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社区居民应急救援帮扶预案初探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714
摘 要: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社区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社会功能不再局限于居住功能。本文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如何在社区开展应急救援服务,从而更好提高社区的应急功能,更好促进我国社区快速发展。

  关键词:社区居民;应急救援帮扶遇预案;应急功能

  一、背景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加快,社区成了应对和预防突发事件的前线,社区的应急功能发挥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社区生活的安全稳定。出于保障城市社区安全稳定的要求,必须要把城市社区的应急管理做成常态,学习基本的救护知识和救护技能,已成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无偿服务社会的志愿者队伍中最重要的系统内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进行基础救护知识、技能的培训与训练,以个人带动身边的人都知晓、参与进来。应急救援服务队深入社区,对社区居民宣传、现场教授急救知识及相关急救本领,可以将危重急症、意外伤害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从而更好促进社会发展。

  二、社区居民居救援方案的现状

  我国近些年社区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救援帮扶工作开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是我国很多社区没有意识到社区居民救援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不同社区的情况存在着很大差别。救援能力跟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培训意愿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我国社区居民的个体分布特征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和儿童在社区活动时间长,年轻人大多数时间都在工作,参与到救援帮扶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

  互联网技术以及相关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救援帮扶方案培训工作提供了很多方案,社区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来开展救援帮扶工作的培训,从而提高社区救援方案的效率和质量。

  三、社区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武汉几个社区开展了有关社区救援工作的调研活动,从而了解相关社区救援方案开展情况。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社区在救援工作方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应急系统和预警系统尚有不足

  社区预警系统的准备不足多是设备准备不充足或者是设备较为落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是由于社区这部分准备经费不足,因此在一些必要物资的储备上出现资源少,准备不充足的问题。预警工作中一些常态的安防类物资,如灭火器过了检查时间、数量不足,防洪沙袋和消防周边设备缺失都是预警不完善的表现。应急预案的制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应急预案制定的过于书面且不实用、涉及问题不全面,预案制定前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预估不够,考虑不完全。

  (二)管理组织不健全,具体事务划分不明确

  目前各城市社区应急管理面对的普遍问题是相应的管理组织不健全。在社区内对卫生、服务、绿化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但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更多的对应在社区的警卫工作站,由社区警卫工作站协助配合,而没有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这就造成很多工作责任划分不下去,工作内容无法分配,随着社会形式变化,目前社区内的应急管理方式很难适应日渐复杂的工作需求。

  (三)管理者和执行者危机意识薄弱

  应急工作的落实需要管理者和社区内居民意识上的高度认同,但很多城市社区都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对关键时刻十分重要的避险逃生知识了解不够,无法掌握和运用。有些情况与地区性有关,比如北方人在暴雨山体泥石流灾害中表现出的自救能力弱,这是因为北方夏季多干旱,缺少对雨季防灾避险的危机意识,当灾害一旦发生,大众因缺乏警惕性,自救手段不足,再加上心理上的恐慌,这些因素都会加重突发事件带来的破坏性。

  四、加强社区居民应急救援帮扶预案的几点建议

  (一)做好社区的应急准备工作,建立出健全的应急体系

  建立出一套健全的应急预备体系是保障城市社区应急工作有序高效进行的前提。制定出符合各自社区情况的完备的预案,首先要从了解社区内各项数据入手。自查本社区内是否存在的有潜在危险的物品或环境,统计这类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结合社区的地形地势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的应急工作方案。同时还要统计社区内居住人口情况,标注易发生危险的警示标志,在社区内各个路口设置应急工作站,在社区宣传栏、广场进行避灾、逃生的宣传和培训活动。应急工作还应该充分考虑到灾情发生后民众的用水用电问题,在社区内水电设备基础上设置出专为应急工作准备的水电供应系统。

  (二)成立常态化的应急管理组织,细化各组负责内容

  城市社区的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常态化的组织和部门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不能等到了发生灾害了再进行救灾工作。擁有常态化的、健全的管理机构是社区内应急管理工作能正常开展的首要基础。从现在社区应急工作的内容看主要需要三类组织:社区应急管理专家团队、社区应急工作志愿者、社区应急工作统筹管理小组。

  这三类组织是根据应急管理工作中各种事项进行划分的。首先,应急的预警和救灾工作需要有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对于雪灾、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社区内的工作者没有必备的专业技能,必须要有专业领域专家的指导性建议。其次,应急管理工作的内容十分详细,细分到社区内的方方面面,而又不是每天要进行的工作,如防灾意识的加强、社区情况的统计,这些工作就要通过组织志愿者来进行。最后必须要成立负责协调社区内物业、居委会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并在条件允许及工作需要的情况下与上级应急指挥系统进行必要的沟通和汇报,还需要对社区内的各项应急工作进行职能和责任划分,负责应急工作的指派、落实。

  (三)加强管理者和群众的危机意识培养

  要加强社区内应急工作管理者和民众的危机意识培训,提高危机意识才能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正视灾害问题,提高社区内整体的应急能力。这项工作的落实就要在宣传和教育工作上做到位。社区内可以定期联系市、区的消防部门来社区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讲座,演练当水灾、火灾等灾害来临时如何有效应对,提高民众的危机意识和安全避灾、逃生手段。还可以通过社交网络进行相关安全讯息的通报,提高民众预防灾害的能力。通过QQ、微信群等平台和各志愿者、社区居民多沟通日常生活中的应急工作问题,合理利用网络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防灾意识。

  (四)加强社区安全设计的建议

  为了做好社区救援帮扶工作,还需要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做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各社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社区发展的需求合适控制社区的规模。通过采取相应的政策对于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同时要对社区人口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有效降低社区的风险。虽然目前造成社区规模差异的因素很多,但是从规划的角度来看,合理的设置社区未来发展的规模和功能布局极为重要。社区规划过程必须明确社区发展的边界,避免社区无序蔓延,在社区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社区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要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社区更好的发展过程。从社区安全的角度来看,这些功能的合理疏散将使社区从“单核心”向“多核心”转变,社区发展空间将实现“多核心、多轴线”的发展模式,这样就能够有效降低社区存在的潜在风险。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做好社区帮扶救援工作,一方面要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对社区内安全器械进行定期的检查,以保证在危机时刻救援行动能有保障的进行。通过这些对策可以有效增强社区居民的自救能力,从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莫合德斯·斯依提,阿衣古丽·衣明江,赛丽曼·买买提.不同培训模式在社区居民应急救护知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与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6):815-818.

  [2]陈文玲,原珂.基于社区应急救援视角下的共同体意识重塑与弹性社区培育—以F市C社区为例[J].管理评论,2016,28(8):215-224.

  [3]李军,贾林兴.城市社区居民应急素质的调查[J].现代职业安全,2015(10):110-111.

  [4]张梦娜.护士和社区居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调查及培训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2.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2017年高校实践育人特色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SJJPD3017。

  作者简介:王亮(1994—),男,汉族,湖北天门人,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团学和青年志愿服务研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