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语言、写作、阅读方面的综合素养,而且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渗透“生活教育”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文章在简要阐述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活教育的价值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当前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一方面能提高相关人员对生活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能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教育;教育价值;教学方式
一、引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应承担起培养学生生活能力的任务,在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习作教学中应融入符合学生特征的生活教育内容。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活教育的价值
(一)充实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生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在直观层面是为了传播知识,提高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习作综合能力,而最终目的则是为了增强学生生活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顺利地自理、倾听、表达、自控、思维、专注、交往、阅读等,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为生活、学习、成长营造良好条件。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知识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外在生活与内在思想特征,有目的地融入正确生活行为与理念方面的内容,有计划地开展生活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理念和正确行为,增强学生生活能力。
(二)创新内容形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语文课涉及到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习作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每一项内容都需要“记忆”和“应用”。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一方面认知能力、记忆能力、罗辑思维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自控意识不强,在复杂的、需要大量记忆和灵活应用的语文知识,很容易出现学习效率低,甚至是排斥、抵触的情绪。小学语文教师引入生活教育内容,将学生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甚至是富有趣味的事情,引入课堂之中,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亲和力与亲近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生活价值和乐趣,而且也能够更加高效地认知、理解、接受课程知识。
(三)实现知行合一,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虽然丰富而复杂,但却拥有深厚的生活基础,每一项内容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并且是为生活而服务的。小学语文教师引入生活教育方面的内容,不仅可以在课内增强授课内容趣味性,深入简出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认知、理解、接受效果;而且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诸如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养成记日记、做记录、读绘本的习惯,有意识地控制看电视、玩手机的行为,主动地观察事物和体悟他人感受等。学生借此可以有效地巩固语文知识,增强知识理解、应用乃至于拓展能力,提高课程学习质量,并且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其生活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和行为,继而提高其生活品质。
三、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教育目的功利化
小学语文融入生活教育内容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健康生活、学习和成长,是与“知识传播”并存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学目标,甚至可以说语文知识教学也应服务于生活教育。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生活教育存在明显的“功利化”的问题,也即是教师引入生活教育内容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辅助语文知识教学,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对语文知识内容的解读上,弱化了生活教育的目标,模糊了对学生健康生活理念、合理生活行为的针对性教育和直接性引导功能。这造成小学语文课中的生活教育效果非常差。
(二)生活教育内容碎片化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系统分析学生的生活特征,立足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建构起针对性、系统化的生活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更加整合生活教育活动,才能更好地提升生活教育质量和效率。调查发现,当前小学生活教育内容表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的问题,也即是语文教师很少会注重生活教育目标和价值,而主要是从提高语文课程知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角度,随机性地选择生活知识,辅助语文知识教学,从而造成生活教育内容零散,浅尝辄止,针对性不强,尤其是无法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引导和教育。
(三)生活教育方法抽象化
生活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情况来进行的,其教学方法越是深入学生生活,越是契合学生实际情况,就越能够突显出其趣味性、实用性、教育学价值。这要求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生活教育必须表现出针对性、局限性的特征。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因秉持应试教育理念,无法系統组织和严格实施生活教育活动,仅仅将此作为辅助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因此其主要采用语言描述、简单说教的方式“蜻蜓点水”般地讲授碎片化的生活教育内容。这造成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生活教育方法具有了抽象化的特点,大大弱化了生活教育对于学生的亲和力、亲近感乃至于趣味性,降低了学生对于这方面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接受能力。
四、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活教育的方式
(一)设定独立的生活教育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立足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对象实际特征,设置四个方面的生活教育目标,也即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塑造积极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沟通、交流与表达能力,规范个人的行为方式,将此作为语文课程教学中生活教育的主体任务。这直接确定了“生活教育”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形成了清晰的目标,统领着各章节乃至于各个语文知识点的生活教育内容和方法,保证整体生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与完整性,避免出现功利性强,内容结构不完整,教学效果不理想甚至是缺失的问题。
(二)建构系统的生活教育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之所以存在生活教育内容碎片化的问题,原因之一是语文教师无法立足于生活教育目标以及语文知识内容特征,对整个生活教育内容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小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是根据预设的四项生活教育目标,展开对学生日常生活的调查活动,一方面搜集、整理学生日常生活中典型性的生活事件、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准确把握学生存在的负面观念、不良行为、能力缺陷方面的问题。随后,小学语文教师根据课程结构、知识系统以及单个知识点,确定每一部分、每一知识点的生活教育内容,既有从宏观层面保证四项生活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全面提高学生生活能力;也要注重单项内容的针对性、关联性、系统性,整合性地对学生实施生活教育活动。这可以建构起兼具“知识教育”与“生活教育”双重价值的课程方案。
(三)实施针对性生活教育活动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与语文知识教育并存的四项生活教育目标,并且应系统掌握每一章节、每一个知识点中直接或者是间接存在的生活教育内容,从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能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活教育活动。一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生活教育内容,使学生意识到这方面知识内容的存在及其重要性;二是要引入契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件和素材来支撑生活教育内容,强化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具象化,便于学生有效认知、理解、接受这方面的内容;三是一定要注重与语文知识的有效配合,不能过于偏重生活教育,而弱化了语文知识的教学,毕竟知识教育是小学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也是其升学考试的重要内容。
(四)鼓励践行生活教育的内容
无论是语文知识教学,还是生活教育,直接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内涵和思想观念,但最终都表现在学生日常行为之中,促进学生生活、学习和成长,而这反过来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和生活知识,实现以知识指导生活、以生活巩固知识的良性机制。基于此,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内完成了生活教育之后,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践行正确的生活理念和行为,充分感受其对于自己生活、学习、成长带来的正面价值,慢慢培养正确的生活理念和生活习惯,随后再将这些体验和感受引入到语文写作、口语学习之中,辅助语文知识学习。这可以增强学生对生活教育知识的认知、理解与践行能力,发挥生活教育对于培养健康观念、塑造正确行为方面应有的多元意义,进一步改变当前生活教育方法抽象化的问题。
五、结语
“生活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和人才培养任务,借此既可以充实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生活能力,创新内容形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也可以实现知行合一,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然而,部分语文教师秉持应试教育理念,导致其在生活教育方面存在著目的功利化、内容碎片化、方法抽象化的问题,弱化了生活教育质量及其所带来的多元价值。据此,文章提出小学语文教师要率先设定独立的生活教育目标,立足于此建构系统的生活教育内容,继而实施针对性生活教育活动,并鼓励学生践行生活教育的内容,从而突显出生活教育的地位,实施全面性、针对性、实效性教学活动,提高生活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正奎.语文教育改革纵横谈[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3.
[2]王鹏伟.语文教育:世纪之变的嬗变[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7.
[3]诸叶静.“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J].读与写,2019(9).
赞(0)
最新评论