用将由平台远程支付到医院养老云服务运行支撑平台,养老云服务运营平台等方面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信息化平台。
三、养老行业市场规模与预测
(一)行业历史与前景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调整的速度不断加快,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催生着老龄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养老基础设施薄弱、养老资源地区供给不均等问题逐步显现,近几年全国大部分省、市、县(区)政府陆续开展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主要通过合作共建、购买服务的方式,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搭建各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互联网技术实现服务组合成为了创新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一大有效途径。智慧养老是未来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在当今医养结合的条件下,该模式也将是未来的“朝阳产业”。
(二)市场增长趋势
老龄化及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市场,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普及应用,新兴的智慧养老服务方式将逐渐被更多老年人所接受,老年消费市场也呈现出上升趋势,据统计分析预测,到2020年老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3 000亿元,2030年达到86 000亿元,2040年将高达175 000亿元。此外,据相关数据显示,12~14年后养老产业将有望取代房地产业,进而发展成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预计到第二次人口老龄化高峰即2022年时,我国的老龄产业潜力将高达100万亿元。
四、智慧养老体系发展的困境
(一)供给不足
当前我国处于老龄化快速增加阶段,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但是智慧养老产业的供给远远赶不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养老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仅仅是依靠政府投入,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市场机制不够健全,远远不能够满足养老产业发展的需求。智慧养老产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导致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迟滞不前。
(二)老年人学习能力的障碍
互联网+城镇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智能化程度较高,对老年人的接受程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这就使大部分老年人对智慧养老平台的操作不够理解,智慧养老的推进仍然需要很长时间。
(三)城乡发展的差异
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但不同地域之间发展差异较大,发达地区的老年人更容易接受新型的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而贫穷地区的老年人更加趋向于传统养老体系,如养老院。因此智慧养老体系的构建还需要慢慢培养。
(四)高质量人才缺乏
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构建智慧养老平台必然需要一大批专业从事养老产业的人才,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满意的健康服务。但是由于智慧养老属于新兴的产业,绝大多数养老机构缺乏高质量从事智慧养老的技术人才,脱离了人才的行业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此外一部分高校缺乏对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导致社会上人才缺乏严重,成为制约智慧养老体系发展的重要的现实困境。
五、推动智慧养老平台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调整供需结构
针对我国当前智慧养老行业出现的供需矛盾,迫切需要供给侧改革。根据各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老年人对养老多样化,专门化集约化,特色化的需求,调整对养老产业的投入力度。同时淘汰落后的,质量不佳,低效率的养老产业,大力引导发展良好的智慧养老产业,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通过精准调查,利用有效供给,满足当前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
(二)政策落实
以政府力量为主导,制定积极的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计划,形成自上而下的机制,加强与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的合作,建好互联网+城镇社区智慧养老平台,形成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新模式,扩大养老基础设施和养老服务建设。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明确投资的方向,向社会征集筹备养老专项基金,资金来源公开透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设立专门机构监管,从中获得融资用于养老产业的发展。
(三)提高老年人的信息水平
智慧养老体系的构建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群体的实际需求,做好一定的调研。可通过向全社会征集志愿者,向老年人宣传,讲解,传达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观念,指导老年人如何操作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确保老年人在使用智能平台期间个人信息不被泄露,保护好个人隐私。
(四)高质量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银发浪潮”的发展,专业的养老人员在未来呈现很大的需求,各类高等院校将开设专门的智慧养老方面的专业,培育大量人才,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办学。通过实践检验人才是否为高质量的标准,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祖国的未来培育一批优秀的新兴力量。
六、结语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养老问题,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智慧养老,将大大提高养老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互联网+城镇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对促进智慧养老体系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姚建铨.医养结合智慧养老[J].民主与科学,2015(3):9-11.
[2]李卿.智慧养老将成为重要支柱产业[J].经济,2018(8):104-105.
[3]张博.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困境与出路——基于有效供给视角[J].兰州学刊,2019(11):179-188.
[4]王平,刘华.基于标准体系的规范化智慧养老平台建设[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9(6):16-19,83.
[5]董腾超,张鲁刚,王丛聪.基于SWOT分析我国智慧养老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智能城市,2017,3(2):46-49.
[6]张蓉.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4):269-270.
[7]吳燕.“互联网+智慧养老”发展之路[J].人民论坛,2019(13):76-77.
[8]沈兴山.“互联网+”视域下社区智慧养老的研究与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19):302-303.
[9]庄雪.“互联网+”模式下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服务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8(11):25.
[10]2020年中国智慧养老市场将达5万亿[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37):4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