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媒介融合语境下技术型新闻人才培养策略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598
李志方

  摘 要:按照媒介技术论的观点,一种媒介造成适合这种媒介的社会。媒介技术不仅是单纯的职业技能,更是影响社会环境的动力因子。如今高校逐步开展针对融媒体时代技术型新闻人才的培养计划,但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希望以辨析前沿技术为基础,从设立教研团队、与网络媒体公司建立合作、设置合适的融媒体技术课程三个方面回答“如何以技术培训抓住新闻未来”“怎样培养技术型新闻人才”的新闻教育问题。

  关键词:媒介融合;技术型;培养策略;新闻教育

  一、引言

  “媒介融合”作为特定学术名词出现,是在1983年。当时,伊契尔·索勒·普尔(Ithiel De Sola Pool)所撰《自由的科技》提出“媒介融合”概念。Pool认为,以往人们对媒介融合的认知停留在纸媒与电视的融合,而事实上,电子媒介才是确定“媒介融合”的清晰分界[1]。一方面,电子技术构成了媒介;另一方面,电子技术构成的媒介亦塑造着社会。当下,如麦克卢汉所言,社会正被“新的尺度”改变[2]。愈加紧密的媒介融合组成新的媒介业态,同时重构了传媒业,尤其是新闻业的人才体系,传统人才培养策略显然已经不再适应媒体融合语境。融媒体时代,社会需要更多精通技术的新闻应用人才出现。本文拟通过对前沿技术的辨析,回答“如何以技术培训抓住新闻未来”“怎样培养技术型新闻人才”等重大新闻教育问题。

  二、设置更合理的新闻技术教研团队

  随着5G移动网络、大数据新闻等新技术的发展,新闻业格局逐步改变。旧“媒介融合”体系面临挑战,新“媒介融合”体系却尚未建成。技术的纷杂首先致使新闻教育前进道路不明,尽管众多高校已对新闻技术教研投入资源,但这些资源通常由于教育战略缺失而被无端浪费。资源投入在各大新兴领域,没有可观的投入产出比。笔者认为,现代高校需要设置更合理的新闻技术教研团队,率先研究新闻教育发展的方向问题,集中力量发展高校的核心技术优势,避免根本方向错误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与此同时,团队应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把握新闻未来的必然需求,撰写教研报告,与学生一同辨析新闻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二是研究技术便捷性和新闻伦理的平衡关系,为学生提供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伦理模范,并提出可行的、基于技术的新闻治理方案供学生学习、实践。

  (一)把握新闻未来的必然需求

  对于此点,可以优先考虑移动新闻的社会需要,攻坚移动新闻推荐算法。目前,移动新闻是最必然且最基础的新兴技术领域,其新闻推荐算法最大问题在于推送信息不能满足受众。以机器为主的协同过滤算法(collaborative filtering)无法契合读者心理,也存在“冷启动”的困难;而以人工为主的内容算法则无法实现最大限度的自动化。协同过滤和人工内容算法混用是当下解决新闻推荐的主要模式。高校新闻技术教研团队可以通过对此类具体方案的研究,撰写教研报告,为学校设置课程提供参考。教研团队应该抓住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带领学生一同研究,并给学生指导学习路径。例如移动新闻算法中,教师应着重把握“客户端-用户”、“服务端-RSS新闻抓取”核心架构、收集信息预处理、用户新闻偏好获知、最终推荐算法运作的前沿知识,在新技术的“无人区”为学生指明道路。

  (二)平衡技术便捷性和新闻伦理

  针对“是技术优先还是伦理优先”的难题,教研团队可以提前探讨,为学生树立融媒体时代的伦理模范。譬如,区块链技术(distributed ledger)由于其记录信息的自发性,对新闻真实构成威胁。原本区块链仅用于金融领域的加密货币交换,但区块链特殊的“记录”属性,使其也具备了媒体的某些特征。Civil便是基于区块链开发的内容发布平台,该平台创始马修·伊尔斯(Mathew lles)称,Civil的新闻发布运作模式都是用户自发组成的,有独立的新闻顾问委员会保证新闻真实[3]。但Civil在美国运作,显然有可适应区块链的消费市场与之配合。

  反观中国的币乎、简书等新兴的区块链写作平台,却因区块链改革理念过于前沿而面临运营风险。在币乎、简书上的内容奖励机制是鼓励众人持有虚拟货币,并以虚拟货币计算权重,对优质内容“点赞”。随着文章“赞数”不断增加,内容也就不断曝光。如此机制表面看上去十分完备,但依据齐夫定律(Zipfs law),很容易造成用户抱团为更富有的虚拟货币持有者“点赞”的现象,从而产生马太效应。币乎、简书中不少虚假新闻因为权重用户的“点赞”而得到广泛传播,区块链使新闻治理变得更加费解、困难。因此,不仅要依靠区块链媒体自身的机制纠错,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新的伦理模范。新的环境下自然有新的方法确保新闻自由、新闻真实,教研团队的另一任务也即努力探索新的新闻管理方法,在教师、学生的实践互动中不断反馈、改进。

