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因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教育价值,丰富党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党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树立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丰富和完善党校教育内容和形式三个方面的作用。为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校教育,笔者从开发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政治资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吸收借鉴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党员干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是当前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党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党校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培养,但是很少开展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培训。《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傳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各级党校的教学工作中。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党校纷纷开设相关课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中。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本处于边缘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本处于边缘地位,主要体现在缺乏专业性和课程编排不合理两个方面。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专业性。一些党校虽然已经开设了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但是没有专门的教研室承担这项教学任务,教师在内容的选择方面相对比较随意。同时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缺乏对不同学术观点的研究。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编排不合理。很多党校在设置课程体系的时候,通常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放在培训的最后环节,或者放在下午和晚上等党员干部精力不够集中的时间段,导致教学效果不好。甚至一些党校虽然在课程中设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但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没有纳入到教育考核体系中
党校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的主阵地,培训的主要内容通常是党的各种理论,一般认为文化学习并不是党校的职能,导致党校的职能单一化。党政机关在选择干部参加党校培训时,主要目的是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理论水平,忽视了对党员干部文化素质方面的要求。党校和党政机关在进行考核的时候,仅把理论学习和考勤作为结业标准,文化方面的学习情况并没有纳入到教育考核体系中。
(三)党员干部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够重视
笔者在与党校学员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党员干部都愿意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但是多数党员干部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仅有部分学员认为这门课程就是吸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提升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一些党员干部认为理论课程相对比较枯燥、无味,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调节放松,认为这种课程更有意思。还有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参与党校培训就是为了应付任务,缺乏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没有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并没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内化于心,用于指导他们的行为。
二、加强党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就是党员干部,在培训教育内容中增加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让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发挥党员干部对于群众的引领作用,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能够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修养,为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奠定基础。
(一)有利于树立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
文化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存在发展的思想指导、价值遵循和动力源泉。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其民族的凝聚力就来源文化。文化价值观具有鲜明的特点,文化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传承性,有利于激发国家认同、民族自信,对于社会的稳定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当前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受到西方不良文化的严重侵蚀,对于保持中华民族的本性造成了严重的危机和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交流的频繁,全球一体化的加快,西方国家对于我国西化的趋势愈加严重。因此,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党员干部中形成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气,让党员干部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党员干部对于群众的带头示范作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群众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自信,进而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出台,对于如何实施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党校干部教育中,是落实这一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
(二)有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党员干部做人为官、提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如“顺应自然”“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等思想对于党员干部做人为官都具有启发作用。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创造性开展工作都提供了智力层面的支持。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修身,而修身则是做人的基础。传统文化中的“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等思想,对于党员干部修身修德,促使依法和以德治国的有机融合,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党员干部修心。学习和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与古代先贤进行交流对话,有利于缓解党员干部的疲惫身心。养心莫善于寡欲,启发党员干部节制不合理的私欲,不被其所累,能够净化党员干部的思想,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进而实现养心的目的。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完善党员干部的人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效忠祖国和人民,用孝道治家和治国。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期,思想观念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了物质利益之上,道德素质下滑的现象。而党员干部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培养他们仁爱诚信的高尚品德,以敬业奉献指导自身的行为,体现了对家、国、民的忠诚。
另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让党员干部保持廉洁从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性恶论”“人之初,性本善”等思想,说明了人性是非常复杂的,具有向善或向恶的两面性,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加强监督制度的建设,惩防并举才能实现事半功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吾日三省吾身,倡导慎独。而慎独就是古代先贤用于自我约束的一种有效办法,也是党员干部应该向往的境界。党员干部要时刻提醒自己慎独,作为抵制诱惑和私欲的一道屏障。
(三)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党校教育内容和形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让中华优秀文化融合党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实现两者的互相促进和发展。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标识,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因此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同时还充分发挥了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结合党员干部的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党校教育中,能够发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文化自觉、自信和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教育内容,不仅不过时,同时对于培育党员干部的正确价值观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改革和创新教育方法,是提高党校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校教育的建议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在党校教育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学习,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塑造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都有积极的意义。
(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党校课堂
虽然政府非常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党校课程还是存在许多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和党校从思想方面还不够重视,认为党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理论和党性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并不是党校的必修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的作用和地位逐渐得到了重视,党校必须要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党员干部教育中,这就为党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要求政府要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摆到重要的位置,加强组织和规划,将其纳入到考核指标体系中,纳入到党校的教学工作中。
(二)结合实际需求开发优质传统文化教学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可以为党员培训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不是直接的教育资源,不能不经加工就运用到党校教学中。而是要结合当地的实际,结合培训目标的需要,结合教育培训规律整合,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这样才能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具体而言,首先要明确融入的内容,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党校教学中。根据党员干部的特点,结合教育培训的原则,把处世方法、社会风尚、荣辱观念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到党校教学内容中。同时还要结合本地区的特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和整合具有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党校开展教育培训提供优质的特色传统文化资源。
(三)创新教学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党校在开展主体教学的时候,采用“专题+主题”教学的方式,把政府相关部门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相关的文件精神,开展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讨论,让他们认识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升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立足于本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协同博物馆、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载体,采用现场教学+实践体验的教学方式,在现场开展主题性教学,充分借助于本地区的传统文化载体开展考察体验式教学活动,让党员干部对于传统文化有直接的感受,增强党校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党员干部学习时间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少的情况下,通过开办选修课、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具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党员干部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加强教师培训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党校教师承担着党员干部教育的职责,是开展党校教学的根本,因此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党校教师队伍,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校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从全国党校教师队伍的状况来看,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业不少,对于基层党校而言却非常少。因此拓展党校教师的来源渠道,引进专门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人才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交流,构建一支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师队伍。另外党校还可以邀请高校、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到党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优化党校教师队伍,构建一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党校课题提供保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校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校思想政教育教育的结合也是党校教育的发展趋势。党校教师要承担起这一责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应用到党校教学中,丰富党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提高党校教育时效性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劉笑菊.传统文化与高校党课教学的有效融合[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5):123-125.
[2]孔磊.对基层党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5-17.
[3]何娇.文化自信视域下党校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J].青年时代,2019(15):38-39.
[4]陈小祥.浅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9-10.
[5]吴珊.加强党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与途径[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2):84-86.
[6]吴文珑.试论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的实践依据——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为视角[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2(6):4-7.
[7]徐涓.论有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基于“有机整体性”思维[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7):100-1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