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文化养老”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532
吕婕妤 张璐

  摘 要:面对严峻的老龄化热潮,杭州在积极面对与求新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本课题重点研究杭州市三种新兴的“政府+”文化养老办学模式,针对其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为杭州乃至全国文化养老资源整合开发事业提供具有参考性、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文化养老;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杭州市

  据《杭州市2017年老龄事业统计公报》(杭老办字〔2018〕1号)显示,从2011年底到2017年底,杭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增长44.99万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长7.90万人,杭州这座城市正以惊人的速度“变老”。伴随着杭州现代化和老龄化进程,老年教育与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高涨和迫切,与文化养老资源整合开发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杭州“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首要难题。

  面对严峻的老龄化热潮,杭州在积极面对与求新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本课题重点研究杭州市三种新兴的“政府+”文化养老办学模式,针对其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为杭州乃至全国文化养老资源整合开发事业提供具有参考性、建设性的建议。

  一、杭州市三大“政府+”文化养老模式介绍

  目前,杭州市文化养老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探索出了“政府+媒体中心”“政府+公益组织”“政府+社区大学”等三种新兴的、具体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养老教学模式,对杭城现有的文化养老资源做了有效的整合开发。

  由杭报集团全媒体中心发起,杭城各类博物馆协办,杭州市民政局、幸福慈善基金会等支持参与的“老爸老妈博物大学”(下称“博物大学”),以杭报全媒体为核心连接,将杭城丰富的博物馆资源转化为老年人的学习课堂与社交基地,开设了一系列具有人文特色、富有生活气息、充满高雅情趣的精品课程和精彩活动。

  “心巢文澜大学”(下称“文澜大学”)是杭州市首个政府与公益组织合办的公益大学,其创办及运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群纽带作用。拱宸桥街道党工委始终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孵化培育。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活动场地免费使用,师资、教学器材和整体运营管理则由心巢公益负责,每学年设立春、夏、秋三个学期。

  “杭州社区大学”(下称“社区大学”)在信息化时代精准定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共享高教、成教、职教等各类资源,在杭州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推出杭州终身学习网培训栏目,旨在完善以社区为基础单位的自下而上的学习共同体管理结构,以具有应用普遍性的远程数字化教育及公共服务推动“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城市建设。

  二、杭州市推进文化养老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杭州市目前新兴的三大“政府+”文化养老模式在实践中虽然卓有成效,但是也存在种种缺陷,以小见大可以反映出杭州市推进文化养老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

  (一)组织建设不够完善

  管理体制不够先进。杭州市各级各地老年大学以政府部门主办的居多,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主办的,也有个体私营的,主管部门各有所别,行政管理不统一,存在部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等问题。例如“社区大学”负责的社区教育工作涉及到教育、人事、民政等十多个部门,仅靠教育主管部门单兵突进,难以协调和推动,相关政策难以配套。

  资源配置不足失衡。“文澜大学”的现有场地和硬件设备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容下20余人,严重限制了服务数量和辐射范围。“博物大学”的核心用户主要来自市区民政系统、幸福慈善基金会和军休一中心,个体学员主要通过提供内容转发换取报名和社区报名两个途径,资源分配的合理性还有待改善。

  监测指导不够到位。政府理应对各文化养老服务机构所涵盖的课程内容及课程设施做出审核,对不具备教学条件的机构作出批判整改,以提升此行业的服务质量。“博物大学”的部分课程就面临着难以吸引大量人群参与的问题,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如何根据老年人需求偏好与活动习性进行筛选、提取也是目前“博物大学”在考量的重要议题之一。“社区大学”的资源对接落地存在地域死角,经济落后地区的社区教育推广落实不够到位,呈现被边缘化趋势。

  (二)政策扶持规范不足

  政策规范力度不足。文化养老服务是一项新兴产业,政府缺少对此行业限定从开发到落实的一系列严格标准,一方面导致市场上出现一批低质量教育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不法机构,往往通过公益讲座形式吸引老年人参与活动,实则为传销、推销产品(保险)才是真正目的。据“文澜大学”的政府主管人员王书记介绍,光拱墅区民政局下就已登记了二百多个相关的社会公益组织,各个组织大小不一、质量高低不平,导致政府与其对接难度大大增加,更不利于政府出台后期相关政策和相关产业的辐散。另一方面导致真正想做文化养老服务的组织难以入市,进而造成文化养老市场的非秩序化运转现状。本课题针对“杭州老年文化活动场所整體上存在哪些不足”(多选)收集了504份反馈问卷,其中“数量小、场地少、基础设施差”“活动不丰富、服务质量不高”的投诉率高达75.89%、50.76%。

