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明代彩瓷中鱼纹图式的程式化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532
程鑫尧

  

  摘 要:明代彩瓷中的鱼纹图式带有很强的程式化特征,透过鱼纹图式在社会功能上的固有化,并通过在明代陶瓷彩绘上的应用,将图样中的“程式化”装饰特征加以高度概括提炼。陶瓷彩绘里出现很多对于鱼纹的绘制,它的形象大多是作为彩瓷中表现出来的主体,这和我们传统民族的文化有关。从出土的陶器中可以看出,远古时期的人们与“鱼”有着密切联系,由于他们对鱼的自然崇拜,使得他们的生活器物都是由鱼纹样进行装饰,刻画的形象较为朴拙、自然。从陶器上的鱼藻纹图案形象来看,它的整体造型、色彩、构图手法和装饰性等在各个方面都是极具中国特色,通过对鱼纹样式和图案的分析和提炼加以概括,用一种程式化的语言把鱼纹的形式美感展现出来。

  关键词:鱼纹图式;装饰;程式化

  一、引言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鱼纹图式大量的被人们运用。在明代陶瓷彩绘艺术中,鱼纹图式的装饰性被发挥的绚丽多彩,“鱼”与“余”“鱼”与“莲”等的组合形式蕴含了吉祥喜庆的寓意,进而让欣赏者和研究者注意到器物上的鱼纹图案所承载的民俗文化。

  二、明代彩瓷中鱼纹图式的程式化概括

  明代彩瓷中的鱼纹图式由于陶瓷彩绘工艺和材料的进步,摆脱了之前的单一色彩,将带有丰富色彩的鱼纹图式绘制在瓷器上。鱼纹图式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在陶瓷艺术装饰形式中,成为明代彩瓷艺术最活跃的装饰元素之一。在图案的布局、鱼和其他图案组合的形式、周围环境等方面也已经呈现出一定的程式化。程式化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学术的名词。程式,就是标准。《葡子致仕》中讲到:“程者,物之准也。”。从鱼纹图式的画面内容上看,鱼纹样单或双,或三、四、五尾戏水追逐。在对鱼纹的理解里,鱼和其他图案共同组成的纹样也是涵盖其中。例如,一种由鱼与莲组合而成的莲池图案,称为“鱼莲纹”;一种是以鱼和水藻的组合形式出现的图案,称为“鱼藻纹”;还用鱼纹和蝙蝠、戟、磬、钱等图式组合,使“鱼”仿佛真正活跃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活灵活现,充满着灵性,给带有“鱼”纹样的图案赋予生命力。

  明代彩瓷中鱼纹图式在内容上采用了色彩多样化,中华民族对于传统吉祥图案有着根深蒂固的喜爱,中国传统“鱼”纹图案运用最广泛、历史最悠久,也是民俗文化吉祥寓意题材最重要的元素形式。在“鱼”纹样历史演变历程中,祖先的某种崇拜信仰造就了鱼纹图式在生活当中的重要地位。《三秦记》中记录:“大鱼积龙门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不上者为鱼。”由此便产生了“鲤鱼跳龙门”的传说,也意味着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意,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明代彩瓷装饰艺术中鱼纹样从表现题材、内容形式赋予了程式化吉祥寓意,它所固定化的存在,通过人们生产实践的认识,并对鱼作为图腾观念的淡化,失去对精神信仰的地位,逐渐对鱼纹样装饰转变,通过高度提炼,概括出相对稳定的程式化并且也是符合形式美感的装饰形象,成为明代彩瓷艺术应用最广泛的装饰图案。

  三、明代彩瓷中程式化鱼纹图式所表达的社会功能

  鱼纹图案的演变是不断地在发展,从开始的神话到生活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不断的增强自然、装饰性的过程。古代先民对生殖繁衍以及生命崇拜,渔猎是原始时期最主要的生产力,“鱼”成为古代先民的最主要的食物之一,因此,人们对鱼产生了自然的崇拜。由于这种对自然的崇拜,远古时期的陶器上出现鱼的纹样,纹样自然古朴、粗糙。随着历史的前进,鱼纹样也得到空前发展,并赋予鱼的精神信仰。鱼纹样展示的形象多种多样,鱼纹图式还被作为一种图腾存在形式的崇拜,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这种趋吉避凶的心理造就了鱼纹图式的社会功能。社会的不断需要,鱼纹图式日益成为生活应用中的常见图案,大量的使用,其形象也逐渐变得固有化。明代彩瓷艺术继承传统民间习俗,讨吉利的说法,这种精神内涵的形式,到了清代更是讲求图必有意,言必吉祥”,对待鱼纹的题材内容,通常会使用谐音、象征的等表现方式,如“鱼”通“余”“鳜”通“洁”“鲤”通“礼”“鲫”通“吉”等。在明代彩瓷中出现过绘制四条或者五条鱼的画面,每条鱼形态各异,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组成不一样的构图效果,常见到的有绘制“鲭、鲌、鲢、鳜”四种鱼类,依据这四种鱼的发音,蕴含着“清白廉洁”而受到人们的喜爱。鱼的造型与莲的造型组合成的“鱼莲纹”,鱼的造型与水藻的造型相配的“鱼藻纹”等,其他带有象征含义的形象和鱼相组合,可以让我们延伸出“连年有余”“富贵有余”“年年有余”等含有吉祥意义的词汇,也是在历史发展中,大量的被使用在陶瓷器物上,这类固定化的寓意为我们的生活里平添了许多乐趣。鱼纹是吉祥、富贵、收获的象征,这一时期的鱼纹装饰给明代彩瓷艺术带来新的活力,“吉祥”寓意与带有鱼纹图案的器物的融合,将实用性与装饰性的结合发挥到极致。

