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优化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239
张盟

  摘 要: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对高校师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应随之改变。高校思政工作的方法和途径要紧紧跟上媒体技术的发展,满足新时代工作的需要。如何利用高校群体热衷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发挥移动互联网优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成了高校思政工作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网络意识形态的形势和背景,列举了高校思政工作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点,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高校;移动互联网;网络意识形态

  一、形势和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现阶段,移动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舆论的传播途径和速度,以传统媒体无法匹及的优势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同价值观和文化交织融合,许多不良思潮也借此滋生发展,很多意识形态问题因此产生。移动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战场,在这个战场上,胜败关系着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关系着党的执政根基是否牢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熔炉,也是移动应用最活跃的地方,高校思政工作者要牢牢把握这个主阵地,提高用网、管网、治网本领,让移动互联网变成高校思政工作的最大内生动力。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网络强国建设整体推进,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伴随着新兴媒体的不断出现,移动互联网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必须深刻认识新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尽快转变工作思维方式。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在准确把握移动互联网对高校师生思政教育影响的前提下,打破常规思政教育思维,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资源推进高校思政工作迈向新的高度,促进移动互联网与思政工作高效有机结合,消除移动互联网上的负面影响。

  二、应用与现状

  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要深刻认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较2018年底增长2 984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根据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显示,有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超过5个小时。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移动互联网方面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成为师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移动互联网给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丰富、高效的信息载体,拓宽了思政工作的渠道。在庞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下,市场上的APP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出现,一些高校也开发了校园APP,提供信息查询交互服务。除了应用软件外,各类基于浏览器的网站平台也在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中发挥了巨大功效。在高校,移动互联网设备普及率极高,设备类型以手机为主平板电脑等为补充。思政工作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点不胜枚举,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闻阅读功能

  目前,大学生观看新闻、了解时事政治主要通过移动互联网媒体,纸制媒体的使用少之又少,通过手机APP浏览新闻信息是大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的重要方式。2019年,“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成为全党学习的利剑神器,高校更是掀起學习热潮。平台由中宣部主管,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和信息库,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的思想文化聚合平台。针对青年更热衷于移动互联网阅读的特点,高校思政工作可结合本地区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新闻阅读功能软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关心国家时政大事。

  (二)交流通讯功能

  思政工作的开展,不仅限于课堂之上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可以利用手机软件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学生也可以与素不相识的人通过网络交流。目前,微信已成为大学生手机中的必备软件,它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即时通讯社交程序,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将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截至2019年3月,微信的月活跃账户数达11.12亿。通过交流通讯功能,原本有限的师生交流空间变得无限广阔,思政工作的组织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在网络中,因为非面对面交流和可以匿名交流,所以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这就有利于思政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使思政工作更容易深入大学生的思想。

  (三)教育学习功能

  学习类APP可以把生涩难记的知识点转化成生动有趣的讲解,增强思政课的感召力和吸引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超星学习通是基于微服务架构打造的课程学习、知识传播与管理分享平台。它利用积累的海量的图书、期刊、报纸、视频、原创等资源,集知识管理、课程学习、专题创作,办公应用为一体,为读者提供一站式学习与工作环境。当下高校学习已不再限于特定的场所、人员、载体,学习环境呈现多元化,已成为随时随地的一种行为,只有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才能适应形势要求。因此,思政工作也不能仅限于课堂上的45分钟,而应把广义的学习延伸到互联网学习、移动学习。

  (四)管理辅助功能

  在高校,管理工作纷杂众多,利用移动互联网辅助进行管理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高校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使用了许多手机软件来辅助管理,这类软件数目众多、形式多样,涉及成绩评价、奖助评优、宿舍管理、考勤签到、程序审批等多方面工作。考勤是高校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考勤可提高学生到课率,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在传统教师点名中,往往会出现占用较多课堂时间、难以实时了解全体在课情况等问题。基于手机的考勤签到软件,学生可在同一时段利用自己手机集中签到,上课教师也能及时快速掌握学生的到课情况。随着移动通讯的不断发展,APP软件辅助管理工作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思政教育工作要考虑到学生思维特点,发挥移动通讯优势与作用,满足学校管理需求的同时,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三、思考与建议

  我国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路线、政策,必须坚持党对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领导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要依法依规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推动依法管网、办网、上网,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形成党委领导、多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准确、权威的信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泛滥。”高校师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的信息也越来越多。高校思政工作必须接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对所面临的形势做出有力回应,牢牢守住主流媒体阵地。审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第一,思政教育未完全占领移动网络阵地,在大学生使用的移动通讯软件中,思政工作融入度较低,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多数不具备严格审核把关条件,存在隐患风险;第二,移动互联网思政工作形式单一,有的手机软件为应用而应用,功能和使用便捷度较差,无法紧跟潮流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很好地发挥思政功效;第三,传播内容良莠不齐,网络中的任何人都有话语权,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引导大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在如洪水般的海量信息面前,与之匹配的网络正面引导力量任务艰巨;第四,思政队伍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专业从事思政工作的人员,多数是思政类专业出身,习惯于传统思政工作方式方法,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思考较少。针对以上情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要理直气壮引领移动互联网主旋律,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移动互联网工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為移动互联网主流思想,牢牢占领思政工作的传播制高点。

  (二)加强移动互联网思政工作组织领导

  移动互联网思想工作不能是单纯技术上搭建平台开发应用程序,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在党的领导下借助技术手段进行深入人心的融合交流。要加强思政工作与网络技术交叉人才培养选用,切实让移动互联网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看家本领。

  (三)加强移动互联网内容建设

  要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加强移动互联网宣传理论、信息内涵、传播载体、宣传手段等创新,构建网上网下同向发力的局面。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到哪里,移动互联网内容就建设到哪里,思政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网络氛围,使高校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四)深入开展负面舆论斗争

  要深刻认识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存在极大的自主性,人人都是舆论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要时刻防范移动互联网上的错误言论,对不良思想和观点坚决进行反驳批判。增加对有益于社会稳定发展、积极健康向上言论的引导宣传。

  (五)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运用一体化发展思路,实现传播内容、应用技术、平台终端、管理方式互融互通,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新型移动互联网媒体。要把握移动这个关键,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要探索人工智能的运用,全面提高思政工作的主动性。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