  资金运转现状严峻。由于我国中老年群体的文化消费习惯普遍滞后,对非技能、纯兴趣的学习活动,自觉自愿自行买单的意识非常薄弱。目前,三大“政府+”文化养老机构课程多是象征性收费甚至免费,导致所收学费远不能满足办学的各项支出,处于一定的亏损状态,推广运营背后主要依靠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买单。如何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资金,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保障机制是运行难点之一。

  (三)人力资源储备不足

  师资力量有限。杭州的三种新型文化养老模式均暴露出较为严重的师资短板。如文化内涵深厚的“博物大学”,其中的讲师数量十分有限且大多为非专职,难以保障课程开设。“文澜大学”的教学师资主要补给来自“心巢”公益组织中的志愿者,且出席教学均不收取劳务费,这就决定了日后大范围推广必然产生师资难以周转的状况。

  工作人手不足。一般来说,文化养老课程在运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注入,否则难以形成良好的内部再循环。全媒体中心投入“博物大学”的主要执行者就三个年轻人,加上经验不足,缺乏必要的教学教务管理和中长期教育规划。另外,“博物大学”若要做成社交辐射性特别强的线下课堂,需要用具体的故事来吸引“粉丝”。这是一项要沉到基层去详细了解达人生活的工作,需要投入足够的人员、时间和精力。

  (四)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重视本地文化养老品牌培育。目前,杭州本土推行文化养老品牌建设多集中于养老服务机构、老年活动中心等传统领域,尚未充分挖掘杭州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和产业等资源优势,多维度开发信息养老、生态养老、健康养老等养老产业品牌,杭州本土的养老产业活力激发有待提高。新兴的文化养老模式品牌知名度存在组织上的地域性、宣传上的局限性。

  文化养老宣传遭遇瓶颈。文化养老针对的受众广、所跨范围大,如何打破地域死角,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活动宣传方案,吸引边缘用户,是各大机构需要思考的首要课题。“社区大学”管理的杭州终身学习网后台数据显示,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参与度明显高于经济落后地区,如西湖区、拱墅区、余杭区等用户人数均破万,而临安市、建德市、桐庐县等尚在百位数徘徊,究其原因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边缘用户因资源宣传对接不够精准、准确,使得他们对这类文化养老模式缺乏了解与认知。

  (五)服务体系不够完整

  活动信息获取渠道庞杂。由于从事老龄工作机构的单位组成不一,决定了各大组织发布活动信息的渠道庞杂,有纸媒、广电、社区通知或他人介绍不等,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老龄群体对文化活动的需求选择。庞杂的信息渠道对互联网运作不熟悉的老年人来说,难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询活动信息,界面模块简单、活动信息完备的文化养老活动信息平台的统一建设亟待跟进。

  合作平台单位有待拓展。目前,各大文化养老服务机构多与传统老龄服务工作单位合作。例如“博物大学”多与杭州各大博物馆、纪念馆等合作,“文澜大学”多与心巢公益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合作,从而获取场地、人才、志愿者等资源,资源互补机制老旧,与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的第三方平台和从事第三产业发展的平台互动少,不利于实现文化养老事业和产业的共同发展。

  三、推进杭州市文化养老资源整合开发的建议

  以三大“政府+”文化养老机构试行中遭遇的问题为例,结合杭州市实际,现就如何推进杭州市文化养老资源整合开发工作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建设

  创新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杭州市老龄工办领导小组作用,专门成立“文化养老工程”重点牵头部门,防止政出多门、各自为战的混乱管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教育牵头、部门分工、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定期研讨、协调有关工作。

  合理配置资源。以各级社区为基本单位,整合区内文化养老资源,由主管部门统筹规划文化养老服务设施的格局,对文化设施薄弱的地区给予重点关注,改变资源失衡现象。

  完善监测督导。针对各类文化养老模式重点单位组织开展的相关活动,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各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动态监测和发展分析,甄别良莠。积极发动民众力量,鼓励民众积极建言献策,提高对文化养老资源配置和文化养老服务规划的合理性。