  三、同新型网络媒体公司深入合作

  众所周知,新闻技术实践的阵地从来不在高校,而在新型的网络媒体公司。这些网络媒体公司通常由技术起家,以技术颠覆传统新闻业格局。例如,《今日头条》就是一家“并不生产新闻”的新闻媒体。它依靠互联网丰富的资源做基底,以互联网爬虫的形式将优质内容呈现在读者眼前。实际而言,《今日头条》并不依赖专业编辑和金牌写手,其所依赖的是名为“数据挖掘”的电子技术。《今日头条》所做的工作可以简化为“采集”“审核”“发布”三个环节。其中“采集”涉及基础的互联网爬虫编程;“审核”涉及可以进行独立语义计算的人工智能系统;“发布”则涉及个性化的新闻推荐机制。不难看到,《今日头条》在尽量去除人工编辑对内容的把关,而欲图以新闻生产的全面自动化取而代之。笔者认为,《今日头条》之类聚合新闻平台的技术积累远比高校丰富,诸高校应当同此类新型网络媒体公司深度合作,从而“一站式”解决技术型新闻学生的培训和就业问题。

  (一)聘请网络公司技术人员为本校业界导师

  如今编程已经越来越成为一项社会基础技能,由高校聘请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学校情况、学生情况酌情开设针对新闻专业的编程选修课。该类课程未必要使学生习得精深、专业的技术知识,其目的仅是帮助学生打好技术基础,以期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道路中更加快速地进修编程。除此之外,技术人员应当从理论角度讲解最前沿的新闻推荐算法,让学生理解最新的技术机制,引发其对新闻行业的思考。技术本身是硬性知识,而人文的思考则是软性的。教师一方面要加强针对学生的编程训练;另一方面也应该结合人文社科理论,引导学生思考比技术更加深入的现实问题。例如,在《今日头条》的“审核”算法环节,有名为“灵犬”的人工智能批量审核平台出现的低俗信息[4]。但“灵犬”机制本身并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因此,由该人工智能主导的审核机制“误杀”了许多实际上颇为优秀的内容。“灵犬”不可能拥有看似相互矛盾的多元观念,于是经过“灵犬”过滤的信息逐渐单一化、同质化。此时,教师便应当引导学生深思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推动其主动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高校可与网络媒体公司深度商业合作

  在网络媒体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大学生新闻实验室,将有志于进入互联网企业的大学生送入实验室实习,并为他们单独设立一套学分评价系统。笔者认为,技术型新闻学生的毕业作品大可以和新闻实验室的产品挂钩。新闻实验室里,要配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前沿的新闻技术实验,并且着重于该技术的应用领域。我国大学内部通常也有研究新闻技术的部门,然而大学内的新闻实践常常是和现实脱节的。学生需要依靠网络媒体公司学习到最新的技术,并在保证该公司技术专利不被侵犯的前提下,应用学到的技术知识做出能够切实解决现实需求的新闻产品。例如,谷歌新闻实验室(Google News Lab)便研发出一套帮助记者搜集优质信息的工具[5]。在此方面,西方企业巨头的新闻技术教育明显走在前列。

  高校需要更加关注融合媒介发展动向,充分认识融合媒介时代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因为媒介融合在媒体运作中越来越普遍,那么在具体运作中对于技巧的需求将不断增加。”[6]在现实的就业环境下,市场要求新闻技术人员熟悉多种新闻制作方法,满足复杂工作环境中的任务需求。因此,“职业培训式”课程最好能够配备拟真的新闻制作环境、新闻产品研发环境,让学生在走上社会前提前熟悉真实的新闻制作流程。同时,高校还可以幫助学生进行职涯规划,帮助其认识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孟建,赵元珂.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J].国际新闻界,2006(7):24.

  [2]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19.

  [3]孟祥武,陈诚,张玉洁.移动新闻推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综述[J].计算机学报,2016(4):686.

  [4]杨舒涵.算法新闻生产中的把关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23.

  [5]黄雅兰,陈昌凤.“目击媒体”革新新闻生产与把关人角色——以谷歌新闻实验室为例[J].新闻记者,2016(01):42-43.

  [6]徐沁.泛媒体时代的生存法则——论媒介融合[D].杭州:浙江大学,2008:13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