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在新时代下的发展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792
聂立清 刘柯辛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率和使用率大幅度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价值观念有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空间。高校意识形态受网络的影响也愈加严重,导致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巨大挑战:西方国家通过网络对我国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网络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不同程度的冲击、网络空间的复杂性使得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困难重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关键词:互联网;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挑战;策略

  一、引言

  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及稳定发展。随着新时代条件下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空间逐渐成为意识形态角逐的前沿阵地和主要战场,对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产生极大影响,使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和发展动荡不安。

  二、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但是我国当前也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位于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领域,承担着传递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培养祖国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在新时代条件下,全世界网络媒介的迅速发展和快速普及,使国家间的意识形态争夺已经渗透到了互联网领域,新媒体的发展也对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培养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一)西方网络意识形态渗透冲击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领导地位

  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是一个国家保持长期稳定,保证长治久安的重要法宝。同时,随着互联网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网络逐渐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前沿阵地的主力军,西方敌对势力想要对我国的意识形态进行渗透,首先会从高校这块薄弱防守区域下手。当代大学生从小接触网络,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西方价值观念影响,“哈韩”“哈日”“哈美”的现象层出不穷,西方国家借此输出其资本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非主流思想在網络空间肆虐。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导致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稀释、主导力下降,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二)网络意识形态多元化对高校师生思想观念造成不利影响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种自媒体、新媒体等新型网络媒介深入社会发展的方面面面。高校作为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战场,在网络大时代背景下受到的挑战更加严峻。一方面,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主体多元化影响高校师生的主流意识形态选择。高校传统的意识形态传播方式是老师作为主体,学生作为客体的单一传播方式,但是网络新媒体条件下人人都有话语权,向高校大学生传播意识形态的话语主体也参差不齐,高校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还不够高,极易受到错误思潮的蛊惑。另一方面,网络意识形态内容的多元化冲击力高校师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话语一旦形成,人便拥有了自己的意义世界,形成了自己的特定规制,构建了自己的知识型式和话语系统。”[1]目前,网络空间对于话语内容的监管力度和措施不够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高校师生难以辨别网络内容的真实性,极易跟风,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

  (三)炒作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攻击抹黑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

  如今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网络途径学习补充新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深化改革取得的较大进步,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也产生激烈碰撞,一些错误思潮在社会上借助互联网飞扬跋扈,攻击和抹黑社会主义道路。虽然高校大学生已经成年,但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面对一些错误的言论和社会思潮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高校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作为党和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阵地,必须把握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主导权。

  三、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特征

  从互联网的发展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来看,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在新时代条件下,要建设好高校意识形态的主战场,还要认识到它具有的许多新特征,具体表现为:全员性、虚拟性、时代性、隐形性,把握这些特征对于打赢意识形态斗争仗具有重要作用。

  (一)全员性

  随着互联网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上到老人,下至孩童,如今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影响。尤其是在青年大学生,互联网更是遍布其日常生活学习的各个角落。一方面,自互联网兴起以来,高校内就最先大规模的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使用互联网,互联网的互动性、传播性的特点使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另一方面,微信、QQ、微博及抖音等新媒体的出现代替了以往电视、报纸等舆论传播方式,各种移动设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其快捷性、开放性等特点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并加速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同时,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如若不严加抑制,会对社会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造成非同一般的不利影响。

  (二)虚拟性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网络逐渐成为高校学生沟通和交往的平台,也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途径。在网络世界中,任何人都可以随意的散播自己的观点,并且轻易就可以得到社会公众的盲目支持,特别对于心理还不够成熟的青年大学生,更容易受到蛊惑从而影响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正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人们更加的热衷于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来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因此更难接受传统主流价值观的影响,给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带来极大挑战。

  (三)时代性

  互联网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这个时代的双刃剑。互联网的出现加速了意识形态的传播,使意识形态更加方便快捷的传递给高校青年学生,各种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迅速“走红”,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力。网络媒体传播的方式也适应了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简单通俗的内容更加便于大学生理解,使其内化为思想,外化为行动。同时,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意识形态成为全党工作的重要一环。面对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主流意识形态维护成为这个时代面临的挑战。网络的虚拟性,碎片化的传播方式给这个时代的青年带来的错误判断很可能危机整个社会,给国家带来许多潜在的威胁。