  (二)加大政策支持

  加强政策规范。针对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养老服务产业乱象,主管部门应从上而下进行行业规范,依照客观实际制定相关政策,从源头上打击投机行为,提高养老产业的市场准入及从业标准。

  设立专项扶持。按照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助为辅的原则,以公共财政为支撑,加快老年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杭州教育、人事、劳动、财政、民政等部门可重新整合公共服务建设等专项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加大支持力度。

  增加招标项目。增加政府文化养老服务相关工程项目的招标数量,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养老工作体系当中。例如,政府可以规划部分福彩公益金,以“公益创投”形式,用于扶持为老服务公益项目。

  激活社会力量。杭州民政局会同发改、国土、金融办等部门,联合出台土地、融资、保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鼓励大专院校、社会组织、民间机构、文创企业等参与文化养老建设,推动“政府+社会力量”模式的高质量合作。

  (三)强化人才支撑

  培育人才储备。完善和落实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政策措施,建设专家团队,着力培养“文化养老”专业人才队伍。结合区域文化特色,加强对老年人文化活动的指导、辅导与培训工作,注重培养基层老年文艺骨干,增强基层老年文化的自我发展能力,壮大老年文化队伍。

  统筹教育资源。调用潜在资源,建立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教育三级师资库以实现全市社区教育院校三级资源共建共享。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小学校、企事業单位优秀人才,以及社会中能力突出的专业人士和热心人士到社区教育院校、老年教育院校等单位(机构)兼职,促进人才资源流通。

  (四)优化发展环境

  培育优质品牌。立足于杭州自然、人文和产业等资源优势,重点培育如“文化养老·寻梦杭州”文艺节等具有影响力的本地品牌。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相关企业参与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信息养老、生态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等养老产业品牌,满足老年人迅速增长的信息服务、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养老需求,努力建设“美丽杭州、品质养老”,实现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共同发展。

  完备宣传系统。充分发挥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各类新闻媒体综合宣传的功效,以打造“杭州服务”品牌为目标,大力宣传重点培育代表性的文化养老组织。针对“敬老爱老,全民行动”为主题的系列文化养老活动、“老年文化艺术节”、老年健康文化博览会等活动中表现优秀的组织(个人),如“最美长者”“最美家庭”等优秀事迹进行报道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文化养老发展的氛围。

  (五)构建养老体系

  整合信息渠道。信息的多渠道化易导致需要人群的分流,为适应这一现状,文化养老资源电子地图的搭建是必要的,即利用网络手段,通过智能移动媒介,实时发布、推送面向老龄群体的各类学习培训活动信息、学习资源、兴趣组织、生活知识等等,推动线上搜索、移动终端学习和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实现老龄群体参与学习课程、兴趣社团、文艺活动便捷化、个性化和信息化,推动“互联网+老年教育”发展,构建面向基层、覆盖城乡、多层次、多形式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

  拓展合作平台。线上可有效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加快建设杭州市民数字化学习服务资源库;充分开发、延伸市民卡相关功能,推广市民卡注册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推进杭州民政“智慧养老”项目转型升级,建成并启用统一的养老信息管理系统、为老服务门户网和智能化监管平台。线下可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教育培训机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纪念馆、医院等由政府牵头合作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并倡导社会教育机构为老年人开展学习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服务。

  四、结语

  随着我国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的迅猛发展,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文化养老”已是大势所趋。本文在深究文化养老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以杭州市为主体展开实地调研,研究当前杭州市推进文化养老实践的三种具体案例是顺势而谋,有利于推动社会“文化养老”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也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证明“文化养老”在当下社会有很大发展空间,如何做好养老生活的工作,仍是一个值得探讨和发展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美]N·R霍曼 H·A基亚克.社会老年学——多学科展望[M].冯韵文,屠敏珠,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2]邬沧萍.社会老年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张洪森.“文化养老”发展路径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2):21-22.

  [4]彭桂芳,陳慧英.试论文化养老及其发展策略[J].昆明学院学报,2017(5):33.

  [5]丁哲学.老年大学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7):14-15.

  [6]资发明.文化馆免费开放与“文化养老”之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8):35-3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