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构建共享经济视角下的网约养老新模式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930
廖益

  摘 要:依托社区实现居家养老是当前中国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选择,但社区养老服务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和错位。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共享经济与养老服务结合,构建网约养老新模式,能够拓宽养老服务供给渠道,充分利用社会闲置养老资源,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有助于“养老助老”社会风尚的形成。基于共享经济理念的网约养老模式的运行,有赖于网约养老服务共享平台的搭建和监管、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等。

  关键词:共享经济;网约养老;服务;模式

  一、共享经济下的网约养老模式是绿色智慧的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

  目前,正在兴起的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共享经济在我国正在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1]。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到“互联网+”的重点行动领域之一是“互联网+”益民服务,提出要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养老等新兴服务。习总书记在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贯彻共享的发展理念,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产业发展。如何借助共享经济发展战略和互联网技术,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创新养老模式,实现智慧养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话题。

  依托社区实现居家养老是当前中国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选择,但社区养老服务存在供需不平衡矛盾。从供给端看,供给不充分[2]。有研究表明,各类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供给均存在较大缺口。现有的社区养老服务呈现出服务资源欠缺、专业工作人员缺乏、老年人的精神不能得到寄托、服务项目少等诸多问题[3]。但另一方面,大量闲置分散的社会养老资源,如闲置的劳动力、可重复使用的老人用品和用具、空闲的时间、各类技能专长等存在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和高效的配置的情形。从需求端看,需求量大且要求高。在智能手机和网络几乎能普及到每个家庭的今天,城市老年人也在跟随时代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参与社会互动行为。有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老年网民(60岁及以上)群体达7.1%,整体人数已经超过5000万人[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老年人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对生活的享受,渴望享受共享经济带来的便利。由于老年群体多样化,其消费需求呈现出差异化明显、追求高性价比、个性化需求强烈等特征,已经形成庞大的特殊消费需求群体。由此,现有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已经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有效供给,着力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供需错配问题。2016年民政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因此,利用共享经济理念构建网约养老,是对绿色智慧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尝试。

  二、共享经济视角下的网约养老服务模式特点

  (一)服务供给来源多主体多元化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有的供给主体主要依赖于社区组织和提供的服务,社区服务人手有限。老人生活养老特殊的服务需求主要通过传统的媒介如广告实现。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获取渠道局限性,很多拥有服务资源、服务意愿、分散的個人和社会机构被排斥在外。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打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老年人通过共享商业模式,可以享受来自全社会各类服务机构和个人的定制服务和产品。

  (二)服务供给内容多样化便捷化

  目前,共享经济主要活跃和渗透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领域,如交通、住房、家政、金融等。共享经济与养老服务结合,必然会扩大和延伸养老服务内容。现有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一,大众服务,无法进行定制化服务,老人的一些个性化、私人化服务需求,难以获取或不能便捷获取。采用共享模式,无论是精神层面的咨询服务还是细小的生活需求均能以较低的成本方便快速实现。例如“社区居民小饭桌”,利用社区居民闲置时间、厨艺资源为有“吃饭共享和陪伴”需求的独居老人提供服务,既解决了老人的吃饭需求又解决了陪伴需求,相比叫外卖、请保姆等形式更能提高老人生活的幸福指数。又如老人用品共享,通过共享平台大数据匹配,老人可以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二手用品,还可以分享使用心得。

  (三)服务供给方式多组合灵活化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供给形式。老人可以通过线上预约,线下享受产品和服务,也可以直接通过线上享受各类咨询服务。这样的服务方式也拓宽了服务渠道,能够形成如医疗机构、社区志愿者、家政公司、配送中心等机构和个人的协同服务,真正做到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老人接受服务的方式非常灵活,可以是有偿共享、无偿共享、对等共享、众筹共享等,老人也可以在人与人的共享中获得成就感和生活乐趣。

  三、构建共享经济下的网约养老模式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一)拓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的养老服务供给渠道

  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国的规划目标。然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供给缺口是客观的事实,并成为养老服务供给研究中的焦点。共享经济依托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平台,将拓宽养老服务供给渠道,并能充分利用闲置和分散的资源,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从而优化和提升养老服务。

  (二)促进传统老年服务产业创新发展,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

  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私人和各类生活服务机构如咨询、家政、社区配送等闲置的时间、技能、服务资源,满足老人生活服务需求。通过共享经济平台实现养老服务供给端和需求端直接匹配,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求,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传统老年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快速健康发展。

  (三)推进积极老龄化进程,促进“互助合作”社会风尚的形成

  共享经济的特点是大众参与。在这个模式下含老年人在内的任何人或机构都是养老服务的提供者。而老年人自身既是服务提供者又是服务享受者。这有利于积极老龄化的推进,以及互助养老、协同生活模式的构建,有助于“互助合作”社会风尚的形成。

  四、共享经济视角下的网约养老模式运营的保障体系

  (一)培养网约养老消费意识和共享意识

  尽管我国老年网民逐年增加,网络消费已经成为老年人的消费新热点,但由于对网络消费知识缺乏或对网络消费存有误解,相当多的老人还处于网络消费边缘化状态。在信息技术和共享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老人群体不仅不应该被边缘化,相反更应该充分体验和享受新时代便利化的生活和新服务模式,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因此,培养老年人的网络消费意识和共享服务意识,并帮助和提高老年人网络操作能力和水平,以丰富和改善老年生活,提高养老质量。这也是网约养老模式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二)加强网约养老服务共享平台搭建和监管

  网约养老模式实践必须依托于网约养老服务平台。共享经济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实现供给者与需求者“点对点”的直接匹配,但是也会带来“陌生人”之间的信任缺乏、尤其是老年人的消费风险等问题。因此,完善共享平台的监管体系尤为重要,这需要做到如下3点。一是加强平台用户资格审查、服务供给者身份认证,确保平台交易方身份的真实可靠。二是保障交易过程中提供服务和产品的安全,对交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建立保障和应对措施。三是加强网络数据安全监管,确保平台大数据信息安全。共享平台拥有庞大的数据信息,如老人用户消费偏好、生活习惯、居住地址等隐私,必须加强监管,避免老人用户私人信息泄露。

  (三)完善信用体系

  共享经济下的养老模式能够健康运营和发展的保障是完善的信用体系。我国当前整体信用水平不高,信用环境和信用文化建设力度还需要加大加强。部分居民和企业诚信意识淡薄,不遵守市场规则,再加之行业规范和共享经济下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首先,加强共享平台信用保障体系建设,对平台服务供需方进行信用评价并公布,对信用好的服务供给者给予优惠待遇。其次,加大奖惩力度,尤其是加大惩戒力度来塑造信用文化,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四)完善共享经济下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

  老人群体属于弱势消费群体,在消费中权益容易遭到侵害。共享经济是一个新業态,现有法律规范难以跟上发展速度,又具有跨区域跨行业性,需要整合兼顾,因此共享经济下的养老服务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一个难点,也需要过程。首先,进一步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行业政策法规体系,规范养老护理的国家和行业服务标准,完善养老产业运营监管机制。其次,加强有关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最后,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社会诚信约束机制,建立严厉的失信惩罚机制,做到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张孝德.共享经济:一场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J].学术前沿,2015(6):6-15.

  [2]刘娓.我国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D].湘潭:湘潭大学,2018

  [3]林宝.加快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J].中国国情国力,2019(2):11-13.

  [4]李一飞.中老年人成智能手机上网“新势力”[N].温州商报,2019-02-2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