  四、明代彩瓷中鱼纹图式的“程式化”装饰形象

  明代彩瓷画工往往对前代的图案在表现方式上进行掌握后加以升华。然而由于鱼纹图式装饰性的形象一般都具有程式化的特征,所以明代彩瓷绘制的鱼纹图式在造型、构图、色彩处理上都采用了这种程式化的设计,并运用高超的制瓷技艺将不同的鱼纹图案表现出来,体现了人们审美观念时代变迁。

  (一)平面化与秩序化特征

  明代彩瓷中的鱼纹图式在造型上有意识地把立体物像转化成二维平面,画鱼的时候以线条的方式表达鱼身曲线体现出鱼的动态情趣,游鱼身处水平的姿态,头部有稍微向上、向下之势,鱼尾有向上、向下摆动形态,周围的荷叶、水草等辅助纹饰富有静态。平面图式的辅助纹饰有规律、有秩序地排列,疏密、大小和线条之间的形式关系运用在器物上。鱼穿插在荷叶和水草之间,错落的安放,呈现出统一中又有变化的秩序美,用色上大致是红、绿、蓝、黄、褐几种的颜色,在对图案的运用和色彩结构的处理上同样充分体现了平面化、秩序化的装饰设计特征。

  图1为明嘉靖年间的斗彩鱼藻纹花口盘,盘心鱼通身用绿或红一种颜色装饰,荷叶用绿色装饰,水藻、荷花用釉下青花线条绘制,造型形象利用线条的长短、色块的浓淡分布处理,盘口的内壁绘有莲花、牡丹、菊花之类,图案色彩主题分黄、红二色,花卉周边绘有卷草图案,有秩序的间隔开来,这种设色形式上采用了单线平涂的技法。两条游鱼与莲花居于画面的中心位置,加上平面化的处理,突出主题的鲜明,构图形式是采用相近对称的视觉效果,并不受时空的限制,将不同的季节花卉以及明快的色彩,将鱼藻纹的程式化装饰形象表现出来,使得明代彩瓷艺术鱼纹图式的装饰趣味性格外凸显。

  (二)概括化与丰富化特征

  鱼纹样形式设计上追求装饰的高度概括,不追求鱼在造型中的真实性,是将鱼在自然界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简化提炼,明确其特征,删繁就简,省去不必要的外部细节,在鱼造型的处理上,彰显出游鱼在自由嬉戏,周围环绕的水藻、浮萍,以及水流动的轨迹。丰富化的特征是指在符合形式美的规律下,给画面增添层次感,整体造型十分简练,颜色单纯,但在画面内容上展现不同的造型,设色上巧妙的将颜色多种的搭配起来,力求形象简单而色彩丰富。例如,两个对称的荷花,不使用同一种颜色,可以用红和蓝或者其他两种间色之间的组合方式;鱼可以同种颜色不同姿态,或者不同颜色不同姿态;水藻的颜色搭配适宜,黄间绿,蓝间绿等,色彩对比强烈,画面的丰富加上设色的巧妙组合,大大提高了整体的丰富程度。

  五、结语

  明代彩瓷中程式化鱼纹图式所表达的社会功能,有着固有的吉祥寓意。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造型形象,它程式化的外在表现,主要是来源于自然,创作者通过对大自然生活的深入的研究和观察,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发现在鱼纹图式中彩瓷注入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内涵、精神的寄托和哲学的核心价值观念,形成中国特有的“鱼文化”。明代彩瓷的陶工们通过借鉴了前人的制瓷工艺经验并运用高超的彩绘技艺,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这种方法使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在不断的探索过程里,贯彻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运用吉祥符号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使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辉球,劉惠之.论康熙五彩的程式化特征[J].中国陶瓷,2007(9):70-73.

  [2]袁乐辉,齐霞,李兴华.吉祥文化与景德镇陶瓷艺术图式[J].陶瓷学报,2015(1):103-106.

  [3]徐敏敏.中国古代陶瓷鱼藻纹装饰特征的演变[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