  (四)隐形性

  就目前社会现状而言,互联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宗教、历史、法律等等,涵盖意识领域的方方面面。由于互联网具有跨越时间、空间、距离的优势,意识形态在这种介体下的传播非常迅速并且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高校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场所,高校大学生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速度非常快,通过各种媒介传播的意识形态在无意识中被大学生接触。这样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就会接受这些观念并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判断力和选择力都不够成熟。因此,更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打击各种错误思潮。

  四、维护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策略

  从十八大开始,党和国家对意识形态领域开始了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时代条件下意识形态在互联网领域快速、全方位发展的态势发表了许多意见,提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重要论断。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更应该加强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把握和管控。面对国内外意識形态领域的严峻挑战,如何占领意识形态的高地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成为眼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树立危机意识,增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警觉性

  如今,不管是对于社会还是国家,互联网的影响都与日俱增。互联网凭借其自身的流动性快、局限性小、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已经成为了东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战场。从国际局势看,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利用其技术优势操控意识形态的舆论、信息等方面的控制权,各国在互联网这个无形的战场中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与争夺,这对于原本网络环境就比较薄弱的我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当代高校青年学生对于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快,但是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还不够。因此,高校就成为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侵犯的突破口,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要维护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就要提高高校整体对于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警觉性。高校必须抓好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或者实践学习等方式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全面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可以在遇到西方国家错误意识形态威胁时能够坚定立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自觉的远离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和渗透。

  (二)注重方法创新,推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化传播

  由于历史上我国相比于国际上一些西方国家在互联网技术方面还比较薄弱,所以高校学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途径仅有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或者新闻、报刊等,而这些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和渗透力作用不那么明显。如今互联网凭借其开放性、互动性、时空性等特征遍布人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及时抓住机遇,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与接受度。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角度,要利用好网络环境,创建校园思想政治网络平台,通过语言、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将一切拥党、爱国、维护社会主义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传递给师生,方便师生获取信息,交流资源,也可以在课堂中引用网络语言使曾经学生心目中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重新与时代接轨,更加通俗易懂,还可以针对当时的关注度比较高的事件结合课堂内容进行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加调动学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积极性。主流意识形态必须提前抢占互联网阵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社会正能量和中华优良传统美德通过互联网迅速扩散“走红”,增强其社会影响力,也更容易为青年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

  (三)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专门人才

  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战场,意识形态的斗争从来都不只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社会全体共同面对[4]。在高校中,首先党员应该首当其冲。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先锋军和主力军,党员首先要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和爱国理想,而且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工作。其次,作为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介体,高校必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政治素养。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对于整个高校的意识形态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宣传部门也应该尽职尽责,第一时间把国家的新思想、新意识传递下去,及时准确的发布有关信息,营造和谐健康稳定的校园环境,凝聚师生,激励学生,提高全体师生的政治敏锐度和鉴别力,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擦亮眼睛抵制各种非主流思想的侵蚀。

  (四)强化网络监管,净化和整治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环境

  互联网借其流通快、传播范围广、感染性强等特点在高校大学生中传播的非常迅速,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隐形性使各种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又极易受到网络的支配和影响,西方敌对势力借此利用网络对我国高校青年学生进行非主流意识形态渗透,侵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5]。因此,必须强化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中的污浊之气,整治网络空间中的不良之风。对于在各种媒体或者其他网络渠道散播谣言者,必须追责到底,在各种新媒体中建立实名制,做到人言一致。要加强网络监管,还要提高网络技术水平,网络技术永远是维护网络环境安全的最后保障。高校也应该提高校园网络的鉴别能力。通技术手段和有效的网络防护措施筛选、过滤那些有害信息和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非正常信息,给高校学生创造一片干净和谐的网络环境。加强高校师生的网络环境的法律意识,约束自身的行为,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坚定自己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结语

  新时代条件下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是一项拉锯战,考验着一个国家凝聚力。要守好意识形态这块高地,就必须认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峻性,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基础上在原有的意识形态工作中建立更加规范有力的体系和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把握好网络意识形态主动权,占领好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3]高校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更要义不容辞的担起责任,站好岗位,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的优势和特点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巩固党和国家在网络环境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廖胜刚.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关键词:合法性、现代性与话语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43-47.

  [2]中国外文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史小宁.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功能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16.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5]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