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产教融合的移动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027
尹万芳

  摘 要:职业学校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的人才应该具备就业岗位以及岗位群的技能。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地域特点和教学条件,参照其他地域、其他学校的成功案例,校企多次沟通交流,探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路,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移动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通过移动设备构建的移动电子商务成为电子商务的核心体系。与传统的电商模式相比,移动电商不仅在产业链上进行了拓展和完善,而且其发展的内容更具复杂多样化。因此,职业学校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的人才应该具备就业岗位以及岗位群的技能,达到产教融合、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移动电商人才培养现状

  (一)课程开设院校较少,专业职业规划不足

  虽然电子商务普及得非常快,但是因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无论是在年龄阶段还是学习能力而言都相对弱化,因此移动电子商务课程还没有在职业院校中普及,开设课程的主要集中在大专本科院校,并且也不是主流课程。因此开设移动电商课程的院校较少,职业院校就更为稀少。即使是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的广东,开设移动电子商务课程的高职院校也非常少。目前,移动电商的发展并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西部快,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多。大部分职业院校只是看到移动电商行业迅速发展,市场移动电商人才缺乏,就盲目开设移动电商专业或者课程,并没有考虑学校的师资状况、教学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等,也不能给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指导。移动电商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并不完善,所以会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状况。缺乏明确的就业方向,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很难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

  (二)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就业方向不明确

  职业院校的人培目标应该是培养出与企业需求相吻合的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型人才。移动电商作为新兴专业,各职业院校的普遍状况是市场调研不够,缺乏对市场所需的人才的深入了解。因此人培目标不清晰,难以适应市场、行业越来越精细化的社会需求,同时也使得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与企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1-2]。并且,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没有机会去行业企业中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导致教师不能从行企需求出发来改革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知识和技能,得不到行企的认可。同时,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专业需求的了解也不会太多,在毕业后就形成了失业或者对自己的职业能力感到迷茫,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也因此发生。

  (三)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资源更新较慢

  诸多院校对于移动电商课程体系的研究多立足于将传统的电子商务课程转移到移动商务环境下开展,即将电子商务移动化,且以理论课程教学与开发为主,缺乏对于移动电商深层次的认识与了解,更缺乏对于移动电商实训课程的建设。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移动电商专业更新速度较快,对于教学资源的要求也较高。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组织专业人士编写了很多移动电商的教材。但是在教学领域,专业教材的更新需要一定周期,调整教学大纲、培养方案也需要时间。并且,移动电商本身就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教学资源建设肯定跟不上移动电商的发展,这就造成教学资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的现象。

  (四)教學环境相对封闭,教师实践能力较低

  因为各种原因,很多职业院校的移动电商课程教学环境相对封闭,实际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学校内部开展,并没有和行业企业有较深的融合和交流,更别谈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了。并且,很多移动电商课程都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书上的理论知识和行企中需要用到的实践知识关联度不高。由于我国电商行业的高速发展,大部分高校优秀毕业生都进了电商行企就业,职业院校的专业师资培养明显落后,很多教师是来自经济类、管理类以及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并且,电商专业是融计算机学科、管理学、法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和现代物流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关注行企的发展趋势,没有参加电商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培训和学习,没有到行企实践,就会与电商行业的发展脱节,直接影响对移动电商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目前移动电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企业也纷纷加入电商行业,尤其是移动电商部分,这对移动电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目前,企业设置的移动电商岗位主要有策划设计、运营推广、技术开发等岗位。策划设计类岗位主要移动互联网专员/产品经理、APP策划经理/专员、移动支付产品经理、移动UI设计师等岗位。这类岗位要求移动电商人员具备计算机、电商、新媒体、移动APP策划设计、PS等工具,具备市场调研、SEO分析、移动产品策划、网页设计、产品文案策划、移动产品运营推广和数据分析等技能。技术开发类岗位要求具备JAVA、C语言、各大操作系统以及移动客户端开发等知识,具备移动商务网站建设、移动应用系统开发、移动APP开发、移动系统测试等技能。

  四、基于产教融合的移动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案例

  (一)产教深度融合,提升实践能力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对移动电商人才的培养模式采用的是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校认为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才可以真正地培养实践型人才。该校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导向,根据移动电商企业的生产过程筛选出典型的工作岗位,根据典型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核心技能梳理出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然后确定出移动电商专业的课程体系,并针对不同的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不同而开设不同的课程,在各岗位之间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的课程体系。该院还采用校企深度融合的订单班模式培养移动电商人才,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企业获取人才需求订单,为企业“量身打造”专业型人才。

  (二)借助周边环境,助力项目教学

  广州市增城东方职业技术学校,借助周边环境助力项目教学,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该校的移动电商课程打破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体系,围绕特定项目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构建理论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完成相关特定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职业操作能力也在实践环节中得到提升。该校和企业合作,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编写应用型、实用性较强的教材,作为教学的参考,课程设置偏向于移动通信设备的操作和设置,以及移动电子商务营销的技能技巧等,并与企业共建“电子商务工学教室”,为学生提供移动电商系统开发平台,使学生对于大环境到具体的应用有更直观的认知。该校与移动电商企业合作,在“移动电商工学教室”中,为学生搭建真实的实训平台,让学生熟悉移动电商的工作流程,在学习中得到真实的锻炼机会。该校开展的移动电商实训课以学生岗位职能为导向,以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为目标,将移动电商课程划分为体验微商城、上架微商品、装修微店铺,并对店铺进行展示和推广等项目进行实训;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形成对移动电商行业的专业认知,养成扎实的行业专业技能,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就有可能成为企业欢迎的技能型、专业型人才。

  (三)迎合行企需求,培养创业人才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商学院响应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号召,对移动电商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教学改革。该学院优化了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辅助材料,针对移动电商产业链越来越丰富、对人才需求越来越精细的特点,将教学内容依据社会岗位来划分,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该院要求现有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参与企业实际运作,同时也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来校任教,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利用企业资源环境进行教学活动,有效解决职业院校教师理论能力强、实践能力弱的不足。该院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慕课、云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多采用案例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引发学生对现有移动电商相关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该院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改革了课程评价模式,课程的考核评价采用由网络教学平台评测、平时成绩、实验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全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能力。该院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引入企业典型案例和真实的运营项目,分析企业的营销案例,将移动电商营销的方法理念等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企业提供的实际产品项目推广和营銷中开展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四)巧用“互联网+”,善用工作任务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互联网+”平台,与阳江市木子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至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阳江手信等企业合作,对实际工作场景的工作岗位进行调研,设计出对应的课程内容、实训项目和企业项目供学生学习。该学院经过产教融合后的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实际岗位能力的训练,以“官方微博运营”“微信公众号”“拼多多”“微店”“手机淘宝”等工作项目为主线,设计出系列相关企业项目,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并请企业对学生的销售盈利情况和企业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评,有效地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

  五、结语

  产教融合之路是一条漫漫长路,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提供指导,各职业院校只能根据自身地域特点和教学条件,参照其他地域、其他学校的成功案例,在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和行业协会的大力协助下,积极与当地企业合作,校企多次沟通交流,探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路,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徐晓慧.“互联网实战+移动微课”的跨境电商教学模式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46):166-168.

  [2]杨晓姗.高等院校《移动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9(10):44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